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CCTV《歌声飘过三十年》演出现场,主持人赵忠祥、董卿这样说:中国新音乐之所以后来被叫做西北风,源于一首歌,这首歌的歌词其中有一句就是,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下来一起欣赏范琳琳为我们演唱的《黄土高坡》。
随着《黄土高坡》的前奏乐神秘深沉地响起,仿似远古开天辟地的割裂声悠远隽永地传来,在华夏文明诞生的第一个关口处,白衣飘飘的范琳琳气定神闲信步款款而现,漫不经心却惊心动魄地唱起来,“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一唱未毕,掌声骤起,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版《黄土高坡》由著名音乐人金巍编曲配器,后来收录于范琳琳2010全新大碟《心愿》中发行。
在歌飘30年《黄土高坡》的整个演出过程中,摄像师镜头依次掠过苏越、谷建芬、吕远、王昆、谭晶,黑鸭子等著名音乐人,面对范琳琳,他们的脸上溢满了赞许,在观众席中还有更多的惊叹与折服,而在电视机前,亿万观众被深深震撼,久久难忘。这是一个罕见的经典演出现场,声光色影完美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形成的强大气场,光彩夺目震慑众生。
有人评价这次演出说,主持人的话有潜在意义,那就是为范琳琳之西北风女王挂头衔。央视的正式演出是从来不用歌王天后来称呼歌手的,但范琳琳的这个出场确实耐人寻味,因此我经常会想起晋剧《打金枝》中唱到的唐朝大将郭子仪,“在凌烟阁上把名提”。
不过可以看的出来,范琳琳的演唱过程很放松,或许她自己并不知道这次演出的重要性,甚至于完全没有预料到电视节目播出后所造成的轰动效应。她没有刻意打扮,只穿了一套惯穿的白色海军军装,而不久前于深圳、广州刚刚结束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演出活动中,她还专门准备了两套演出服装。事物的发展经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典时刻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
对于演唱曲目来说,或许范琳琳更愿意演唱她的成名作《我热恋的故乡》,在广州、上海举行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演出中,她演唱的都是这首歌,并慷慨表达了她对这首歌的内心感受。央视的这种安排或许她根本不知道,她大概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明白晚会制作者的良苦用心吧,呵呵。
中国新音乐被称为西北风,真的是因为《黄土高坡》这首歌?对此我本人是有不同看法的,在1988年,哪怕是这首歌被全民皆唱的时刻,也并没有“西北风”这样一种称谓或说法,否则,当时就一定会出现一盘磁带或一台晚会名为“西北风”,但事实上并没有。“西北风”这个称呼是后世对歌坛这一现象的总结,我感觉最早对此作出总结的应该是另一首歌,即由士心作曲并演唱的《铺天盖地的西北风》,“铺天盖地的西北风,刮的那东南西北大流行,刮跑了苏芮凤飞飞,刮跑了刘文正”,歌曲发表于九十年代初,词作者不详,收录于大木仓制作磁带《首届亚洲歌坛巨星争霸遭遇赛》。
但《黄土高坡》这首歌却在这几年存在着激烈竞争,杭天琪和胡月经常在一些场合或明确或暧昧地声称,《黄土高坡》是她的歌。杭天琪在1988年青歌赛上唱着这首歌获得第二名并从此在歌坛崭露头角,据杭天琪说,这首歌在复赛时是胡月唱的,后来胡月不想唱了所以她拿来唱;接着杭天琪这番话,胡月说,这首歌刚开始只有张静林唱,没唱出来,苏越两口子出国前把这首歌给了她,她唱着这首歌还获过奖,因此种种就是我的歌。
而《黄土高坡》的曲作者苏越却说,这首歌写好后他没拿出来,是她的夫人张静林建议他发表,并带头演唱,《黄土高坡》一开始这段导板就是学过京剧的张静林给加进去的。苏越说这段的时候,只字未提胡月或杭天琪。
事实其实是这样的:1988年初春,CCTV曾播出过一场大型演唱会《同一祖先》,在本次演唱会上张静林首唱了《黄土高坡》这首歌,张静林曾因在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扮演晴雯而广受关注,所以尽管张静林不是红歌星,甚至于不能算是专业歌手,但这次演出却会印在人们的脑海里,稍后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的磁带《同一祖先》就收录了晴雯版《黄土高坡》,不过影响并不大。稍后在1988举行的全国环境歌曲邀请赛上,胡月演唱了《黄土高坡》,不过,这次比赛电视没有报道,也没有其它音像记录,所以胡月的《黄土高坡》并没有几个人听到过。
