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以祖母(妈祖)命名的地名考述
guoanyin@126 2018-09-29

 

以祖母(妈祖)命名的地名考述

郭  安  胤

 

我国南方的百越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区域,过往出现过辉煌的文明,现在即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在远古时代,古越人便创造出璀璨的高度文明,其冶铸技术、农业、制陶、纺织及造船业等等相当发达。考古研究表明,长江以南的原生文明,比如草鞋山遗址、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奇和洞遗址和缚娄国遗址等文明遗存,不亚于同时期的北方文明,甚至比同时期的北方文明更璀璨。在对百越良渚考古中发现,百越地区良渚古城规模远远大于同时期的北方中原黄帝城。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百越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学家严文明说: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由于文献的缺失,无法了解到古越族地区的具体文化状况。骆越是百越的一支,转换族群名称为俚僚人,继承了百越文化,活跃在岭南地区很长时间才汉化。如今俚僚族群没有了,但在俚僚人区域保留下来的一些地名,还是续存了古越言语文化,值得我们探究。下面考述一些重要的地名,尤其是以祖母(妈祖)命名的地名,从这些地名中了解俚僚人文化。

一、祖母(妈祖)与仕尾的考述

俚僚人叫祖母(妈祖)时发音记作水尾、仕尾、水美、石美、石尾、石梅、徐梅、徐尾等。俚僚人女性没有名字,因此以祖母(妈祖)居住而命名的村庄就叫水尾、仕尾、水美、石美、石尾、石梅、徐梅、徐尾等,以水尾命名的村庄较多,以仕尾命名的村庄最著名。不管用水尾,还是仕尾、水美、石美、石尾、石梅、徐梅、徐尾等地名,都是为了纪念祖母(妈祖),作为祖母(妈祖)居住过的村庄这一意思是不能改变的。当然,古代读书人乃至如今的人是绝对不能明白为何祖母(妈祖)居住过的村庄叫水尾,照古代读书人的理解,水就是河水、井水或者雨水等,如今的人多了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三精水等的理解,而尾就是末尾、尾部,徐闻就是徐徐闻之。徐闻在古代俚僚语言中可不是徐徐闻之,徐(水)是祖,闻(汶)是泉,徐闻可以理解为是在泉边居住过的祖先拥有的地域,而水尾即可以理解为是祖母(妈祖)拥有的地域,或者祖母(妈祖)居住过的地方。俚僚人的社会中祖母(妈祖)是作为一个家族的首领出现的,个别祖母(妈祖)还是部落首领,南朝时的冼太夫人(522—602),还是部落联盟大首领,为岭南俚僚族群的大首领。

广西的大明山壮族语言就叫岜乜虽,或写成巴尾水,巴是山的意思,水尾是妈祖的意思,巴尾水即妈祖山。“妈祖”的“祖”,为古越语首领、王的意思。古越人称“盐官”为“朱馀”,“ 朱”即“官”,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祖”。韦庆稳说,古越语称首领、头人为“州”、“ 朝”、“ 昭”(《试论百越民族的语言》)。现代壮侗语的“主人”、“官”一词仍读此音。试比较武鸣壮语pou4caω3(主人),龙州壮语tcau3(主人),德宏傣语tsau3h□n2(主人)、tsau3fa4(官)。广东、广西有很多“祖庙”,比如“佛山祖庙”、三水“芦苞祖庙”、肇庆“护龙祖庙”供奉的都是北帝,汕尾“凤山祖庙”供奉妈祖,吴川“梅菉祖庙”主祀康王,德庆及广西“龙母祖庙”供奉龙母。有研究人员认为,此佛山祖庙的“祖”按汉语意义是“宗庙之祖”的意思,但 “芦苞祖庙”、“护龙祖庙”也供奉北帝,又怎么解释呢?在古越地区,应该用古越语言释义。在古俚僚中心地今粤西地区,很多乡村有 “朝官庙”,庙中奉祀的“田祖”、“ 刘祖”或者某某祖,朝、祖,俚僚言语是首领的意思。吴川有南巢村、吉兆村、博棹,遂溪也有卜巢村。云南富宁有归朝,都是大首领居住的村庄。没有结婚的女性不能称妈,没有成为首领的女性也不叫祖,妈祖就是一个结过婚的女性首领,当然也是一个家族的祖母。汕尾“凤山祖庙”供奉的妈祖应该是地方女性首领,那个时代女性一般没有名字,女性首领也不例外。

