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99甜酒节-分析文】品《天行九歌》史实典故
青矜 2018-10-10

不完全性的科普文,希望能为大家解惑。因为整部知识点加起来的话实在太多了,写的必然不全面,请各位见谅。我主要挑一些比较明显的部分。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补充。

以下所有历史资料网上和书本均可查阅。每个地方出处我会注明集数。

>>>正文

【第二集(序章 下)】吕不韦&赵姬的那些事

这一幕其实属于老生常谈了,赵姬娘娘也荣幸成为秦时天九各种视频剪辑里出镜最多的床替。野史传闻是什么版本都有。《东周列国志》中更是详细讲述了吕不韦如何玩得一手好计谋:将原本是自己姬妾的赵姬如何送给秦异人,自己又如何走上人生巅峰……当然历史小说家之言肯定具有虚构成分,不可全信。但是即便是史书记载,过程也不过是简略了些,内容还是差不多的:秦庄襄王死后,成为王太后的赵姬仗着身份好行事,嬴政又年纪小,与吕不韦很快旧情复燃。

虽然天九50集以后又提到几次吕不韦,但也仅限于台词里。直到60集结束这两位也没再露过脸。不过我猜,如果天九以后还会讲秦国朝堂的斗争的话,必然还会出场。

关于吕不韦的经历,大概是这样:早年从商,后来发现秦国质子异人的价值(成语奇货可居的诞生处)进行大投资扶植包装秦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最终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门下食客3000,僮仆万人。庄襄王去世后,立嬴政为王,嬴政称其为“仲父”(天九还原了这个称呼)权倾朝野。

从李斯投奔秦国第一选择是先投到吕不韦门下也能看出他在秦国的地位。而天九后期嬴政被八玲珑刺杀,包括韩非意有所指地提起嬴政在秦国内的安危隐患,看起来也是吕不韦的锅。


【第四集】历史上的鬼谷子和纵横家

也许这个知识点大多数秦时老粉都熟的不行,但是天九入坑的萌新也许不一定很清楚,我还是讲一下吧。第四集卫非初见,韩非一上来便大力吹捧(大雾)了卫庄兄一番。那么历史上的鬼谷派(纵横家)是否真的有他说的那么厉害呢?

其实鬼谷派这个说法是不怎么准确的,因为动漫额外给予了武功门派这么一种设定,所以才有了这种叫法。如果真要仔细论起来,其实鬼谷门下出来的人才是包含纵横家、兵家、道家多种多样的。而历史上最著名的四个代表人物。分别是属于纵横家的苏秦、张仪,和兵家代表孙膑、庞涓。天九小说中卫非两人还详细回忆了一下前人们的丰功伟绩,动漫这里倒是省略了(但是秦时里详细介绍了)。我们只要知道历史上的鬼谷门人的确都是搅弄风云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就可以了。而韩非所赞的一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则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一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公孙衍、张仪都是纵横家)


【第十一集】百越到底是指哪里

百越这个名词,从第九集火雨玛瑙案(咳,感谢卫庄兄起的名字)正式启动以来,便几乎一直贯穿天九后面所有的剧情。关于百越的详细介绍,其实天九官方wx很早就出过一篇科普文章,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里只简单说一下。

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在先秦古籍中,对南方沿海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越”。位置相当于今天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即当今的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及越南北部一带。

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共有三次,至公元前210年结束,最终成功征服收并百越,并设立三郡。

另外,在第三十九集中张良曾言:“印纹陶技艺始于百越。”,而后我查阅百越资料,发现还真的有此相关证实。可见天九在一些看似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台词上,也是作了考据的。


【第十三集】韩非带红莲去看的剧目<巫山之会>

巫山之意,往往是男女幽会的代称,看这名字大概就是个爱情剧目了。非哥带妹妹去看这个……算了就当古代人早熟吧。偏偏红莲抱怨下雨后,韩非又来了一句“下点雨岂非别有风韵”,喵喵喵?非哥这可真的不怪我瞎想了……咳,我就直接贴个解释吧。

