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水和月
铁血子孙 2019-02-20

        《水和月》是范琳琳经典歌曲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范琳琳金曲库中,《水和月》又显得非常低调,从流行程度来说,它似乎不能与西北风相媲,从历史发展来看,它也没有被其她女歌手竞相翻唱过。然而,它却颇受主人欣赏,每当范琳琳在声腔艺术方面有了新的理念或研究成果,总会拿《水和月》做试金石,而它不负众望,每一次精彩亮相,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它的魅力不仅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有所衰减,反而经得起各种音乐潮流的冲涮,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我有时会把《水和月》与《红楼梦》中的麝月相联系,她不是最美丽的,也不是最贤惠的,更不是最能出风头的,然而她却深得信任,还能在关键时刻一显身手,到最后也是她留在了主人身边,并跻身红楼十二副钗榜。范琳琳曲库中的《水和月》何尝不是大观园中的麝月呢,呵呵!

        据说《水和月》这首歌是张小夫根据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编的,之后由八十年代末涌现出、在当时堪称前卫的词作者王积福填词而成。《小河淌水》这首歌我是知道的,范琳琳也曾经唱过这首云南民歌,但我为什么从来没有发现或注意过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呢,可见这个改编已经超出了一般所指改编,能够称得上是一首全新作品,并有权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

        首版《水和月》出品于1987年大木仓,载于海南星河音像公司发行的《中国迪斯科 柔与刚》之中,由朱一工编辑制作,张小夫编配,范琳琳演唱。做为87中国迪斯科系列作品,《柔与刚》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出版时间应该差不多,所以,范琳琳87版《水和月》具有明显的西北风声腔意识,欧美曲风与民歌元素兼备,但流行唱法特色更鲜明,并带有强烈的控诉色彩。

        沉重执着的鼓声、坚强柔韧的贝斯,衬托着范琳琳清澈缠绵又悲悯铿锵的歌唱,“为什么月儿难圆,为什么好事多磨难”,水和月依旧隔空相望,岁月的叩问在其间回荡!———某部韩剧中,一个失败的男人痛心地说,无论我再怎么努力还是没有多少改变,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在1987年国内那样的音乐语境中,范琳琳《水和月》一如鲁迅式的“呐喊”,惊心动魄,唤醒沉睡的绵绵世界。

        1988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范琳琳专辑《最后的表白》,这也是范琳琳第一次在大木仓以外的音像社录音。在《最后的表白》中再次收录了《水和月》这首歌,虽然磁带没有标注,但可以推导出编曲配器是徐沛东。

        徐沛东与张小夫都是大木仓的红人,并与温中甲、李黎夫统称“京城四大配”,但由徐沛东编配的这版《水和月》却与张小夫原版区别极大,这是因为,既然由中唱主导本次录音,中唱一定会对专辑的整体风格有所干涉,并使之与大木仓音乐作风相区别,这一点从范琳琳中唱版《故乡+月亮》即可感知。

        中唱版《水和月》虽然同样以迪斯科节奏为背景,但曲风和演唱都显得非常优美,有民乐风情的质朴感,仿佛畅游于青山绿水间,随清风荡漾。而范琳琳的演唱则表达着一种轻声慨叹,一种在自然法则面前无能为力的感叹,那种低婉的气韵使我想起晋剧《含嫣—采桑》,“老天生人何两样,贫的贫富的富太不应当”。这个制作似乎意在回归《小河淌水》的音乐本源,反映了中唱固守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当然很幸运,演唱者是范琳琳,她凭着深厚的民歌功底,卓越的音乐素养,根据不同的曲风要求,完美表达。

       1994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不同空间的对话 张小夫现代电子音乐专辑》,在这张以纯音乐为主要内容的发烧大碟中特别收录了范琳琳演唱的两首歌曲,《伤心的往事》、《水和月》。

