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读了100零几本书,比起17年来竟然多了不少,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算下来小说读的最多,约莫占据了一多半的数量,剩下是哲学和社科以及零零碎碎的散文短篇集。
我记得17年总结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说要18年读完衰亡史,好吧,这个flag延续到了今年。19年我尽量...开始读它。
总的来说喜爱的作家作品太多,重读的就略过不表(加缪真的我再爱他多一点都不过分)。
以非常主观的感情挑挑拣拣了10本算是18年里读的最开心的作品来写一下。
因為覺得對不起自己養的貓......
今年随笔读的不多,随笔集一直作为我检验真爱作家的一项重要标准。头枕斧子而眠的邦子姐姐写的随笔集,类似女人的食指那本的风格,但是更好玩一点。写家庭和下雨天,白豆腐和邮筒,适合春秋阴沉沉凉飕飕的午后,捧着咖啡可以开心的轻松读完一整本。
书里有点伤心的地方是她写她一直怕坐飞机,没想到最后真的一语成谶。
有什么理由,这可是博尔赫斯哎!
又来读Jeanette,第一本读的是她的成名作,自传性质的小说通常都写的打动人心,此处可参见布鲁克林有棵树和小妇人。应该是某天逛书店的时候看到她的自传出中文译本,于是赶忙回家翻出来读起来。书名是借用 Mrs.Winterson在知道她出柜“happy”之后脱口而出的话,她和养母的关系在橘子那本里就一直是她的写作主题,女儿和母亲的关系在那不勒斯四部曲里面写的也十分迷人。后来看诗歌之夜的视频,终于见到Jeanette本人,感叹她就是我喜欢的女性作家的样子,坚定温暖又有力量。
照这么说,你问我是不是相信因为这些东西被用过,所以有灵魂在里面,我会说:是。所有有用途的东西、所有被叫出过名字的山丘,它们全部在这里。而我们在利用它们的时候,一定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不管怎么样,这些山脉的名字,我们绝对听不顺耳;于是我们就给它们取了新的名字。可是,既有的名字就在那儿,就存在于某个时空,这些山就是背负着这些名字慢慢成形。我们给运河、给山、给城市取的名字,就跟鸭子背上的水一样留不住。不管我们再怎么接触火星,我们永远不可能真的接触到它。然后我们就会抓狂,接下来你知道我们会干什么好事吗?我们会把它整片整片地挖掘起来,把火星表面全部挖开,然后改变它,让它来适应我们。
18年读了不少科幻,作为代替推理小说的打发时间的类型书。阿西莫夫(他真的好喜欢写中老年男子和超级超级大美女在一起的故事)、PKD和吉布森等等等真的都蛮好看的,世界观的构筑都令人拍案叫绝, 中阴身人和时间机器,虚拟爱抖露和三位一体。但是看了一圈还是最爱老雷,他的文字里面一直有一种诗意的温暖。
当然,作为一个写出代表性烧书事件的作家,你再爱他多一点都不过分。
18年读到的最喜欢的短篇集,陈老师真的翻译的很好。 Macleod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短篇集里包含的是自然和历史,故乡和家庭,某种深邃模糊的东西,难以形容的好看。初看的时候每篇相似的模糊感几乎让我以为这是作家自传式的传记长篇,一字一句,令人感受到他短篇小说所蕴含的力量显然不是某些长篇可以比拟的。
看到再版真的很开心啦。
唐老师讲:去圣渺远,宝化为石。唐老师这本写人的处境,从昆德拉写起,无限拉长我的读书清单,他实在是一个太过谦虚的写作者,落下的每一笔似乎都是你想写但又写不出来的文字组合。这本读了真的蛮久,便利贴连带着都消耗不少。唐老师的书总是适合一读再读常看常新。
作家的兴趣与读者的兴趣从来不尽相同,如果偶尔一致,那是一种意外的幸运。
由于都无法舍弃,所以两本算一本好了。最喜欢看喜爱的作家们写文学评论的集子。看你最喜欢的人们写你最喜欢的事,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欢喜的呢?
Auden这两本集子算不上好读,适合头脑清醒的时候看。他的文集都不敢轻易买原版来读,一是怕读不懂,亏欠了他,二是上译的精装本做的真的很漂亮。中文读起来都略显晦涩,有的作家真的让你很想撬开他的脑子看看,到底读了多少书,才能写成这样。从他那首著名的funeral blue入坑,有一种挖到宝的窃喜。
We live in an era where opinion is currency. The pressure is on us to say ‘I like this’ or ‘I don’t like that’, to make snap decisions and stick them on our credit cards. But when faced with something we cannot comprehend at once, which was never intended to be snapped up or whizzed through, perhaps ‘I don’t like it’ is an inadequate response. Don’t like Middlemarch? It doesn’t matter. It was here before we arrived, and it will be here long after we have gone. Instead, perhaps we should have the humility to say: I didn’t get it. I need to try harder.
Backlisted应该是18年听的最多的播客了,Andy每次都介绍自己是author‘s of the year of reading dangerously,终于赶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他本身就是一个蛮有意思的人,这本写起来也没有失手。序言里他写发现自己一年里只读了达芬奇的密码,痛彻心扉的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从码那些声称自己读过的书单开始,一本一本也许没有那么顺畅的读下去。畅销书通常都很容易读,读起来流利而随便,读完之后通常也留不下什么东西沉在心底。他在这本书里基本都是谈的经典,通常这些书又厚又重,翻过开头30页过去,都记不得自己读了些什么,于是又从第一页重新开始。但是这些书是读完之后会沉在心底的书,也许是马孔多也许是安娜最后的红色手提包,或多或少,让你窥见各位先贤作家们留下的星光点点。
也是多亏了他这本,让我在今年年初开始向俄国文学(重新)进军了。
17年的时候读了不少哲学入门或者哲学史的书,18年初的时候想着随便挑一位开始看起吧,带着对法国人民天生的好感度,不知道怎么就选了福柯。
他的书不好读,但是读进去的话容易开始一本接一本的收起他的全集来,这本他在法兰西学院演讲的一个小集子,比起手头的疯狂史来说,虽然同样是偏刑事的话题,但显得轻盈一些,非常适合收割入门迷妹。对,这位哲学家也属于“我想撬开他的脑壳”那一系列里面的。
在和忧郁的热带之间纠结了一下,我真的非常非常讨厌人大那版的装帧和纸质。所以Simon完胜。这本是在“我从播客里码的那些书”里面最想读的一本,对不起,就是抵挡不过读书人写作家们的诱惑,尤其当读书人还是汉学家的时候。这本因为内容原因估计是不会出中文版了,NYRB Classics系列真的很会选书,前面写塞万提斯写雨果,后面写不能在国内谈的某些话题以及孔孟书法。下笔广阔而有深度,唯一的缺点就是又增加了很多墙头作家。
好吧,差一点忘记了它(说好的10本呢)。来,布克奖得主了解一下。虽然最后的结局结的不是很喜欢,但是不影响它成为18年里读到的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从小镇女孩的失踪开始,日后长达十几年间的小镇居民的生活描写,女孩的失踪一直弥漫在小镇居民的心头,像是结痂之后怎样都不肯脱落的伤痕。落笔流畅优美,又隐隐藏着写什么。最大的缺点就是出场人物的名字确实容易混淆。访谈的里读到McGregor老师承认他是每户居民写完之后再打散穿插起来,平复了一些我读的时候要拿着小本本记人名的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