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养老院还是年金险?成年人可以全都要
贝塔数据 2021-01-04

财商保典  Vol.315

守护今天  预见未来

当你老了,你会选择去养老院吗?


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离你还远,那换个问题来问:你会送你的父母去养老院吗?


估计大部分的中国儿女可能都会选择“不会”,因为在他们的传统意识里,不能侍奉在父母身边,给父母养老大概是最“不孝”的表现。


就算他们的观念比较“前沿”,认为在部分高端养老院可以给父母提供更好的护理生活,那也会被周围的亲戚朋友说他们是急于想“摆脱累赘”,让他们时刻承受着流言蜚语的压力。


图片源于腾讯图库


所以无论是要自己住还是父母住养老院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提升大多数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只有当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上去了,才能改变其在大多数人心中环境差、服务差的刻板印象。


而当养老服务机构的形象变正面了,服务体系、护理水平更加专业之后,也就没人觉得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一件“不孝”的事儿了。


01

为养老服务机构筑建监管之墙


随着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有关养老服务的政策,使得养老服务这几年发展非常迅猛。


而由于发展的太过迅猛,导致监管滞后,很多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保障安全方面并不完备。


不过就在前天,在《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回答了将从三个方面提升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质量。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俞建良(徐想 摄)


一是以强制性标准实施为契机。为了让养老机构做好准备,强制设立了过渡期,到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利用这个过渡期,各个养老机构都按照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来找差距,进行实施前的达标、整改,如果达不到就可以取缔,进行停业整顿。


二是围绕强制性标准提出的“九防”(防噎食、防食品药品误食、防压疮、防烫伤、防坠床、防跌倒、防他伤和自伤、防走失、防文娱活动意外)制定相应的配套标准,形成配套的行业管理的标准体系。


三是实施养老机构的等级评定示范工程。在全国形成一批星级养老机构,通过示范带动其他养老机构质量整体提升。


监管部门通过一些强制的行政手段,先拉齐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水平,在逐步使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有序提升。


当养老服务机构变得越来越好,让老人们的老年生活有质的提升,那么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养老就从“不孝”变成了孝顺的表现。


02

养老服务正在成为家庭刚需


有人疑惑,为什么要纠结送不送养老院,送养老院还要花很多钱,老人在家生活也没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偶尔还能帮着带带孩子、做做家务。


如果你还是这样想,那只能说你还是很幸运的,因为你的父母身体都是比较健康的。


图片源于腾讯图库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失能老人超4000万。也就是说,在已有的老年人口中有近16%的失能老人,需要得到生活上的照料。


也许你对这个数字没有太大的概念,也许你也不是很能了解一个有失能老人存在的家庭是什么状态。


而在知乎上有个答主的公公患了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她根据亲身体会回答了这个问题:


开始时,老人有点糊涂,自己出门散步,把自己走丢了,好心人出钱,按照口袋里的地址打车把老人送回来;


后来,在老人行走已经很不便的时候,凌晨三四点自己溜出家门,走到了楼顶天台上,而我们早上四五点疯狂满小区找老人;


老人在意识不清时带着纸尿裤,满手摸大便。整个家里都弥漫着臭味。不顾男女有别,做媳妇的也得扶着老人到厕所尽快把他洗干净,直到习以为常;


无法行动时,两小时的翻身喂水喂饭,换纸尿裤,外加每天抱起来坐一个小时;


不能吃饭后,鼻饲管每天两三小时一次中间交叉喂水,鼻饲管插的不合适立刻去医院,外加天天在做的饭咸了淡了中纠结,咸了钠高,淡了缺钾;


一旦不能动(但偶尔老人想自己翻身一下)强烈的行动意识与行动不平衡,造成一不小心自己把自己摔到地上。两次的骨折,有一次耳朵磕在床楞上,缝了好几针。


褥疮,可怕的褥疮。屁股上烂了两大块,每两天的换药:剪刀、镊子、盐水、碘伏,褥疮垫、纱布、胶布、棉签、脱脂棉......外加充气褥疮垫,纸垫几乎全套医用品,(最严重的时候,褥疮是一个大洞)每次去医院都是一次学习,一步一步把我培养成了医护人员 ?。我俩引以自豪的是竟然把那两个褥疮给护理好了;


最可怕的是,要一步步看着老人走向死亡,看着老人生命一点点流逝。无能为力,那种无力感产生很强的悲哀感,什么积极、阳光、似乎都与我无缘。也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知乎答主最后用了一个她自认为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失能老人就像是一床旧棉絮,一点点的破败,直到腐烂。


如果在家中有这样一位失能老人,你能像这位答主一样照顾的这么细心吗?


图片源于腾讯图库


况且在社会大流动环境下,很多子女与父母并不在一个城市。即便是在同一个城市,当父母年迈时,子女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大多也还没有退休,很难放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全力去照顾父母。


有些子女不能亲自照顾老人的家庭,会选择请保姆帮忙。相较于送去养老院,他们这样的安排似乎更加体面。


但大多数保姆并不具备护理老人的专业医学知识。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该怎么进行饮食管理?卧床不起的老人要如何护理褥疮?老人突发脑梗、心梗时该如何第一时间急救?这些至关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保姆是不知道的。



而媒体上时不时就会爆出的保姆殴打虐待老人的新闻,则更让人无法放心。所以,如果有条件能让父母住养老院还是住养老院吧。


03

那谁来为年轻一代养老?


在考虑完父母的养老问题后,年轻一代自己的养老往往很容易就被忽视了。


刚规划完父母的养老,就去规划自己的养老早吗?我觉得不早了,如果你不从现在开始规划,那么当你步入老年时,还要把养老压力放在孩子身上吗?


如果孩子的财务状况并不好呢?你的养老怎么办?


所以为孩子、为自己,年轻时管理好自己财务,管理好自己健康生活,能活动的时候好好享受生活,老了就用自己的钱住养老院。


专业的护理人士总比让儿女慢慢变成专业人士遭的罪小点。生命的终结顺其自然,不要让孩子过早地看到死亡的悲哀。


图片源于腾讯图库


与此同时,再为自己准备一份养老年金险,提供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为什么准备的是年金险,而不是股票、基金这类的金融产品?


由于投资股票、基金这类的金融产品风险性太高,专业性比较强,很难在不影响自身事业的前提下,对这一类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有专业的认识。如果认识不足,就去盲目投资,很可能连本金都保不住。


而年金险的安全稳定性,就具备了在养老方面的天然优势属性。它的回报明确,根据自己退休后每月希望从保险公司领取多少养老金,就可以计算出个人购买的额度和缴费期限。


到了约定时间后,即可每月领钱。这是年金保险区别于其他理财品种的最大特点,一般的理财产品,很难精确估算出几十年后的收益情况,因此无法基于确切的金额。


图片源于腾讯图库


当然它还可以解决一些社会养老保障不足的问题,还有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能转换传统“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也能满足我们寿命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果说疾病、意外具备的是不确定性,那么迈入老年是任何人都要经历的。所以希望每一位年轻人在思考如何给父母养老时,也要考虑如何给自己做好养老规划。


要想有年老后活得有尊严,经济实力也要跟得上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作者:BETA财富管理研究 十三

整理编辑 | BETA 家族财富管理研究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