二十多年时光岁月,身边的物事不断变换,印象也随之改变,然而一些城市建筑的原初形态却始终固化在我的记忆中,比如几年前在网络看到《风风风》这个磁带,我立刻就会想起1988年夏天,在新落成的沙江小市街口,一家音像柜台的录音机里,正引吭高歌着的范琳琳《交城山》,那时感觉阳泉的天好晴朗,兰莹莹的!
除当年的业内人士外,大概没几个人如我这般,通过分析探轶后断定:《风风风》这个磁带的版权属于大木仓国际声像艺术公司,而并非磁带标注的发行单位贵州东方音像出版社。大木仓当年的合作发行商真不少,以少数民族地区或沿海城市为主,可能考虑到税务方面的优惠政策吧。
编辑韩禹文、录音简军、编配徐沛东,毫无疑问,这是大木仓畅销磁带《流行风》的系列组成部分。全部歌曲由六小段联唱构成,所不同者这一次全部是中国地方民歌,而非流行歌曲。主唱歌手乃大木仓最常用豪华阵容,范琳琳+刘欢+王迪,还有张彤、赵莉、窦鹏。
如果把《风风风》比作一台戏,那么歌手即可分为生旦净丑:范琳琳是青衣刀马旦,刘欢是须生,张彤赵莉是小生小旦,王迪和窦鹏分别为大花脸、二花脸,如果能给李小文也安排一首歌曲的话,那就连三花脸也有了,^_^^_^。民歌手杨曙光的参与是一个有效的点缀,万花丛中一点绿。
专辑以“山西风”开篇,这是一个巧妙的安排,山西素有民歌海洋之称,在刚刚结束不久的88春晚,山西歌舞成为当年一大亮点。民歌是应该不断地传承宣扬,不然像《打酸枣》、《刨山芋》这两首歌,我这个山西人居然是第一次听,可叹啊。
徐沛东的编配永远是那样独树一帜、激动人心,电声乐与管弦乐的交合形成强大的器乐声场,惊心动魄、精彩纷呈。“东北风”开场音乐如春潮滚滚似铁流千里,带出范琳琳刘欢豪情万丈的《生产忙》,“老少齐下地,多种地多打粮,支援前线打呀打老蒋”,旌旗飘扬、浩浩荡荡,人民必胜。我始终认为,能够用“流行理念”有效传承“红色传统”者,无人可匹徐沛东。
“新疆风”一开场就是一串寻求美式的欢快节奏,范琳琳的《哇哈哈》听的我忍俊不住,其俊美洒脱的歌唱完全颠覆了1986以来赵莉版《娃哈哈》形成的固有印象,真HI!在为王迪《阿拉木汗》伴唱时,范琳琳的和音又变得俏丽动人、宛若天籁,美哉!我再次联想到戏曲舞台上的大花脸&小旦。虽然经常与各类男歌手合唱,且典范甚多,但我最欣赏者却是范琳琳&王迪。
范琳琳在整个专辑中演唱了九首歌,分量最重,不过她没有参与“东南风”。从戏曲的一个特点来说,南方戏一般以小生小旦为主,所以该篇由赵莉和杨曙光主唱。刘欢的《无锡景》唱的小心翼翼,却别有一番情趣。还是要赞叹一下徐沛东的编配,太帅了。
“西南风”几乎成了范琳琳的独角戏,《跑马溜溜的山上》、《放马山歌》、《小河淌水》充分展示了范琳琳卓越的声腔艺术,听着她时而粗犷时而温柔的精彩演唱,大西南辽阔的高原山坡,还有那成群的骏马,甩着皮鞭的牧马人,涌动在我的视野。
压轴好戏非“西北风”莫属,刘欢的《下四川》恰似奔腾的黄河水,川流不息滚滚东去;范琳琳的《三十里铺》和王迪的《黄河船夫曲》在1988年属当之无愧的街市流行曲。有件事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山陕民歌中唱到的“男主角”一般都称呼“三哥”或“五哥”,O(∩_∩)O!
《知道不知道》这首歌虽然很早就听过,但一直不知道是陕西民歌,感觉其与印象中的信天游歌调大不同,倒更像江淮地区的民歌,而范琳琳演唱的《知道不知道》同样出乎一般意料,太好听了,她怎么就那么会唱歌呢!
山青水秀太阳高,好呀好风眺,
小小船儿撑过来,它一路摇呀摇,
为了那心上人,起呀起大早,
也不管呀路迢迢,我情愿多辛劳。
山青水秀太阳高,好呀好风眺,
一心想着他呀他,我想的真心焦,
我情愿陪着他,陪呀么陪到老,
除了他呀都不要,他知道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