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战争时期的流亡学生
小狐wyq 2017-07-12

诗人郑愁予的名句:“出门一步,便是江湖。”离家五百里算是很远了吧,哪想到后来更远,更远......

我一生漂泊无定。十四岁的时候开始“半流亡”,离开家,没离开乡。十七岁正式流亡,离开乡,没离开国。后来“国”也离开了。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一身之外,只有很多很多故事说不完。

现代中国,有个名词叫流亡学生,它前后有三个梯次:第一梯次,“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青年入关。第二梯次,“七七”抗战开始,沿海各省青年内迁。第三梯次,内战期间,各地青年外逃。我是第二梯次,也就是抗战时期的流亡学生。那时流亡是一种潮流,流亡的青年千万百万,流亡很苦,很孤独,有时也壮烈,危险。

我在一九四二年夏天离开家乡,前往安徽阜阳。一九四二,那是个什么样的年头?

那年是民国三十一年,我十七岁。

——王鼎钧《怒目少年》

王鼎钧的回忆录看完了三部,《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关于流亡学生,《怒目少年》讲的就是作者作为学生的流亡岁月,《关山夺路》中也提到了山东的流亡学生。作为一个当代的学生,很难想象在战争时期的学生生活是什么样的?学校由于战乱一直在迁移,随时可能遇到大轰炸,在这种环境下怎么读书?还有,为什么当时还存在那么多学校,它们没有被战乱所瓦解,反而培育出了大批优秀的学生(西南联大就是个例子)?好的校长很重要,作者的学校国立第二十二中学的校长李仙洲,当时有很多青年学生投奔他,李氏觉得“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正是上学念书的时候,既不能使他们正是参军,也不能使他们长期流落,应该有个长久之计”,就成立了一个学校。或许,在战争时期还去上学的人,是真的喜欢学习,家里有条件去上学,可能就是当时的官二(或者三代、四代、n代)代、富二代(或者三代、四代、n代)吧。他们中有一些人怀揣着自己的理想,艰苦地学习着,或许他们想报效国家,或许就想过安稳的日子。

流亡学生在齐邦媛的《巨流河》中也有提到,作者自己就是个流亡学生。

“我从幼年离开小西山故乡后,经常活在病痛、转学和灾难之中。在南京虽曾有炉边幸福时日,但妹妹降生、父母欢颜,转眼都如昙花凋谢。我家随符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西南山路来到重庆,刚入市区,中山中学就有师生五人被日机炸死,战争与死亡的威胁如影随形。之后七年,轰炸宛如随着日升月落而至,不曾稍歇。但重庆是我们流亡的终点,中山中学走了五百里,在自流井大庙静宁寺安顿、复学,弦歌岂止未辍,流亡途中更收留一些新加入的湖南、广西、贵州学生和四川的本地生。”

其中,讲到宿舍生活,很有趣,又很心酸。

“宿舍生活最大的困扰是臭虫,南开中学校舍里臭虫闹得很厉害。我们回家时,行李都不准进屋子,得先放在院子里晒,再把被子拆去洗,若有臭虫就丢掉,有时连书里面也都是臭虫。张忠谋先生的自传也写到南开中学的臭虫,提到他们向校方抗议的情况。”

“为了对付臭虫,每隔几个礼拜,我们三四个女生就抬着自己的木床床板去男生宿舍旁的蒸汽室,熏床板上的臭虫,多少会把虫子熏掉一些。后来发现没用,因为臭虫已经多到进了地板、天花板,总不能把屋子拆去烫。晚上,宿舍在考试前会晚一两个钟头熄灯,我们挑灯夜战,就会看到那盏没灯罩、直接由电线接上的灯泡上,一串一串臭虫沿着电线爬下来的恐怖情景,就连地板上也有数不清的臭虫从脚旁爬过来。我们只能一面被虫子爬得痒抓个不停,一面睡,没有一个人不终生难忘的。”

“臭虫是无可奈何的,学校也解决不了,因为那时没有办法消毒。抗战时没有DDT,若有,就是神奇得不得了的东西。直到我们毕业离开,才脱离臭虫的威胁。至于蚊子、苍蝇,更不用提了。即使如此,南开已经算是很讲究的学校了,餐厅里还有纱罩。只是再怎么讲究,也挡不住困难环境里的卫生难题。回想我们的少年时期,没有一个人不是被臭虫咬大的,真是不容易。唉,那和日本飞机一样可恶的我若开始臭虫,也几乎是铺天盖地似地缠住了我们,是另一场噩梦,我若开始写它们,只怕停不了笔。那些年全靠年轻的血肉之躯抵抗。”

作为当代的学生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总觉得和战争时期的流亡学生比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当时战乱,学生的思想反而简单了,没有过多的欲望,一门心思学习。现在,各种电子设备、各种商店、各种诱惑太多了,安心学习的人或许会被认为是傻子?或许,这就是时代的特征吧。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