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加一束火光
🏡
众所周知
广州设计周作为一个
以室内和家居设计为主的会展平台
12年来,提供了关于家的现实的一切可能
2018年始,广州设计周突破惯例
作出一项革新
首次推出特别项目:城市艺向
而《来处》作为其中的当代艺术展
将以艺术进入公众的形式
对家进行丰富和曲折的探索
艺术和设计的开放想象
势必会激发一座城市的激情和创造
而广州这座务实的城市
非常需要一束精神上的火光
去点亮细腻的感情需求
家意味着你的来处
🏡
策展人杨青说到
家是一个具有双重象征意义的词汇
它既是具体而微的物理空间
容纳了身体,给日常以居所
也是情感与记忆的精神空间
蕴含了温度,给灵魂以栖息之地
策展人 | 杨青
每个人都是从家的精神母体当中孕育和出走
带着家给人的难以摆脱的烙印和记忆
家意味着你的来处
从现实的家,到生命的归宿
仿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物理空间加精神空间等于家
🏡
设计是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比如:人体工程学、结构安全...
艺术是用来解决精神和灵魂层面的问题
比如:视觉的感受、心灵的感悟...
空间装置 |《墟·构》| 艺术家何健翔
装置 |《梁闻道的小屋》| 艺术家梁硕
以艺术的思考带动设计的多样性
让钢、铁、泥、沙、塑料等物质
在思想的维度上盛开,幽幽清香
链接起人类细腻的感官与无生命特征物质的关系
让人类有精神和灵魂的归属感
同时享有舒适和实用性
或许才是人类对家的时代需求
装置 |《透明体》| 艺术家张爽
五屏录像 |《舞蹈,纹身,数据的狂欢》| 艺术家叶凌瀚
事情,装置 |《雪白的鸽子》| 艺术家胡尹萍
20世纪中期,美国普鲁伊特·艾格社区
从生到死的案列
曾在全国建筑学中引起疯狂讨论
普鲁伊特·艾格社区的失败
主要原因是整齐划一、单调冷漠、缺乏人情味
可见家并不只能理解成为物理空间
容纳了身体,给日常以居所
情感与记忆的精神空间
蕴含了温度,给灵魂以栖息之地
也是家的定义一部分
氰版照相法 |《八十年代》| 艺术家马秋莎
装置 |《白云》| 艺术家李景湖
《来处》——直击灵魂
🏡
确实,社会中的任何一个成员
都需要去思考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和自己生命关联的人的关系
包括和自己的关系
具体而微
你会发现触动、撩拨你的
都是和你的精神领域发生关系的
所以,如此一场对家的艺术的《来处》
可以说是直击灵魂的
装置 |《飞行的种子》| 艺术家张小川
艺术微喷 | 《情书》| 艺术家蒋志
出品人张卫平介绍到
《来处》参展的十二位艺术家
从情感、记忆、关系的角度出发
探讨家与个人所产生的微妙和复杂的撞击
艺术家对于家的认知和反应
如同一幅私人的精神地图
既是对艺术创作的某种原始考证
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对精神源头的解读
现代舞 |《归》| 艺术家候莹
艺术家李景湖说
可能都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的一个概念
艺术家张爽说
在家里边你根本就没有顾忌,也没有面具
艺术家胡尹萍说
十年搬了17次家
艺术家张小川说
家是我很多灵感生成的地方
艺术家叶凌翰说
家是对自我回看的这么一个动作
艺术家侯莹说
我们身体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
艺术家蒋志说
让心如何安住下来
艺术家杨青说
家就是一个你生命最终归于原点的那个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