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这便是一个“我”
WiQky 2019-08-19

        回顾这横跨四月到五月的艺径课程,与其说是林奕华的四堂课,不如说是他带着经历和作品与我们的一次长谈。谈创作、谈自我、谈世界。尽管距离第一堂课已经过去三个月,他的那些话却像埋了一条线在我们的生活里,仍不时地跳出来,提醒我们去思考、创造。


        “和我们说说,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一堂课,林奕华看着我们的眼睛,没有直接和我们谈艺术、谈作品,而是抛出一个大问题——我们如何做自我介绍。大家似乎都很熟于回答这个问题,在升学求职时甚至还有套路可循。但我们可曾思考过,为什么别人会需要我做自我介绍?为什么我会想要“不出错”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又曾思考过,当回顾过去时,自己可以说出什么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一连串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在尝试认识“我是谁”、“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当迷失在输入信息、回答问题时,我们是不是也只是将自己简单化为一个物件、一个标准样板,而非一个复杂的、有主动性的人呢? 

        林奕华说,细节与成熟相关,有故事的人都有一种关键的能力——将人生描绘成长幅画卷,由每个当下串连起的每段经历都被留在画卷上面。正是因为有了对细节的观察、记录、回味,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在面对各种事情时内心的反馈,才能更加清晰、完整地看到真实的自己。而创作正是基于这些细节,对自己勇往直前的一种鼓励。林奕华的创作是从小时候的撒谎开始的——为了想要的打针玩具而撒谎自己想当医生,是源于对自己的了解而主动为自己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别人的赠予。“创作并不是一种「特例」,而是一种意识——我不想只是一个「样板」,我要拿回我的想法,我要拿回我的表达。”在这里,创作无须艺术形式,它更像是一种私人的、深入的、主动的思考与传达。 


        创作,便是在和自己对话、和世界对话 

        戏剧,对于林奕华来说,是以艺术为媒向外面的世界做自我介绍,分享他所思考的问题。不止于此,他更是通过创作关怀这个时代,启发人们去探寻自我。因此,他不会去纠结怎么样才能卖更多的票,门票仅是一种支持创作的手段,他苦恼的是如何能创作出与观众对话的作品。他不想只是呈现故事的起承转合,也不想要给观众他们熟悉的东西。他想要用矛盾的、复杂的、多维度的叙事方式和舞台设计来刺激观众与戏剧、与自己、与身边人对话,让观众们感受到自己不是来接收经验的,而是主动创造自己的经验。林奕华希望,当观众走出剧院时,不只是简单地感叹“好看哎”、“对啊,我也觉得”,而是会有很多的疑问想要交流、探讨,所以我们也总能看到他在微博上认真回应来自观众的想法。 

        于是,在林奕华的作品里,四大名著不再只是经典。他将原有的故事情节拆解,将个人的性格与经历、对当代人的症结的讨论,统统糅进了戏中。他在《水浒传 What is Man》谈父权社会下的男性崇拜,谈磨灭个体价值的刻板印象;在《西游记 What is Fantasy》讲因为彼此的欠缺而互相索取的亲密关系,讲拒绝意义、逃避思考的消遣娱乐;在《三国 What is Success》说爱与操控、说人们的急躁内心;在《贾宝玉 Awakening》提“忘记是主动的放下,而不记得是不重视的遗忘”。 

        有人会说,你又改变不了什么,何必为难自己?林奕华说,可是做艺术便需要如此,悲观却不消极。明知道地球可能没救,但也相信作品至少可以产生些许影响。创作也是做给自己看的,“我要维持一种自觉性”,在任何事情发生时,我至少可以掌握自己的选择,不去做一些未来会后悔的事情。


        勇敢思考,享受过程,接纳自己的成长 

        很多人会说,林奕华的戏看不懂,讲的内容太多了。而林奕华则问,为什么会觉得太多了?和什么比较会太多,娱乐吗?当外界的资讯涌入感官,个人所产生的感受和表现出的反应其实都是自我内心的投射。有些人会因为航班延误而在机场暴怒发泄,有些人会在亲密关系中说出“你怎么变成这样”、“你为什么不主动一点”之类的话,有些人会没有耐心等待和感受剧中情感而将过程快进…… 

        我们和世界只有那些直接的刺激-反应关系吗?不像情绪(直接反应)、情怀(大家共有的经验),有些情感,尤其是我们独有的情感,是需要用时间、深度去陪伴与生长的。林奕华分享说,“在如今的「全球科技取代人性、方便就是一切」这种观念底下,我们似乎不需要问自己问题,因为有人应该更懂我们的需要、满足我们的需要。但是如果都不想,人云亦云,可能所有这些事情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跟你建立意义。这个意义可能就是个人独有的经验,而经验里可能就是一个过程,并不能一步达到目的的中间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按钮,也不是主观意愿就能达成的。不可避免地,它会与客观现实产生碰撞、捶击,甚至挫败。” 

        但这些又和创作有什么关系呢?弗洛姆在《自我的追寻》里提到,最重要的创造对象是自己。在这个时代,我们似乎被喂养成了巨婴,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会难以避免地拒绝思考、拒绝过程、甚至拒绝自己的成长。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很多也复杂,但我们能抓住并把握的是那份自觉性。创作,便是一份对自己的爱,在拉回那个想逃避面对的“我”,认真对话。

        当爱创作时,当我们去问这个世界与我的关系时,当我们抓住主动创造的意识时,我们就会是独特的作品。很感谢林奕华用他的戏、他的话敲打我们。去探寻自己是谁的过程,可能很难,但这一路的所遇所得,都将会是我们所创造的。 

        最后,引用林奕华的一句话,愿我们看到并找到自己,无悔当下。

        “人生本身就是跟所有的人和物谈恋爱的过程。所谓人生,就是一个你怎么把时间用在你认为最值得的事情上的问题。”

推荐文章
评论(1)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