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俚人首领资料集二
guoanyin@126 2018-09-29

九、宁纯:
     钦州钦江(今属广西)人,唐代官吏。世为俚帅。父为宁宣,隋时为合浦太守。唐高祖武德中归唐。父亡后,以纯为越州刺史。善抚众,能以诗书教其宗人,民俗向化,徙刺合州。   
     唐武德六年(623年),钦州总管宁长真进贡合浦大珠,昆明、融州、象州等刺史亦进贡筒布,高祖以“道远劳人,皆不受。”高州首领冯暄、谈殿与越州刺史宁道明深感时局对他们不利,便一起商议举兵反唐,但因遭到南合州刺史宁纯的极力反对,于是他们便与宁纯反目。
    后来,高州首领冯暄、谈殿与越州刺史宁道明一起,联络附近各溪峒的少数民族首领,首先举兵反唐,并攻打宁纯从前亲手开拓的姜州。宁纯也不示弱,立即从南合州起兵救援,把冯暄等部赶走。   
     在这次以宁、冯两姻亲为主发起的反唐事件中,宁纯不但极力反对,而且当冯暄等攻打他从前开拓的姜州时,还毅然起兵救援。   
      宁纯在当时的宁氏家族中文化水平最高,当然也受儒家思想熏陶较深,他认为“忠君”便是爱国,反叛朝廷则是“大逆不道”、是绝不可行的可耻行为,因而他断然反对,即使亲人反目也在所不顾。由于宁纯不肯参加谋反,冯暄等便攻打他从前开拓的姜州,他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起兵救援。然而.为了上述种种原因,宁纯与高州冯氏结下了重重仇怨。   
      至唐贞观元年年底,冯暄已死,宁纯亦迁任越州刺史,冯暄胞弟冯盎继续反叛,并屡次骚扰越州边境,使宁纯防不胜防。后来唐太宗派遣中庶子张元素到越州坐镇招抚,才把事态乎息下来。张元素在越州期间,见宁纯“谨厚有礼。教其子弟读书,蛮俗向化,甚为称赞。”宁纯(贞观八年,越州改标廉州)任上死去。

 

 十、王仲宣
      隋朝隋开皇10年(公元590年)肆意掠夺少数民族,迫使俚僚逃亡他乡。
    番禺首领王仲宣以反贪官赵纳(广州总管)为名,联合陈佛智起兵讨伐,围攻广州,岭南不少首领响应,赵纳却以“南蛮造反”向朝廷告急,请派兵镇压。南粤大地又一次动荡不安。
        时广州总管而韦光中箭,情况危急.韦光中箭后,虽经极力挽救,但终因箭伤太深伤及肺脏,不久便死去了.王仲宣加紧着对广州城的攻打.高凉冼夫人立即派次孙子冯暄(盛)作先锋,带兵拦截王、陈叛军。但冯暄与陈佛智是好友,就迟迟不出兵。冼夫人闻报大怒,立即派人将冯暄逮捕投入大狱,改派三孙冯盎火速前往救援。冯盎领命,率军急急驰援广州,下令兵分四路包围陈佛智营寨.冯盎便亲领一支大军,朝陈佛智中军大帐杀去.陈佛智军马,毫无准备,被杀得片甲不留,陈佛智也被冯盎斩杀.叛军见陈佛智被杀,很快便停止了抵抗,还投向了冼氏大军.冯盎收编好陈佛智叛军后,便整兵迎接冼太大军的到来,与隋将鹿愿会合,联手攻击王仲宣。王仲宣的各路叛军,闻冼太及朝廷大军杀到,又闻陈佛智兵败身亡,军心动荡不安.冼太指挥本部兵马,直击王仲宣部.一番激战,王仲宣兵败如山倒,只好带着戴志烈等不到百人的残兵弃将望小路逃跑.遇着冯盎兵马.束手就擒。
     《隋书》卷八十 列传第四十五 《列女传》——谯国夫人 :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应之,围洸于州城,进兵屯衡岭,夫人遣孙暄帅师救洸,暄与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又遣孙盎出讨佛智战克斩之进兵至南海与鹿愿军会共败仲宣。
      《北史》 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二 裴矩:明年,奏诏巡抚岭南,未行而高智慧、汪文进等相聚作乱,吴、越道闭,上难遣矩行。矩请速进,上许之。行至南康,得兵数千人。时俚帅王仲宣逼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围东衡州。矩与大将军鹿愿赴之,贼立九栅,屯大庾岭,共为声援。矩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又击破之,遂斩师举,进军自南海援广州。仲宣惧而溃散。矩所绥集者二十余州,又承制署其渠帅为刺史、县令。

十一、陈集原,
     泷州开阳(今广东罗定人)。四世岭表酋长,其父亲陈龙树曾任钦州刺史。陈集原自幼就有孝行,父亲才有病就在身边服侍,唐永徽年间丧父,陈集原呕血数升,枕服苦卢(守孝),悲感行路,将资财,田宅及僮仆三十余人全部让给兄弟后,一度隐居修行。武则天时官至左豹韬卫将军,后升任冠军大将军,封颖川郡开国公。新旧唐书将他收入孝友传。   
    唐圣历二年(699年),陈集原撰写《龙龛道场铭并序》,共1238字,镌刻在道场石壁上。文中使用不少佛教用语以及武则天新造的文字和流行俗字。后被收入《全唐文》及《广东文征》中。1989年被定为广东省保护文物。   
     《旧唐书》孝友传.陈集原,泷州开阳人也。代为岭表酋长。父龙树,钦州刺史。集原幼有孝行,父才有疾,即终日不食。永徽中,丧父,呕血数升,枕服苫庐,悲感行路。资财田宅及僮仆三十余人,并以让兄弟。则天时,官至左豹韬卫将军。