广东的徐闻西连水尾村有敬妈祖的习俗。每年的农历三月廿十三日是湛江徐闻西连水尾村妈祖生日,为了纪念这一节日,当天的水尾村男女老少兴高采烈,敲锣打鼓,设600多只全鸡,俗称“百鸡宴”,庆祝妈祖诞辰。在庆典活动中,水尾村信众三拜九叩,祈求妈祖福佑众生,恩泽四海。

目前人们立庙敬拜的妈祖大多数不是祖母(妈祖),却是有名有姓的人。据有关记载:妈祖姓林名默,又称默娘,是湄洲一位渔家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 年)3月23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妈祖在一次海难中不幸遇难。相传升天后,多次显灵救助苦难。当地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求声“妈祖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使之逢凶化吉,遇难吉祥。

但徐闻妈祖的另一种说法是:角尾潭鳌村有一种传说,有一次渔民在海里拉地拖网(俗称“搬姑”)网鱼,起网时,没有网到鱼,只网上一个较大的白石。因有所避嫌,渔民们便将它搬回大海,无奈,第二次撒网时,又只捞到它,还是没有网到鱼,渔民便用船运到很远的不在地拖网范围内的海里。第三次拉地拖网时,再捞到它,一个鱼都网不着,如此这般,渔民甚是好奇,认为这一定是神灵在作怪,必是保佑渔人的神,渔人对着这个白石说:“如果你真地这么灵,能保佑我们下次撒网时能网到鱼,我们建庙供奉你”。第四次撒网时,果真网到很多鱼,于是渔民便把她供奉起来,砌成庙,就是现在的“娘王庙”,俗称“白宫”,那个白石至今还存放在“白宫(娘王庙)”里,已无年代可考。这故事虚实相间,听起来也很玄,但却说明了当地渔民祈求太平如意,寻求保佑安宁的心理,于是渔民家中大事小事或每逢出海,都到“白宫(娘王庙)”问问妈祖,燃一束香,祈保平安。徐闻三面环海,港湾渔村罗布,天后宫特别多,但各自不同,不一定就要统一敬拜同一个神像。曲界天后庙在墟东,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建国后被毁,现仅存《天后庙》石匾一块。

神化了的人物成为妈祖不能等同祖母(妈祖),必须要分辨开。以祖母(妈祖)来命名的水尾、仕尾、水美、石美、石尾、石梅、徐梅、徐尾等地名,不是神化了某个人的地名。不明白这个地名的人,却置这些地名以褒贬义。比如福建惠安县的仕尾村,有人理解这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是仕途末尾,为仕途走向衰落的意思。历史上这个仕尾村,是五代俚僚大首领晋江王清源军节度使(治泉州,领漳州)留从效(公元906—962年)祖母的墓地,留从效的祖母,也是首领,也是妈祖。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朝廷析晋江东乡16里置惠安县时,曾把仕尾与螺阳作为县邑的候选地进行竞选,为是了给足面子与俚僚大首领留氏家族。当时俚僚人多是以祖母(妈祖)是作为一个家族的首领的,僚音用汉字记录,出现有留、路、柳、楼、老。当留从效由俚僚大首领获得晋江王清源军节度使爵位时,为了更好地归服朝廷,就需要汉化,所以在祖母(妈祖)墓地竖立着一方留从效祖父留环的神道碑,上面隶体阴刻着“唐鸿胪卿,留公神道”八个大字。

仕尾俚僚族群中,或者当时汉化的只有留从效的家族,当地的俚僚族群汉化不多,仍然使用俚僚语言、俚僚地名,保留俚僚习俗,所以祖母(妈祖)就叫仕尾,仕尾这一地名没有变。当时也没有任何人将祖母(妈祖)这个地名记载成读书人最喜欢的地名士美或者仕美,因为俚僚族群的人与读书人怎么也想不到一块的。总是喜欢将祖母(妈祖)这个地名记载成水尾、仕尾、水美、石美、石尾、石梅、徐梅、徐尾,就是不肯记载为士美或者仕美,看来俚僚却是需要用读书这一方式来汉化。科举制度确立后的封建王朝还是采用选择俚僚首领子弟读书的方式引导俚僚族群臣服王化、后来汉化,也确实作用很大。一个庞大的俚僚族群因为科举制度的推广而不见了,取代他们的就是汉族,不能汉化的也成立其他少数民族。但汉化了的俚僚族群却坚持将祖母(妈祖)这个地名记载成水尾、仕尾、水美、石美、石尾、石梅、徐梅、徐尾也许是为了不忘本,为后世子孙留下溯源的线索。

