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像韩寒一样工作能力超群却不懂投资的人,永远都成不了亿万富翁
贝塔数据 2021-01-29

大家好,欢迎关注财商保典栏目。让我们一起聊聊财富传承、婚姻商法、保障规划。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财商保典,为您守护今天,预见未来。

富传承 浅谈法

障余生 席文

财商保典 Vol.334

 

你知道20年前拥有200万,拿去投资你会获得什么吗?


进入股市,去购买互联网企业的股票,那么你现在已经是亿万富翁了;进入楼市,在北上广深的核心地段去购买房产,那么你也成为亿万富翁了。


韩寒作为80后的知名作者,在20世纪之初,因为《三重门》这本书的销量颇高,最终在税后拿到了200万的版税。


在当时,可以说是白手起家80后中的“首富”了。


但在那时,他秉持着年轻时要“及时享乐”,实现自己的赛车梦想,于是用200万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赛车和配件,这也使得他错过了第一次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




随后他的投资“血泪史”,可以说也是完美的避开了每一次“暴富”的机会。同时,他还劝朋友们不要买房,去买车来享受人生。而按照现在的估值,当时朋友想买的那套房,也已经价值千万了。


不过,就像韩寒自己所说的那样“站在今天的眼光看昨天,所有的唏嘘与感慨都没有参考价值”。

 

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的呢?那就是立足当下,从现在开始学会记账、理财,把握好时代给与我们的每一次机会。

 

01

学会把投资当成“储蓄”


投资就像创业一样,只能靠着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可能会一不小心掉进急流中被冲走,也可能最终排除万难上了岸,发现了大宝藏。


尽管投资很费心力,但是我们仍旧要懂得一点点的投资理财知识。毕竟,随着存款利率的连年走低,甚至未来可能出现负利率的情况,想通过安全的存款来跑赢通货膨胀的大盘,那就是十分的异想天开了。

 

在这个资产溢价大于个人努力,信用货币超发的时代,不投资理财本身就是冒着巨大的损失风险。那是什么投资都能当成储蓄吗?

 

当然不是,像之前P2P这种有着巨大潜在风险的产品,我们就不能轻易踩入,否则很容易深陷泥淖之中不可自拔。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经说过一句话,年收益率超过10%收益的出借人有可能本金全丢,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

 

虽然这句话有点过于谨慎了,但是作为投资“冷却剂”,让我们在投资之前回归理性,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般来说,有三种投资方式比较适合当成“储蓄”。

 

指数基金。这类投资产品本质就是在买国运,只要经济发展,就能够享受红利,构建优质的基金组合,并且配合定投的方式,非常适合当下的上班族白领,不仅省心,还能够分散投资和风险。

 

银行理财。这类投资产品,主要是针对一些没什么时间打理资产的人,他们会选择把资产授权给银行,由银行的专业人员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综合理财服务,不过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不一,基本上还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去做选择。

 

年金保险。这类投资产品比较适合储备养老金和教育金等专款专用的需求,一般会锁定一个长期较好的利率,虽然回报不如股票和基金那么多,但是好在可以在保住本金的基础上,维持一定的利率结息,适合那些抗风险能力非常弱的人做稳健投资。

 

02

懂得把存款变成优质资产

 

除了学会把投资当储蓄以外,更高阶一点且有条件的精英人群,还可以通过优质资产,持续不断的带来现金流。

 

很多人都说买房要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不能买。但是,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优质商铺资产,虽然没有资产上涨带来的资本红利,但是却可以通过收租去获取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收入。

 

更不要说那些在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拥有房产的人了,他们的资产溢价更是远远超越了那些工作能力超群的人。



如果对于那些承受风险能力较高的人群,也可以尝试进入股市,把“非生存类”的资金用来选一些优质股票,做长线投资。比如,10年前买入30万腾讯股票,持有到2020年,翻了168倍,达到了5040万。

 

当我们认清现实顺势而为,懂得把持续贬值的存款,变成持续升值的优质资产时,那么我们就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一套投资者思维了。

 

03

写在最后

 

在未来,每个人都会去主动学习投资理财,保住家庭资产不缩水是底线,实现财富跨越则是是追求,甚至有很多家庭都已经开始从孩子抓起,培养他们的财商教育。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工作实力超群的人,那么我们一定要成为赶上时代红利的人,这也是时代给予我们最后“暴富”的机会。

 

请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财商,不要成为时代的“韭菜”。


- End -

图片来源于腾讯图库

作者:BETA财富管理研究 十三

整理编辑 | BETA 家族财富管理研究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