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故。


【第二十二集】张良提醒韩宇勿忘“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字面意思即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互为依存,生死与共,有共同利益之意。春秋战国时流行的一句谚语,见于《左传》、《墨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典故出处:《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以小利诱之,虞君便慨然应允。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晋献公灭掉虢国之后,虞国也为晋所灭。

这里张良借此提醒韩宇不要和韩非兄弟内斗,如果韩宇对韩非的境遇置之不理不予援手,那么姬无夜得手之后,下一个受害的必然是他。


【第二十九集】火中取栗

其实这个典故据说是来自法国的寓言故事啦~不过小庄讲的猴子和猫的故事我倒是模糊记得童年看书时看到过。

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第三十集】守正出奇

卫庄所言“守正出奇,示弱引虚”。

是指按着常规发展,却又不固守常规,能突破思维、出奇制胜。源自《孙子兵法》之“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语义可以参考《孙子兵法》的注解。但实际上,孙子兵法原文的“以奇胜”应读“ji”,并不是出奇制胜的意思。守正出奇这个成语虽然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含义,但是来源应该是对《孙子兵法》的误读。


【第三十二集】春秋小霸郑庄公

这段韩非的百家讲坛很有趣,其中郑庄公的历史地位(春秋三小霸之首,注意不是春秋五霸)丰功伟业,还有楚庄王问鼎中原之典故都是真实的。个人觉得九歌这段历史科普应该不是随便进行的,毕竟衔接秦时天九共有的多年的暗线秘密“苍龙七宿”来看,郑庄公是这个传说的起点。

郑庄公是春秋初期的人物,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离九歌的时间点差了四百多年。所以尽管很多人根据那个郑庄公的建模跟小庄长得太像了,猜测小庄跟郑国有关,但是肯定不是父子关系啦……看到好多人这么猜的。如果玄机真这么安排顶多是隔了不知多少代的后人。玄机再时间上模糊也不敢模糊这么久吧……而且九歌小说一开始的时候就说过郑国一百多年前(历史上公元前375年)就被韩国灭掉了。

【第三十八集】郑国与疲秦计

这一集血衣候与蓑衣客秘密会面的谈话中,提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注意是人名不是国名,和秦时明月里的朱家一样,都是容易令人误会的名字,但是历史上都确有其人)

这段对话讲的是最近在咸阳的李斯交到了一个新朋友叫郑国,而这个郑国曾经也是韩非旧友。历史上的郑国未必真的跟这两人认识,但是郑国和他的郑国渠却是鼎鼎有名,与灵渠、都江堰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而韩国为秦国输送人才主动要帮人家修水渠,实际目的却是为了疲秦,企图利用大规模工程使秦消耗国力财力民力,无暇他顾。不料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始料不及的,郑国渠的修建完成后关中地区更加富饶,秦国国力更加强大。韩国的疲秦计也就成了给秦人作嫁衣。虽然这个计划失败了,但是从后来许多年百姓的受益来看,郑国渠的修建确实功在千秋。

在天九小说里韩卫二人初识后不久还谈过这个计划,他们也表示仅仅是一时有用而已,一旦秦国发现韩国就药丸了。从动漫剧情来看,这个时候的郑国也已经被派到秦国去了。事实上历史上秦国的确没过多久就发现这个“阴谋”了,欲杀郑国,但是他辩解说,修此渠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功”,于是嬴政就让他继续主持完成了这项工程,不得不说嬴政这个决定还是英明的。

(笔者的小说友情出镜)


【第四十八集】陈轸之事

表示这一集一开头李斯这几句话信息量还蛮大的。查了一下,他所说的“秦韩战于浊泽”是出自《战国策·韩策》里的记载。讲的是当年秦韩于浊泽交战,韩国危急,有人献计对韩王说:秦国的意图是要攻打楚国,不如同秦国讲和,送给它一座大城市,再同秦国一起攻打楚国。楚王听说消息后恐慌,谋士陈轸便建议楚王假装声称要去救韩国,并且表示韩国如果攻秦的话一定大力支持。令韩王听信消息停止拉拢秦国,不再攻打楚国转而去攻秦,结果被秦国打的大败,楚国也根本没派人来帮助。