在岭南俚僚族群中最大的妈祖是冼太夫人,冯氏家族称她为妈祖,冼氏家族即称呼她为姑祖(祖姑)。成为南海地区守护神的妈祖,最早也是冼太夫人。冼太夫人在保护南海贸易中,家族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历史记载,冼太夫人当初进贡给陈后主,在陈亡之时又被陈后主当作信物返还的扶南犀杖,出产自当时海外的扶南古国。冼太夫人作为海上贸易通道上的妈祖,唯用一好心,得到国内外人民的尊重,因此海南岛和南海,归心大陆,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冼太夫人忠于朝廷,梁、陈、三朝数位皇帝对冼夫人都多有封赐。“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每年举行家族大聚会时,冼太夫人都将赐品陈列于府庭,敦敦教诲诸子孙,要求报效朝廷,做人做事,唯用一好心。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如今冼太夫人在海南岛及南海的影响力依然没有减退,这个妈祖得到后人给予的美誉是“巾帼英雄第一人”。到了21世纪,她仍然是海上丝路的守护神,广东电白山兜有冼太夫人墓和庙,海南岛也有众多的冼太夫人庙,海外的东南亚也有冼太夫人庙,冼太夫人的“唯用一好心”精神远播,是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需要的正能量。

二、部分以祖母(妈祖)命名的地名考述

曾经是俚僚人居住的地方,按照当时的习俗,很多俚僚人部落还是女性首领管理,备受尊重,昵称祖母(妈祖),音水尾,或者仕尾、水美、石美、石尾、石梅、徐梅、徐尾等,后来称为了族群居住的地名,现在辑录部分于此。

1、以水尾命名地方有:

贵州岑巩县水尾镇、石阡县花桥镇水尾村;

云南省马关县木厂镇水尾村、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水尾村、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可乡水尾村;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叉河镇水尾村;

台湾省云林县仑背乡公所水尾村;

香港新界锦田水尾村;

广东省雷州市调风镇水尾、佛冈迳头镇青竹村水尾、深圳龙华民治水尾村、深圳宝安民治民治大道水尾村、阳春市八甲镇水尾村、廉江市水尾村、徐闻县水尾村、坡头区水尾村;

湖南邵县新田铺镇水尾村、宜章县东风乡水尾村、洪江市岔头乡水尾村、新宁县麻林瑶族乡水尾村、郴州水尾村、怀化会同县金龙乡水尾村、衡阳市硫市镇水尾村;

福建省浦城县水北街镇水尾村、建阳市童游镇水尾村、永泰县盘谷乡水尾村、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三明市永安市曹远镇水尾村;

浙江泰顺县彭溪镇月湖水尾村等。

2、以仕尾命名的地方有:

福建省福州盖山镇后坂仕尾村、泉州市惠安县辋川镇峰崎社区仕尾村、泉州惠安县紫山镇赤土大队仕尾村(五代俚僚大首领晋江王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祖母的墓地);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二桥村委会仕尾村(汉代丝绸之路港口所在地)等。

3、以水美命名的地方有:

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水美村(有天后宫)、广州水美村、惠州水美村、潮安县彩塘镇水美村、潮安县城庵埠水美村、饶平县东山镇水美村、郁南县千官镇水美村、揭东县炮台镇水美村、惠东县安墩镇水美村、海丰县鹅埠镇水美村、梅州市梅县水美村、潮安县古巷镇水美村;

湖南永州江永松柏水美村;

福建省沙县水美村、漳州金山镇水美村等。

4、以石美命名的地方有: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步仙乡石美村;

福建省漳州市角美镇石美村、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石美村;

广东省东莞万江工区石美村、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石美村、江门市台山市海宴镇石美村、普宁县上蒜镇下石美村、陆丰市甲东镇石美村、潮南区峡山练南石美村等。

5、以石尾命名的地方有: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石尾村、惠安县黄塘镇石尾村、永泰县梧桐镇石尾村;

湖南省衡阳常宁市三角塘镇石尾村;

