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名为《东方情》的磁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营口东方录音制品公司印制发行,磁带封面特别标注【贺东方录音制品公司成立三周年】,1988版权所有,翻录必究,磁带封面有范琳琳、付笛声的图像。
或许为了显示自己的民族性,东方录音制品公司专门选了14首中国民歌为自己庆生,并邀请当年最具潮流感+民族性的音乐人温中甲编配指挥,演唱歌手均为当年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手,民歌手谢琳是个例外。
既然为地处辽宁省的一家音像企业搞庆典,从理论上说,歌曲内容也应该突出东北风情,似更符合宣传效应,但受1988西北风影响,磁带内目之所及者却是大量陕西、山西民歌。
显示磁带主题的是最后一首歌,范琳琳演唱的《营口—美丽的城市》,歌曲无更多说明,只写着立胜作词,但听起来有点日本歌曲《北国之春》的意思?在88年的音乐环境中,这样的新填词现象并不稀奇。
与《营口—美丽的城市》同情况者,是范琳琳、付笛声演唱的《花开时节》,音乐像极了谷建芬作曲、苏红唱过的《三月三》,歌曲无更多说明,只标注凯传作词。
专辑中歌曲均无作曲者名字标注,另外一首标明词作者的是范琳琳演唱的《哥要有心过河来》,凯传作词,除此其它歌曲都是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
《哥要有心过河来》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范琳琳的演唱予人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好畅想,而“春风杨柳”也是范琳琳在演绎本专辑其它歌曲时的统一情绪。范琳琳虽然以声腔表演多样化闻名乐界,但据我考证,一般情况下,她在某一个专辑(特别是更多合辑)中的演绎风格会保持某种相对统一。
范琳琳的《想亲亲》韵味独特,如汾河流水,清澈纯美;《编花篮》是1988年的一首流行歌曲,王迪与范琳琳的合作一贯的精彩+经典。
《纺棉花》是一首民族&革命传统歌曲,与歌唱家王昆光芒万丈的豪情相比,范琳琳的演唱是抒情的,但也是积极乐观的。革命歌曲也有抒情的一面,比如“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前几天看了一段朱逢博访谈以及她的《美丽心灵》,使我对革命音乐有了一个更完整的理解。
听《想亲亲》、《花开时节》,付笛声的声音给我一种不大舒服的感觉,在同为营口东方录音制品公司印制发行的另一辑磁带《红萝卜与红绣鞋》中,《分离》、《东边的霹雳、西边的迪斯科》亦同此感。应该说,付笛声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不错的,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社发行的合辑磁带《热土》中,付笛声的《大约在冬季》、《我的梦我的情》曾令我感觉良好.....总之,在与范琳琳合唱的众多男歌手中,付笛声不合我的胃,😄😄。
做为音乐资料,《东方情》既验证了中国民歌的生生不息,在八十年代的新音乐潮流中优良传承,也论证了某些时髦的演唱方法远不如规范的艺术表演更有生命力。在这个专辑中,谢琳和范琳琳的演唱堪称经典,而其他歌手的演唱现在听着已经有点不好听了。
话说2013年五一兼周六早上,我晨跑归来,洗涮后,躺下疲惫的身躯,打开电视,看到正现场直播在营口举办的第12届全运会马拉松比赛,或许与空中拍摄有关,从电视画面中看到的营口,果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我当然地想起了刚听过不久的范琳琳《营口,美丽的城市》,这首歌曲描绘的是1988年的营口,但晚霞红似火,沙滩情难依,渔舟载月归,无论放在什么时代,都是美丽而令人神往的。
朋友朋友我告诉你,我的城市最美丽,
大路旁鲜花溢香,车水马龙人欢喜,
“幸福钢琴”营口造纸,谁不夸数第一。
晚霞红似火,沙滩情难依,渔舟载月归,
美丽的城市,人人爱呀,自有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