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苦思
韶零 2017-11-15

最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

杂事如许,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没个尽头的,此刻若是说已经习惯了这个状态,究竟应该算是一种世故,一种麻木,还是一种积极呢?每次自问这种问题的时候总会意识到,思考如果只进行到这一步是绝对不足的。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结果,两者都能够发展出一套正确且自洽的体系。隔岸相谈,或是置身山中,都无法找到出口。

烦心事如许,不管什么时候总是会让自己处于一种苦恼的状态中,大大小小的命题环绕,无限蔓延的迷宫,一旦开始行走便不能停止的步伐。是意识的漫溢吗?


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每一次的深入都如同破茧或是浴火,新知在煎熬中诞生,而痛苦伴随整个过程。

每一次的思考都令人最鲜明地意识到自己还存在于此世,作为流动生灭变化不一之思。

最抽象反而最单纯,最真实也是最复杂,前进后退的分裂与同一,本质现象的对立与结合,形而上形而下的沉跃与转化,如果直面命题而不思考,那么命题本身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价值,抽离成虚空中的干枯概念。只有给它们染上生动与丰富,眼中的一切才跃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异彩,如同石墨高温淬火后迸发出的晶光璀璨。

等闲不可成。

等闲不思考。

所以思考这奢侈而痛苦的行为,令人费解啊......这个世界的二律背反。

非思考不生活。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又有什么事情不是呢?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磨,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耶!”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人生本身就是痛苦的事情,无止息的物化与还原,奔波于数不清的俗务与正事之中,众生碌碌身心俱疲,无有尽头。

这是老庄所谓人的天性吗?是本时代烙印下、无法更改的命运吗?当个人的蝼蚁之姿无法与现实滚滚铁流抗衡之时,任何疾呼与逆转都只能够满足形式上的自我价值实现。转过头来自己仍旧置身其间无处可逃,甚至方才疾呼与逆转的行为都刻上了痛苦的标记。

无奈而无可奈何,当思想行进到这一步必须得想办法进行跳脱与超越,否则只能够走向深黑的渊薮而无法自我拯救。但眼前多少人驻足了,被那不可触碰的温暖所蒙蔽,躺卧在自己与世界共同构筑的虚假眠床上,企图用暂时的安逸来减缓生命的痛苦,可消磨本身便是一种最可怕的磨折,在无聊与痛苦之间不断摇摆的钟锤。

肉体之役役为社会人的自然属性,大多数都无法选择。可思考的伟大超越也只能由此始。无论是诉诸灵魂的宁静也罢,诉诸永恒不变的理式也罢,诉诸神造的艺术也罢,本质的消解与转化非得在螺旋上升之后的超维中才能够进行。

所以我们不能离开思考。

所以我们不能离开痛苦。


其实林林总总写那么多自己理解起来也费解的话,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发发牢骚吧。最近真的很忙,谁都忙,谁都觉得自己很忙,谁都觉得别人没他那么忙。

自身的局限性。每个人都容易犯的陋习。然而百姓日用而不知。

芒是忙,芒亦茫。其实早从今年伊始就应该认识到的,忙碌不过是一种常态而已。多少人意识但不认识,认识但不思考,思考但不追问。每每重复过去的疲态而将其当成是无可奈何的循环,非整得手足无措、慌张急切形之于色似乎才能够显示出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是多么的重要,才能够正大光明的一味要求迁就而不思自救。

人是彼此重叠的整体。

没有人有任何义务去分割更多。

......到头来其实也只能怪自己的修养未到家吧。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