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宋人“尚意”有其渊源。宋去唐不远,唐“尚法”,书家已把书法的“技法”推向了巅峰,但“法”久“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宋人则更注重于书法的性情表露,形成了宋代书家的“尚意”之风。
首先要肯定的是,宋人“尚意”对书法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即书家的主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弘扬,第一次由主观努力而成功地表现了书家的“情性”。正是这样,使北宋的书家登上了书法史上又一座高峰。其次,“尚意”书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笔法的运用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然而,北宋书家更注重的是继承前人“出新意于法度中,寄妙理于豪放外”的创造精神,北宋书家“尚意”的成功,是基于其法度基础之扎实,所谓:“法既立,意乃由出”。这是北宋书家“尚意”成功之关键!无论尚意、尚韵、尚趣,其实都不能脱离“尚法”,如果“法”的根基缺失,任何臆变将无前途可言。其负面的影响是过分强调书家的主体“性情”,这就导致了另一种弊端。至南宋,“尚意”思潮对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即书家忽视乃至抛弃作为书法之本的“笔法”,南宋书法的积弱就是当时书家主观上对“尚意”的不恰当的把握!
就书法艺术而言,表情达意固然是其终极目的之所在,但一个重要前提是书家对笔法的深切感悟和对笔法的精熟把握。历史证明,没有哪一位书家不是通过其对笔法的刻苦磨练这一渐悟过程而最终修得“正果”的!不知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