这个陈轸历史上也是个很优秀的谋士,百科也划分为纵横家一派。不过个人觉得这个故事还算比较冷门那种了……九歌能把这段历史特地插进来也是不容易。

李斯所言“看来有人欲行当年陈轸之事”应该是在提醒韩非,而这个“欲行”之人指的就是天泽了。他之前刚刚杀了秦国使臣,就是在为韩国拉秦国的仇恨。同时大概也是想看秦韩相争,自己像当年楚国那样趁机坐收渔利。


【第四十八集】这一集要查的东西好多系列

(1)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这句话出自《周礼·秋官·大行人》(一说出自秋官司寇,百度查来的不确定哪个更准)。乃是古时诸侯之间外交往来的流程规范。

(2)李斯建议韩王亲送使臣遗体归国

这个就是非常明显的不怀好意了……除了在场的围观群众,我想很多小伙伴大概也不约而同想到了当年楚怀王入秦后客死异乡的结局。李斯也料定韩国不会同意,于是再顺势要求割地。

(3)诸侯相送,固不出境

李斯所指当年的齐桓公和燕庄公的割地美谈,应该是说当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得胜后燕庄公送桓公入齐境。齐桓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割燕君所至之地与燕。

(4)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典故出自《诗经·国风·召南·鹊巢》,字面来看是指鹊的巢被斑鸠占据。李斯是在借此暗讽当年的晋国才是名正言顺被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那只原本的鹊,韩国不过是和赵、魏三家分晋占据了别人的国土,是只鸠占鹊巢的鸠罢了,不比秦国也是被周天子分封,意思是我们贵为正统,你们是名不正言不顺。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出自《荀子·天论》。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荀子这句话算是比较有名的了,课本里应该都学过。韩非是在用老师的话反驳李斯,晋国的衰亡是因为天道如此,一个再强大的国家也终有消失的时候,并不全是因为韩赵魏的原因。

(6)大周灭于秦

韩非说完上一句又接着讽刺说李斯虽然说秦国自认是周朝封的正统,结果却丝毫不尊重这个“正统”,反而把大周给灭了,岂不是自打脸?

关于吕不韦灭东周,是在嬴政还没继位的时候,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以吕不韦为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但是仔细论起来,灭东周的行动是从更早就开始了……经过几番折腾吕不韦去收了个尾,把人家的九鼎搬回家去了,当时的周王主动投降,这才算彻底灭亡。

(7)长安君成蟜

血衣候又与蓑衣客私下见面交换情报了。蓑衣客说起“嬴政派异母弟弟成蟜攻赵,成蟜趁机造反,失败后逃往赵国”。《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是在秦始皇八年,秦王政命成蟜率军攻打赵国,成蟜在屯留叛秦降赵,最后死在那里。

【第五十集】

(1)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

卫庄这句话出自《鬼谷子·捭阖第一》,捭阖篇是鬼谷子遗世十三篇文章中的第一篇。原文: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

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是翻来覆去讲的应该就是阴阳相生转换的规律意义……而卫庄就是通过这些阴阳转换来判断敌人在城中的位置。以及,被卫庄杀死的这四个人也是盖聂根据这个原理布成的小型阵法。卫庄大概一看就确认这几个人是谁教的了……

(2)天枢者,天道人纲,逆之,虽成必败。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鬼谷子·外篇·持枢》

这里的持枢和天枢应该是一个意思。意为万事万物运转的一个重要节点。

(3)万事之先,圆方门户,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这两句话应该是把《鬼谷子》的两篇文章里的内容相结合了一下,出处原文: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鬼谷子·捭阖第一》

可钳而纵,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鬼谷子·飞箝第五》

这两句话的意思结合起来,大约是,要把握事情的关键,顺应万物的运行法则,如果违背自然法则,即使成功一时,最后也会失败。而只要把握住了关键,即便一时遭遇不幸,也可以再恢复。

最后夸一句,卫庄和盖聂课文背的还是很溜嘛,出了校门也没忘记学过的知识,还学会融会贯通了。


【第五十一集】

这一集里的很多典故细节我在另一篇文章里详细说过了。只再挑几个重点说吧。

(1)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意思是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

(2)

