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只是在列资料,脉络和资料都引用自渡边妙子和住麻纪合著的《日本刀の教科書》。书中非常详尽地解释了日本刀的各方面,是特别棒的入门书籍。不过这里会尽量往简单的写,这样大家不会觉得太无聊或是难懂。如有其他引用会在文中标出。
先列一个提纲:
一,定义
二,制作方法
三,种类
四,看点
五,历史变迁
六,代表性刀剑的产地
七,传来
八,拵(cún)
九,刀装具
感觉写下来会很长,想了想还是分开写。第一篇会讲前两个:定义和制作方法。
好了现在正式开始。
一,定义
概念上来说即“日本国内制造的铁制刀剑类武器”。现代日本只有获得了国家许可的刀工(又称刀匠,刀锻冶等)可以打造“日本刀”,现今拥有这个资格的刀工大概在三百人左右。
二,制作方法
日本刀的制作步骤可以简单概括为:反复锤炼钢铁并塑形(锻炼),打造刀刃(烧入,或翻译成淬火),研磨,制作收纳用的鞘,制作鎺和装具等配件。所用的材料为传统方式冶炼的和钢(之后会提到)。现代刀匠所用的“传统制作方法”其实是江户时代之后的记录。中世纪(古刀期)以前的日本刀究竟使用了怎样的制刀方法,使用的铁材是什么到现在也不明确。
1. 材料
锻造日本刀所使用的材料是使用传统冶炼方式制造的铁材料。使用一种叫「蹈鞴」(tatara,音tà bèi)的巨大风箱送风维持高温,将砂铁或铁矿石还原成铁的制作方式。蹈鞴在明治之后几乎绝迹。昭和25年(1950),为了给现代刀工提供不可缺少的原材料,日本美术刀剑保管协会在岛根县建设了“日刀保蹈鞴”并为全日本的刀工提供制刀用钢--玉钢。由于这种方式还原效率极低,所以玉钢也显得格外珍贵。
2. 锻炼--正式煅刀的第一个步骤。
1)卸铁(卸し鉄)
将铁的碳含量改造成适合打造刀剑的步骤,即上面讲到的玉钢的制作。
2)水へし(mizuheshi)— 甄选玉钢
玉钢本身的碳含量并不均匀,所以要再次甄选。将玉钢放入火床加热,敲打成大约五厘米厚的铁块,投入水中急速冷却,这时碳含量高的部分会自动剥落。之后将铁块敲碎。碳含量适当的部分断面会很清晰,而含碳量较低的部分则比较难分开。含碳量适当的硬钢会作为外侧的皮铁,而碳含量较低的软钢则会用作中心的心铁。
3)積み沸かし(tsumi niekashi)— 整合钢材
将上个步骤中敲碎的钢整合成一块的过程。刀匠会事先准备前端有个平台(テコ台,tekodai)的铁棒,平台会成为刀的一部分,所以这个铁棒会选择优质的钢材。首先将硬钢(皮铁)像堆积木一样垒在平台上,用和纸包裹后淋上泥水并裹上草木灰,目的是为了从内到位均匀受热。
铁块下方那个就是テコ台。
(来源:《決定版 図説 日本刀大全》,照片是自己拍的)
4)折叠锻造
即不断地将钢材反复加热折叠锻造。锻造完成之后会讲铁棒和平台分离。制作心铁用的软钢也以同样的方式锻炼。这个反复折叠的过程就是形成日本刀看点之一--“地文”的一个因素。
5)作り込み(tsukuri komi)
用皮铁将心铁包裹起来的过程。组合方式不止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将皮铁达成U字型将心铁包在里面。
三种组合方式
(来源:《日本刀の教科書》,照片是自己拍的)
6)素延べ(sunobe)和火造り(hitukuri)
素延べ即延长。大致将钢铁打出预想的形状(厚度和宽幅之类的)。之后将作为刀刃的那边打薄,棟(刀背)也稍微打薄呈现山形,做出镐(之后会说),形成日本刀立体的形态。然后在刀尖的位置斜着截下一块,从刃的那侧向棟的一侧延伸做出刀锋,这样可以保证锋的强度。
(来源:《決定版 図説 日本刀大全》,照片是自己拍的)
7)置土
在刀身上涂烧刃土,这是为了之后的烧入(淬火)做准备。烧刃土是由耐火性好的土、砥石粉末和炭粉等原料混合而成。刀刃为了更好地受热会涂得比较薄,其他部位则会涂得厚一些。烧刃土的涂抹方式会改变刃文(之后会说)的形状,但并不能确定最终烧出来的刃文究竟如何。刃文的最终形态和材料,烧入时的温度和时间等各种因素有关。
(来源:《決定版 図説 日本刀大全》,照片是自己拍的)
8)烧入(淬火)
将涂好烧刃土的刀刃放入炉中加热,再浸入水中快速冷却的过程就是烧入。过程中观察火焰和刀身颜色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会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9)鍛冶押し (gashi oshi)
虽然刀身的研磨工作是交由专门的研师来完成,但刀匠会进行最基本的打磨。在这个过程中会确认刃文以及调整姿态。
10)茎 仕立て(nakago shitate)—处理茎
在茎(又写作中心,刀的尾部)刻出像锉刀一样的细槽,称为「鑢」(yasuri,中文lǜ)。根据刀工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刻法。
刀匠的工作到此为止,接下来会将刀身转到研师的手上。
3. 研磨、鎺(zǔ)、鞘
只有刀锻冶的话是不能完成日本刀的锻造工作的。研磨不但让刀变得锋利,而且也是能最大程度地引出日本刀美感的重要工作。研师会根据刀的不同部分以及研磨进度,使用十种以上不同的砥石。研磨可以大致分为基础研磨(下地研)和收尾研磨(仕上研,仕上意为完成)。基础研磨是最重要的步骤,研师会使用从粗目到细目的砥石依次研磨。
基础研磨完成之后会交给白银师打造刀鎺。刀鎺是和日本刀相关的金属配件中最先制作的一个,是用于固定刀鞘和刀身的重要配件。每一个刀鎺都是量身定做的。
(来源:《決定版 図説 日本刀大全》,照片是自己拍的)
之后刀身转到鞘师的手上。首先会制作日常保管用的“白鞘”(像是睡衣)。通常会使用油脂含量较少的朴木制作。将木材一分为二,中间按照刀的形状挖出凹槽,再用糨糊粘合起来。由于在必要是会将鞘分开,所以一般都会使用天然粘合剂。
白鞘完成之后会再次交由研师进行收尾研磨。着重对刃文地肌等看点的呈现(让刀更漂亮)。
总结一下,日本刀的制作分为煅刀(刀匠),基础研磨(研师),制作刀鎺(白银师),制作白鞘(鞘师),收尾研磨(研师),刻铭登记(刀匠)。除此之外,还有刀身雕刻和拵(刀外装的总称)的制作,也是由专人负责的(之后会单独说)。
本来也只是想简单的说一下,真正写下来还是有不少字233,非常感谢能读到这里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