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名宰相苏颂 伟大科学家
ID516569410 2017-04-24

厦门市同安区的“苏颂公园”纪念北宋中期的名宰相苏颂。他是我国宋代一位集政治、天文、药物、外交、藏书、文学、历史学家于一身的名宰相。苏颂还是创造了当时七项世界第一的科学家。

苏颂公园位于同安银湖桥南侧,清澈的西溪环绕而过,南有科技馆,园内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照片左面是宋朝名相苏颂的雕像,其后花岗岩石刻讲述了苏颂一生的丰功伟绩。照片右面红色的建筑就是复制当年苏颂领导创造成功的《水运仪象台》。苏颂所研制的水运仪象台在北宋的汴京,是一座高12米,宽7米,像三层楼房一样的巨型观察的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的上层是观测天体的浑仪,中层是演示天象的浑象,下层是使浑仪、浑象随天体运动而精准的报时机械装置,为世界首创,他还绘制了图纸,供后人仿造。日本精工公司根据图纸,耗费八年时间,在长野县复制成功 “水运仪象台”。下为仪象台图纸。

七项世界第一的科学家:一、水运仪象台的顶部是活动性屋板,它是世界上天文台圆顶自由启闭室的鼻祖。二、水运仪象台的浑仪窥管(望筒),“天运环”等机件与水力推动的枢轮相联。使窥管与被观测的天体能够同步运行,从而,发明了现代天文台跟踪机械转仪钟。英国剑挢大学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苏颂把时钟机械和观察用浑仪结合起来,在原理上已经完全成功。比欧洲发明时钟早了六个世纪。三、水运仪象台的总动轮枢轮,以水力推动的枢轮能等速地均匀地向前运转。其作用与现代钟表的关键部件锚状擒纵器(俗称卡子)的作用完全相同。李约瑟研究了水运仪象台后说,它比14世纪欧洲使用轴叶擒纵器重力传动机械时钟早了许多世纪。 四、苏颂在他的《新仪象法要》一书中,为后人留下了五幅星图。这是保存在国内最早的纸绘全天星图。苏颂在他的星图中,首创圆横结合的画法,解决了长期以来赤道与北天极周围绘制中失真的问题。五、苏颂在《新仪象法要》中还要为我们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机械图纸,共有整体图部件图零件图六十多幅,绘制机械零件一百五十多种。六、苏颂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假天仪。苏颂发明的假天仪是一个大圆球,人居其中,凿孔为星,一昼夜转一周,与天象完全相符,以水力推动。七、苏颂的《本草图经》是世界上第一部保存至今的有图的完整的本草着作。《本草图经》以前的《唐本草》等着作虽然也有图,但都已佚失。只有《本草图经》的药图被系统地流传下来。苏颂发动医师和药家呈送药物标本和药图,仔细核对历时四年,收录药图933幅,图文并茂,载有单方1000张,为辨认和应用药物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并兼容了动物学、植物学、物候学、矿物学、冶金学以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涉及到哲学、经学、史学、文字学、训诂学、民俗学以及宗教等社会科学的内容。

上图:科技馆中苏颂纪念馆内的展板,依次是本草图经、天象图和苏颂像。下图:同安科技馆苏颂功绩展板:爱民亲民官款置贡;发动群众编著本草;政治清明上书改革;坚持原则恪守职守;颂轼叔侄二苏至杭芳名千古;世界独创水运仪象台、领先欧洲六百年。

芦山堂为苏颂故居,于宋天禧四年(1020)诞生地,10岁随父入汴京。子苏携于宋靖康年间(1126—1127)归居于此。南宋至元期间府第改建成苏氏祠堂,其后多有废兴。芦山堂的对联:“五世进士天文医药双泰斗;七代簪缨宰辅将帅独苏门”。讲述了苏颂天文医药双泰斗,家风严格后代五世进士、七代簪缨。

芦山堂的对联:尚书御史翰林第;将相公侯科学家。墨池数沧桑感怀旧迹;芦堂几兴废庆换新颜。宇量识渊彪政绩;清廉品正鼎臣声。道尽苏颂官场的兴衰沉浮,为官清廉品正,政绩彪炳千秋、臣声正义如鼎如钟。芦山堂为苏益公故宅,光诲公改建,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年),构筑为五间张三进,双护厝的府第建筑形式。堂前凿有一池,名“洗马池”。苏颂童年读书常到该池洗笔,后来为纪念苏颂的勤学精神,改名“洗墨池”。同安一中语文教研组长苏承伟老师为我讲解,苏颂的丰功伟绩,伟大的科学创造和发明,严格的家风和家训。(苏氏芦山堂第37代裔孙)
芦山堂的文化交流报纸。苏老师提供宏扬苏颂精神的资料,受益匪浅。海外苏氏后代到厦门同安寻根溯源,不忘初心,宏扬苏颂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苏颂一生从政,五十六年历经五朝,最后升至宰相。去世后追谥“正简”,因此他的出生地同安素有“正简流芳”的美誉。

正如朱熹为苏颂故居题写的对联:存小心与宋千古,有大义惟公一人。苏颂在天文仪器、本草医药、机械图纸、星图绘制方面,都能站在时代的前列,这有诸多原因。例如他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组织集体攻关;善于发现人才,并大胆地提拔任用人才;勤于实验,设计多种方案,反复进行实验;勇于实践,大胆地进行全国性药物普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一时研究不通的问题,宁可存疑,决不附会。而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他在科学上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苏颂对研制工作是慎之又慎的。他认为,有了书,做了模型还不一定可靠,还必须做实际的天文观测,“差官实验,如候天有准”,才能进一步向前推进,以免浪费国家资财。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韩公廉的设计“候天有准”,于是在元祐三年五月造成小木样呈进皇帝,并赴都堂呈验。宋哲宗指派翰林学士将等进行试验和鉴定。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许将向朝廷报告,“详定元祐浑天仪象所先被旨制造水浑木样,如实验候天不差,即别造铜器。今臣等昼夜校验,与天道已参合不差。”这时苏颂才开始正式用铜制造新仪。经过三年零四个月的工作,终于制成了有世界性贡献的水运仪象台。

       苏颂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受到历史上一致好评。英国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是一位突出的重视科学规律的学者。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探根源,究终始,治学求实求精;编本草,合象仪,公诚首创。远权宠,荐贤能,从政持平持稳;集人才,讲科技,功颂千秋。

       在政治、人格方面苏颂被欧阳修评价:①才可适时,识能虑远。珪璋粹美,是为邦国之珍;文学纯深,当备朝廷之用。 ②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修不复省矣。连他的侄子苏轼的评价:①温文而毅,直亮不回。②历錾四朝,允有一德。③自首忠信之节,议论如故,志意不衰。厦门同安科技馆展出的浑仪,在水运仪象台的最上层,当时是观测天体的精密仪器。难能可贵的是苏颂采用一加一,大于二的方法。苏颂参考了前人的仪象设备后,得知精通韩公廉精通数学、天文学,他介绍请韩进行计算并写出《九章勾股测验浑天书》一卷,再造成机轮木样一座。后由苏颂和韩公廉,集合一批工人制造,历时二年多时间完成任务。水运仪象台是总结、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在天文学和天文仪器技术方面卓越的科技成就,它把“仪、象、钟”三者合一,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愿苏颂的探索精神像三角梅一样盛开的祖国的大地。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