“剑分三等,庶人剑,诸侯剑,天子剑。”

“行凶斗狠,招摇过市,为庶人之剑。”

“以勇武为锋,以清廉为锷,以贤良为脊,以忠圣为铗,为诸侯之剑。”    

“以七国为锋,山海为锷。 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举世无双,天下归服,为天子之剑。”

整体出处是《庄子·说剑》,但是原文很长很复杂,这段话是现代语言的简化归纳版。

(3)一叶知秋

典故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意为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4)说一个有趣的历史小细节

这一集在最后末尾出现了很多彗星的镜头,根据速度和光芒大小来看,我肯定这是彗星不是流星……

原本这一集看了好多遍也没有特别在意这个镜头。但是根据第59集张良所说“卷宗记载成蟜死于一年前”,我突然恍然大悟这是一个推算天九时间线的好机会啊,于是仔细查阅《史记·秦始皇本纪》,确定成蟜是死于秦始皇八年(这也和张良查的卷宗信息吻合),一年之后必然就是秦始皇九年了。除此之外《史记》原文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九年,彗星见,或竟天。也正和天九此时正处的时间段吻合。九年也正是嬴政历史上铲除吕不韦的那一年,即便玄机时间线一向模糊,但是嬴政此番韩国之行的确收获不小,加上韩非的暗示,我估计等嬴政回国,应该差不多要对吕不韦动手了。


【第五十二集】

(1)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这句见《史记》的汉代民谚,意思是家中积累千金的富人,坐卧不靠近堂屋屋檐处,怕被屋瓦掉下来砸着。

所以说九歌这句台词可能有点穿越了。不过也不一定,也可能是民谚诞生的早一些,但是汉代才被记录在书上。

(2)赵武灵王与胡服骑射

这个典故应该还算是耳熟能详了,我很小的时候就在书上读到过。

赵武灵王继位时赵国国力不强,经常被他国欺辱。各种游牧民族不时骚扰,邻境较小的中山国也时常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颁布命令,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即学习胡人的穿衣习惯和骑射方法,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式,赵国因而国势大盛。赵武灵王早年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但是晚年却下场凄凉,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也就是嬴政所说“晚节不保”的原因。

(3)韩非的《孤愤》

嬴政提到韩非的文章《孤愤》,但原话是现代语言的解释,即“臣子威望过高,而君王又对左右大臣过于轻信没有主见”。文章原句里找到一句意思差不多的:

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


【第五十四集】

(1)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还是很好理解的,说明诚信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之处。是国家的根基,人民做事的根据。

(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这句话是张开地称赞韩非的。出自《孙子兵法·兵势篇》,意思是先以正规的形式交战,摸清敌人底细,再以出其不意的形式获得胜利。战争中一开始时局势不太明朗,就是“以正合”的阶段,而到后来局势开始明朗,到了决战时刻时就是“以奇胜”的时候。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术变化,就像天地万物那样无穷无尽,像江河之水那样不会枯竭。


【第五十六集】

(1)紫萘

之前总看到弹幕动不动说什么,中国在九歌那个两千年前的时代没有苹果,没有猫……其实只是叫法不同罢了,有猫也有苹果了解一下。苹果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相传夏禹所吃的“紫奈”,就是红苹果。据历朝记载,还有素萘、朱萘、绿萘、冬萘之分,但是据说过去的品种不怎么好吃,肯定没有现代各种有意培植的各种优良基因混合的品种甜啦。我国古代栽培的柰,虽“光洁可玩,香闻数步”,但“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见《群芳谱》)。因此19世纪中叶欧洲苹果传入我国后,过去的品种就被逐渐代替了。

(2)参疑之势,乱之所由生也,乱而不慎,必败之。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原文是【参疑之势,乱之所由生也,故明主慎之】这里韩非又引用了自己的著作。梁启雄注:“‘参’是‘参杂’之‘参’,‘疑’借为‘儗’。意思翻译过来,是君权和臣权相参,甚至臣权跟君权一样大,以致阶级权力混乱,是国家祸乱的根源。明主会谨慎对待这种情况。