         1994版《水和月》再次见证了范琳琳对新式音乐的积极尝试,曲风带有鲜明的New age music元素,受当年风靡全球的新音乐影响很深。而范琳琳空灵悠远的咏叹,勾魂摄魄清峭彻骨,仿佛月宫嫦娥忧伤倾诉内心的寂寞,又好似警幻仙姑指点红楼往事,娓娓道来!听到这样的歌唱,不由人屏声息气,喧噪的心瞬间宁静下来。

        在1992年之后,范琳琳积极追求流行音乐艺术化,做更多尝试,94版《水和月》是一个成功典范,2010年,这版《水和月》被再次收录在DMC唱片公司发行的《范琳琳专辑 心愿》中。

        两年前,网络上出现了新一版《水和月》,与此前已有三个版本完全不同,据可靠消息称,这版《水和月》录制于1991年底,由竺一平编曲配器,是范琳琳身怀六甲期间录制的作品,是一次终身难忘的演唱经历,具有非凡的纪念意义。1991版《水和月》虽然保持了“千古一叹”的整体音乐气氛,但听者却能感受一种鲜明的积极乐观,这或许与那年范琳琳人生即将开花结果的心境有关吧。

        1991版《水和月》反映了范琳琳对声腔艺术的积极探索,展示了其卓越的声乐艺术魅力,范琳琳的“跨界”演绎,非常精彩,极具大师风范。跨界需要深厚的技术背景,对不同演唱方法的掌握和融合,跨界为声乐艺术带来新意义,跨界是歌手从必然到自然的跨越,在1991年,一个流行歌手能拿出这样的作品,不易,不可思议。

        然而,毋庸置疑,1991版《水和月》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的音乐环境中,是相当前卫的作品,其浓郁的实验性,若果真投放市场,有一定风险,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首歌并没有公开发行过。而在我看来,在今天这个被极端娱乐姿态蒙蔽了正常试听的社会,不知会有多少人能真正欣赏这样的阳春白雪。

       从1987迪斯科版的铿锵控诉,到1988民歌版的优美深情,到1991实验版的先锋前卫,再到1994发烧版的空灵咏叹,造就了《水和月》的音乐传奇,它展示了范琳琳丰富的声乐实践及卓越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国内音乐人对音乐艺术的永恒探索和不懈追求。

        一个曲子,用喜、怒、哀、乐四种情绪分别表达,这样的使命恐怕非范琳琳莫能胜任,所以,有人称范琳琳为“五星唱将”。

        要说《水和月》这首歌,我听过很多遍了,但一直没有仔细看过歌词,以至于多年来一直错把一句歌词认为是“谁知道哪个先老,多少事心甘情愿”,听多了反而觉得挺顺口的,呵呵。

        前几年,有位女士找我咨询离婚事项,说起她结婚一年多,自己还是处女,她的丈夫从新婚之夜开始,找各种理由往外跑,有时候以工作为名好几天不回家,一直未与她同房过。她无法忍受,准备离婚,她怀疑她的这个丈夫是同性恋。

      “谁知道白头偕老,多少是心甘情愿”,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在现实生活中、在文艺作品中、在网络时代我们了解到,人世间其实有许许多多无所谓爱情却能从一而终的婚姻,其形成缘由形形色色,看起来,我们的社会似乎远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由。

                                王积福 作词 
                                张小夫 作曲
                                范琳琳 演唱 

              月亮出来照沙滩,小河流水亮闪闪, 
              眼望着河中水,情意绵绵, 
              古往今来多少年,流过多少情人愿, 
              流去了多少辛酸,多少甘甜。 
              月亮出山又落山,月又缺来月又圆, 
              眼望着天上月,泪珠涟涟, 
              古往今来多少年,照亮多少情人眼, 
              照见了多少欢乐,多少哀怨。 
              为什么月儿难圆,为什么好事多磨难, 
              就算是月下老人,千里姻缘一线牵, 
              谁知道白头偕老,多少是心甘情愿, 
              世上有情人心心相印却难团圆。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