1988青歌赛上,杭天琪虽然取得了好名次,但电视台仅播放过一次的《黄土高坡》难以成为流行歌曲,在那个电视资源稀缺的年代,青歌赛现场不会再重播,而一首歌曲哪怕是旋律简单到如《我爱北京天安门》类,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反复播放,很难让人学会,更不可能流行。杭天琪成名之后,经常活跃在电视晚会上,也曾唱过很多原创歌曲,其中更不乏优秀作品,但这些歌曲却随着杭天琪的演唱而过去,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前门情思大碗茶》多亏了李谷一,《黑头发飘起来》、《沃土之恋》多亏了范琳琳,不然那么好的作品可能真的被埋没了。
1988青歌赛后不久,范琳琳演唱的《黄土高坡》先后通过《热土》、《歌迷世界》等畅销磁带上市,很快唱到街知巷闻,使《黄土高坡》成为了一首真正的街市流行曲,并带动了更多的女歌手踊跃翻唱,印象最深的就是歌唱家李元华竟然也加入了这趟潮流,在1988年的两次电视演出中,她也要唱一曲《黄土高坡》,努力拉近与年轻歌迷逐渐产生的距离。
对于《黄土高坡》这首歌,范琳琳从来没有过任何公开说明,但范琳琳演唱的《黄土高坡》在1988年最流行却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岁月的流逝,西北风退潮又回潮几经沉浮,范琳琳《黄土高坡》早已成为时代经典;经过《歌声飘过三十年》的提炼,范琳琳《黄土高坡》将登上不可逾越的艺术之巅,成为音乐传奇。
在民法原理中,物权具有独占性、排他性、绝对性三大特点,我认为这三个特点可以用来形容范琳琳之于“西北风”。二十年来,范琳琳从不去争,更毋须说什么,但只要她开腔一唱,顷刻妙杀众声。此乃民俗所谓,物见主人会说话———不管是《我热恋的故乡》,还是《黄土高坡》《信天游》,都是我范琳琳的歌,我的歌!
相比歌飘30版《黄土高坡》的风华绝代,从耳朵感受来说,我仍然首推1988大木仓版《黄土高坡》,范琳琳的演唱也符合这首歌的原初创作动机,主歌处深情细腻的“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那奇妙的尾音,恰似百年嗟叹令人感慨。徐沛东的编配也颇有特色,没有采用晴雯版的开首导板先入法,而是从“我登上泰山之巅看到万丈霞光”的豪迈起,迪斯科节奏始终贯穿营造出长河落日思绪万千的意境,而最后一段由强至弱反反复复地演唱,改造人生命运的热望在无尽思索中滚滚向前。
2003年,为庆祝第七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举行,一场名为《唱不完的信天游—陕北民歌经典演唱会》在CCTV隆重播出,在这次演出中范琳琳用1988大木仓版的伴奏音乐演唱了《黄土高坡》这首歌,状态非常好,是一次堪称经典的现场演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去年我有幸买到了这个演唱会的VCD。
在范琳琳演唱开始前,主持人白燕升和杨芳说了这样一段话:亲爱的朋友们,在中国音乐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其实也存在着一个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但是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陕北民歌依然保持着他旺盛的生命力。当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的音乐家聚集黄土地,聚焦陕北民歌,创作出了许多具有陕北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放歌黄土地,不能不说以陕北民歌以音乐内核的一批原创音乐,刮起的西北风强烈的冲击着我国的乐坛,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下面我们就请当年迎风而立的歌手范琳琳为大家演唱她的代表作《黄土高坡》——有请范琳琳!
陈 哲 作词
苏 越 作曲
范琳琳 演唱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
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四季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