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他辞去高薪设计师的工作,隐居梧桐山,在桃花源的山涧里指挥大自然
前后文化 2019-01-08



 来自福建的深圳人 


生于福建的沈丕基93年毕业后来到深圳

在深圳生活的25年

他做当代艺术、玩摇滚乐、弹古琴

做设计师、也做画家

他是一位杂家 ,亦可说是一位斜杠中年大叔



深圳这几十年来的发展

可谓是翻天覆地,一天一个样

但在艺术领域却没有那么好的环境

来了就是深圳人

说的是深圳极大的包容性

而这给了做当代艺术的沈丕基很大的创作空间

他把生活里的日常变成了一种奇观

他的创作以深圳这座城市为背景

基于在深圳生活的感悟

与对深圳城市发展的敏锐察觉

沈丕基带着他对社会的思考融入创作中



 城市听见者 


作为深圳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沈丕基的作品涉及声音、行为

装置、影像、新媒体等领域

一个白色快餐盒、一双一次性筷子、一个指挥架

城市的车流与人流

马路上、天桥上来往的人群

这是一场即兴的行为表演



有幸此次拍摄能够记录下沈丕基最新的创作

但究竟是他在指挥车流与人流

还是城市的车流在指挥着

恐怕只有亲身体验了才知道

一座城市文化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系统

光靠一两个人是没有用的

沈丕基如是说到

这或许是他对当代艺术的思考

也是对一座城市几十年发展的思考

他写了一本书叫《我欠深圳一座美术馆》

里面则是深圳几十年来文化艺术发展的记录

与其说沈丕基在观察

倒不如说他是在记录着深圳



梧桐山里的当代艺术


只有体验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才会有所感悟

生活里的百味,都可以拿来诗意吟唱

所以沈丕基辞掉了设计师的工作

来到位于深圳边缘的梧桐山

与大自然更加近距离接触

更好的观察深圳这座城市



梧桐山介于城市与山林之间、也介于雅俗之间

他在这临界之地,寻找另外一种可能性

探索着传统与当代、生活与创作之间的平衡

如何找到传统里的美?

如何找到生活里的真意?

在梧桐山研究古琴的十年里

他搞懂了古琴的散与万物的相通之处

找到了藏在传统里的美

他以一个艺术家的敏感

发现了日常里的奇观

他是当代艺术家中弹古琴弹得最好的那个

也是最早拿古琴做实验的当代艺术家

实验的对象则是在弹琴时发现会与他互动的蛙

因为这几只弹琴蛙



沈丕基把家里变成了一个剧场玩开了

邀请朋友到家里来进行演出、创作

而在家中后山上桃花源的山涧里指挥大自然

站在水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这是琴外之音,大自然特有的“声”

这次的行为,让沈丕基意识到音乐的人为性

与存在于大自然与传统里的美



 雅俗之间 


懂得古琴懂得出世还需懂得入世

如果说于水中指挥的《桃花源始》

展现的是自然中最原始的景象与音乐

那么在深圳南头古城人行天桥上指挥的

《深南路序》表现的则是繁华大都市里快节奏的生活

两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出世与入世、雅俗之间、传统与现代

沈丕基在这两者之间自由转换



不管是梧桐山里指挥大自然,对蛙弹琴

还是城市中指挥车流

不难看出沈丕基的创作

绝大多数都有即兴与偶发的成分

就像梧桐山的云,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变化莫测

但在沈丕基看来

即兴与偶发,这是一种随心而返

是人之所不能及的东西

就像住在安静的梧桐山

他能更好的听见这座城市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