之前嬴政与韩非下棋,嬴政说自己输了。韩非便借此引出了这句话,其实暗指的是对方处境,并且指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参疑”之事,明主绝之于内而施之于外。资其轻者,辅其弱者,此谓“庙攻“。

嬴政接着说白子四面受敌,已无计可施,其实说的也是自己目前的状况。韩非却认为并不尽然,然后说出了这句话,告诉嬴政以后最好怎么做。这句话的意思是,“参疑内争”的事情,明君要严格地禁止它在国内出现,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策略运用于国外。资助那些权势轻的,支持那些地位弱的,这就叫做庙攻。


【第五十八集】

(1)震候所说的“诗经有言:死难当头之际,最关切者,莫若兄弟”

他说的这首诗经,很明显指的应该是《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节选)

意思是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不幸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前来相寻。兄弟虽然可能在家里墙内相争,但遇到外人欺侮,必然会同心抗御外侮。

震候这里说这首诗其实应该是在反讽嬴政同样作为兄弟对他一点也不好吧……

(2)不腆之酒

这个词好像不常用。虽然大概猜得出来什么意思。但我还是查了一下,意思是不丰盛的酒席的意思。自谦用语。出自《仪礼·燕礼》。


【第五十九集】

(1)关于明珠为韩非设的“仙人跳”局

其实这种看起来手段很肮脏又狗血的计策并非天九首创。在我的印象里,这样的类似事件春秋战国时的确有过,可能还不止一例。在这集播出后我还和小伙伴讨论过很久……最终只想起了一个,就是骊姬陷害申生的事。但是据说还有其他更像的例子,一时想不起具体人物是谁了,如果有小伙伴知道,欢迎补充探讨。

骊姬和申生的情节大概是这样:

晋国太子申生去拜见后母骊姬。骊姬将太子留在宫里吃饭。第二天,太子专程进宫感谢骊姬昨日盛情款待,骊姬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又留太子吃饭。到了晚上,骊姬就哭着告诉晋献公,诬陷太子非礼她。白天的时候,骊姬让晋献公躲在暗处,自己则邀请太子一起郊游。她在头发上涂了蜂蜜,蜜蜂们闻着味道寻来,都围绕在骊姬的头顶。太子见了,就用自己的袖子赶走蜜蜂们。由于两个人挨得很近,从远处看就像是太子在调戏骊姬一样。晋献公将此情此景看在眼里,当下就要治罪于太子。骊姬却求情,说人是她请回来的,要是这样死了,会招人闲话。晋献公这才忍下这口气,将太子打发到曲沃去了。后来又在骊姬的一再陷害之下,逼死了太子。

(2)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

出自《诗经·大雅·抑》。意思大概可以翻译为,皇天不肯来保佑的话,就像泉水空自流一样,君臣迟早一起玩完。震候(成蟜)很不满的说出这句话,联系前后文,加上嬴政此行的化名又是“尚公子”,几乎可以算是诅咒嬴政了,大不了同归于尽的意思?

(3)关于成蟜所说“征战六国”

其实历史上关于成蟜的记载太少了……应该是动漫情节需要,不是真的。唯一确实记载的就是秦赵那战,而且还反叛了。而且推测年龄当时他应该还很年轻,秦国能人颇多,不太可能让个没什么经验的年轻王族到处打仗吧。


【第六十集】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已经死去的历史人物

八玲珑之一的一个分身,是已经死去的将军壁。根据张良抽丝剥茧的分析,他是驻军屯留的秦国将领,而且正好是成蟜反叛的地方。一切就都对得上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将军壁死,卒屯留,蒲鶮反,戮其尸。

不得不说翻翻《史记》惊喜还蛮多的……八玲珑和黑白悬翦固然都是虚构的,但是能巧妙融合进一个历史人物也是很有心了。

>>>后记

其实忽略了不少,太过简单常见的我就不写了。个人觉得主要文化典故还是集中在四十集之后。写了几个晚上不停地翻资料……查到怀疑人生。果然这类文章其实不适合一鼓作气地写OTZ会想哭的。虽然避不可免引用了很多出处资料,但是我还是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的。希望能对大家看天九有所帮助。

2018/10/5-9


推荐文章
评论(1)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