广东省雷州纪家镇先锋村委会石尾村、阳江市阳春陂面镇石尾村、东莞市望牛墩镇石尾村等。

6、以石梅命名的地方有: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沙田乡石梅村、邵阳市隆回县高平镇石梅村 、邵阳市邵阳县黄塘乡石梅村 、娄底市涟源市石马山镇石梅村 、湘潭市湘潭县梅林桥镇石梅村 ;

四川省忠县马灌镇石梅村;

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元厚镇石梅村 ;

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镇石梅村 ;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相城镇石梅村;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甘洒镇石梅村 等。

7、以水梅命名的地方有: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水梅村等。

8、以徐梅命名的地方有: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常坟镇徐梅村、淮安市淮阴区棉花镇徐梅村、怀远县朱町乡徐梅村、淮阴区王银镇工业园区徐梅村等。

9、以徐尾命名的地方有: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桂林村徐尾;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阮西村委会徐尾村、揭阳揭西县上砂镇活动村徐尾寨、大桥张家村委徐尾等。

三、关于母亲的地名考述

俚僚人叫祖母(妈祖)时发音记作水尾、仕尾、水美、石美、石尾、石梅、徐梅、徐尾等,母亲发音记作尾、美、米、梅、买、迈等。王明坤先生认为:海南临高人生活的区域存在大量以“美”、“那”、“文”、“兰”等贯首的临高人地名。例如以“美”贯首的地名,临高人呼“mai3”,现以“美”为汉语音译,历史上则多译为“迈”、“买”等,今仍有一些临高人地名沿用“迈”。作为地名,“美”有“母”、“大”、“地””等多种含义,但以“母”最为常见。“母”虽有“母亲”、“妻子”、“已婚女性”、“雌性”等多重含义,但其作为地名,只与“母亲”及“特定女性”关涉。海南全岛有以“美”贯首的地名410个,居临高人贯首地名之首。其中岛北的临高、琼山、儋州、澄迈共有365个。

在搜狗地图搜索,临高以“美”音命名的村庄有的美吉、美仓、美香、美然、美仍、美迎、美珠、美山、美隆、美堂、美塘、美龙、美万、美运、美玉、美台、美凤、美夏、美鳌、美略、美良、美郎(多文镇和临城各有1个)、美本、美伴、美罗、美文、美屋、美群、美梅(美台乡和多文镇各1个)、美若、美里(美台乡和多文镇各1个)、美来、美榄、美月、美盛、美巢(皇桐镇、美台、多文、加来镇各有1个)、美草、美灵、美兴、美雅、美所、美岛、美保、美还、美南、美丕、美汉、吉美、抱美、龙美等多个。

米收是广东省吴川市塘缀镇的一个村庄名,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方,是冼姓最早居住的地方之一。在吴川,除了“米收”(塘缀镇)外,还有“米阁”(塘缀镇)、“米容”(塘缀镇)、“米乐”(王村港镇)、“米阳”(覃巴镇)、“米朗”(覃巴镇)、“米余”(浅水镇)和“米冼”(黄坡镇)等以“米”命名的村庄。与吴川相邻的湛江坡头区(古属吴川县)有“米粘”(乾塘镇)、“米安坡”(乾塘镇)和“米稔”(坡头镇)等;化州市有“米选”(良光镇)、“米楼”(杨梅镇)、“米冼”(杨梅镇)、“米西”(杨梅镇)、米容(杨梅镇)、“那米山”(杨梅镇)、“米能”(长岐镇)、“米岭”(长岐镇)等。廉江市有“米鹤”(良垌镇)、“米贯”(良垌镇)等,高州市有“米塘”(金山开发区)等。周忠泰先生认为:这些米字地名与大米无关,这“米”字是古越语“母亲”之义。古越人和现壮族一样,对生育了子女的母亲,习惯采取母从子(女)取名的方式,也即用“米(母)+ 长子(或长女)名”的方式取名。如“米+兴”,“兴”是长子(女)的名,“米”是“母”的音译,故“米兴”汉译则是“兴妈妈”。