 

 十二、陈佛智
     初为罗州(广东廉江)刺史。陈朝光大初年(567年)任南靖太守。太建年间(569_592)任西衡州刺史、封安靖郡公。   
陈佛智任职期间,以儒家的孝义教育当地土著,使他们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思想,脱离野蛮的陋俗风气,受到当地土著的拥戴。   
      开皇九年(589年),隋朝大军攻入建康,陈后主降隋,陈朝宣告灭亡。然而,控制着西江流域的陈佛智不愿归隋。   
     开皇十年(590年),朝廷在岭南推行一系列新措施,触动了当地豪酋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广州俚帅王仲宣起兵叛隋,陈佛智响应。王仲宣率部包围广州兼扼守衡岭,阻截救援隋军。广州总管韦光出战,被流矢射毙。副将慕容三藏固守广州月余,已到矢尽粮绝地步。   
     冼太夫人立即派孙子冯暄带兵援救广州,讨伐王仲宣。冯暄途经泷州,被陈佛智军队拦阻去路。冯暄囿于冯陈两家交情,自己与陈佛智又是好友,不肯出战。冼夫人闻报大怒,立即阵前易帅,将冯暄囚于州狱,令年方十八岁的孙子冯盎挂帅出征。冯盎初露锋芒,迅速出击,两军对垒,大显神威,陈佛智兵败被杀。

 

 十三、宁逵
      梁武帝时(502—557年),宁逵出任南定州(今广西桂平市西南)刺史,陈宣帝时(569—583年)迁任安州刺史。当时安州下辖宋寿、宋广、安京3郡3县。宋寿郡、县治所在今钦北区平吉镇古城角村,宋广郡、县治所在今灵山县陆屋圩西陆屋村,安京郡、县治所在今钦北区板城镇与小董镇之间的旧名安京山脚下为3郡3县境域,大概包含今灵山县西南部、邕宁县东南部和钦北、钦南2区。安州治所在宋寿县城南3里,即今钦南区久隆镇上东坝村西北(故城址至今保存完好)。自从宁逵担任安州刺史之后,他便在安州城内安家落户,繁衍后代,成为钦州地区宁氏豪族的始祖。
     宁氏连续三代(宁逵、宁猛力、宁长真)分别承袭担任钦州地区各州县的首席父母官和少数民族酋帅,出入车马载道,声威十分显赫。
       那时候的钦州地区,属于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羁縻州郡,只在名义上臣服中原各个王朝,和进贡一些地方土特产品,至于辖区内的一切事务,则以统治者宁氏所说为准。
     而中原各个王朝因路途遥远和力量有限,想过问也无法过问。所以,在当时的钦州范围之内,宁氏口含宪章,手握生杀予夺大权,成为广西南部沿海一带的小王国。

 

 十四、冯暄
      冼夫人孙冯暄,历任隋罗州刺史、唐高州首领 。  
    590年,番禺将领王仲宣举兵反隋,岭南很多首领也起兵响应。冼夫人遣其孙冯暄将兵救广州,冯暄因与王仲宣的部将、泷水(今广东省罗定)豪门陈佛智关系亲密,按兵不动,贻误战机。冼夫人发现后,大怒,将冯暄问罪下牢,改派另一孙子冯盎出讨叛军,与隋官军鹿愿会师,共败王仲宣。
     隋文帝为冼夫人的举动赞叹,特降敕书慰劳。其孙冯盎因协助隋军平叛有功,拜为高州刺史,次孙冯暄也被赦,拜为罗州刺史。   
    隋开皇末年,罗州刺史冯暄讨贼帅李大檀,并平之,传首军门。承制署首领为州县官而还,众皆悦服。   
    唐武德四年冯盎以南越之众归顺唐高祖,冯暄降唐。  
      唐武德六年(623年),钦州总管宁长真进贡合浦大珠,昆明、融州、象州等刺史亦进贡筒布,高祖以“道远劳人,皆不受。”宁长真进贡合浦大珠,高祖拒不收受之后,大家深感时局对他们不利,便一起商议举兵反唐,但因遭到南合州刺史宁纯的极力反对,于是他们便与宁纯反目。后来,高州首领冯暄、谈殿与越州刺史宁道明一起,联络附近各溪峒的少数民族首领,首先举兵反唐,并攻打宁纯从前亲手开拓的姜州。宁纯也不示弱,立即从南合州起兵救援,把冯暄等部赶走。   
   武德八年,宁长真正式参与反唐,并与冯暄等攻陷姜州驻地的封山县城,武德九年五月,宁道明被州人卢南杀死。不久,宁长真相继身亡。于是冯喧、谈殿等人大乱起来,互相进行攻掠。   
     贞观元年十月,唐太宗派遣员外散骑常侍韦淑谐与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淹到来招抚,冯喧、谈殿等一齐投降,一场叛乱至此结束。贞观初,冯暄卒。

 

 十五、宁长真
    宁长真(?——627年),广南西道钦州(今广西钦州)人。宁猛力之子,俚僚帅酋。   
《   新唐书·南蛮传》记载:“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有宁氏者,相承为豪。”
     隋开皇末年(600年),承袭其父任钦州刺史职。大业元年(605年)奉隋朝廷之命率部众南征林邑,因军功获赐上开府仪同三司、钦江县开国公行军总管。
      大业八年(612年),又奉朝廷之命率数干部众随隋炀帝远征辽东,因军功受封鸿胪卿安抚使。未久升光禄大夫、宁越郡太守。
      唐初,宁长真以宁越郡地归附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升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授宁长真为总管。武德七年(624年),升总管府为都督府,宁长真任都督。武德八年(625年),宁长真与唐朝廷有隙,因而起兵反唐。贞观元年(627年),宁长真逝世,由其子承袭。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