四、其他俚僚言语地名考述

田,俚僚语言和壮语称“那”,海南岛有154个,徐闻56个,海康(现雷州)36个,阳江65个,遂溪8个,吴川也有20多个,广西的南部和西南部最多,总计不下1000多个;黎语称“田”为“什”(打、三、杂、大)如什缦(保亭)、什班(琼中)等,都集中在海南岛。
  村子,俚僚言语称边、孟、板,或者马、麻,壮语称“板”(班、万)或者马、麻;黎语则称“抱”(宝、报、包),如抱由(乐东)、抱道(临高)之类,海南岛有329个:也称“番”,番道(保亭)、番打(儋县)还有称“方”(芳),称“愤”的,都是黎族言语的译音。粤西有不少冠“云”,或者院、园地名,壮语指人,谓人居之地。
  水,俚僚言语、黎语和壮语称为南(湳),据1982年地名普查资料,海南岛冠“南”(湳)字的地名有255个,粤西,雷州半岛也不少。俚僚言语称塘为“覃、潭、或者氹”,壮语称“塘”为“榃”(潭)。

俚僚族群地区有不少冠“六”(禄、碌、录、陆、菉)的地名,壮语指山谷。

古代俚僚人区,以垌(峒、洞)称呼的地方特别多,如今以垌为地名的广东省很多,如廉江市(古吴春俚郡地)有良垌、那良垌、铁凌垌、英银垌、鹤垌、下垌、凌垌、长垌、彭西垌、长沙垌、蒙垌、教马垌、马骝垌、木七垌、梧村垌、上思垌、思义垌等;高州市(古潘州地)有黎垌、那垌、高垌、白石垌、清垌、太平垌、陈垌、新屋垌、谢垌、坑垌、铺垌、茂兰垌、丰文垌、新垌、风梢垌、坪垌、远水垌、森木垌、贺垌、良垌、大旺垌、家垌、仙人垌、大垌、湴垌、横垌、垌尾、正垌、灯心垌;信宜市(古窦州地)有金垌、湴垌、塘垌、盘古垌、树良垌、河垌、合垌、高垌、水口垌、老鸦垌、滩垌、榕木垌、容垌、旺丽垌、英云垌、三十垌、大仁垌、凤垌、石朋垌、佛垌、旺同、木垌、罗丹垌、北垌、垌心、垌尾、大垌、达垌、良垌、挂垌、田寮垌、桂垌、荔枝垌、西垌、清溪垌、五垌、高荷垌、荷木垌、罗锡垌、仁和垌、大湾垌、均田垌、成垌、礼垌、里垌、水鸡峒、文峒。信宜应该是全国最多以垌为名的地方,据粗略统计约四百多个地名以“垌”命名。“峒”、“洞”、“垌”、“同”是不同写法,过去俚僚人的基本社会组织单位也称垌,即一个垌就是同一个血缘族群或按血缘关系所组成聚居,耕种土地者称垌丁、垌民、垌客,其土地占有者多作本垌首领。梁、陈、隋时冼太夫人,“世为南越首领,跨居山峒、部落十万余家”(参见《北史》卷九一《列女》)梁大同中,海南儋耳千余峒俚人归附其麾下。宋代海南“峒落日以繁滋,不知其几千百也”(参见赵汝适《诸蕃志》卷下《海南》)。为什么现在南方的村庄多是一个姓氏,因为同是一个峒(部落)人,汉化后就变成了同一个自然村的村民,同一个姓。

四、结语

对于俚僚族群地名,我们不能用汉语来望文生义,仕尾村理解是仕途末尾,为仕途走向衰落,徐闻就是徐徐闻之,这都不是正确理解俚僚文化的方式。我们要知道俚僚言语地名实际含意,才能准确理解地名释义,才能学习到俚僚文化,断不能先入为主,一叶障目。我们通过对以祖母(妈祖)命名的地名考述,知道俚僚族群多用祖母、母亲来作为地名,这与俚僚人多是祖母为首领的原因。冼太夫人,作为俚僚族群大首领,也是妈祖,从古至今,在岭南地区和南海,备受尊重,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神,她的“唯用一好心”精神永远是时代的需要。也知道一些其他俚僚言语地名,现在广泛存在,不能按汉语来理解。

 

作者:郭安胤  

单位:广东省吴川市郭屋中学

工作地点:吴川市教育局教育股

研究机构:岭南师范学院吴川文化研究所

            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

            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

网址:中华俚僚文化旅游网

(https://subblogguoanyinm19.lofter.com/)

(https://blog.163.com/guoanyin@126/)

邮箱:guoanyin@126.com

电话: 13531060981(移动)、18022627609(电信)

 

2018年6月7日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