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苏东坡和西湖女神王朝云
ID516569410 2017-05-06

广东省惠州西湖畔流传近千年美好的爱情故事:苏东坡和王朝云感天动地的情缘。他俩的爱情故事发生在风景秀丽的西湖边。正如宋朝诗人杨万里称赞西湖之美:“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与罗浮”。说的就是浙江杭州西湖、安徽颖州西湖和广东惠州这三大西湖,流传着她俩的美好的故事。此照片后人据苏东坡苏东坡年近花甲时被贬,从河北定州到广东惠州远隔万水千山,周围的侍女姬妾全都离他而去,惟有王朝云年轻貌美,灿如朝霞,她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坚定地跟随苏东坡跋山涉水到惠州。苏东坡很感动,为她赋诗一首: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还为此诗写了序: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离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

  第二年(绍圣二年)端午节,王朝云33岁生日。东坡为了感激朝云的知遇之恩,又写了《殢人娇·赠朝云》词一首: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赞美朝云的美丽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 上图为惠州西湖的门票。我于2010年8月中旬到惠州特地拜访苏东坡和王朝云在西湖的景点,了解苏东坡对王朝云的感情世界和动人的故事。惠州西湖白塔 

写完了致语,东坡又写下了8句口号:罗浮山下已三春,松笋穿阶昼掩门。太白犹逃水仙洞,紫萧来问玉华君。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   

苏东坡仍嫌不足以表达他对王朝云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于是又写下了一首新词《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绕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东坡在这些诗词中,苏东坡把王朝云比作散花的天女,而把他自己比作维摩,可见他们的亲密关系。另外,东坡盛赞朝云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非常美好。

上图为西湖苏堤上苏东坡怀念王朝云的诗。《悼朝云》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夜晚我点上青灯陪伴着大圣塔内朝云的灵魂。  下图惠州西湖的苏堤上榕树茂密,须根似垂柳,随风轻扬,一派南国风光。坐椅上有老人、年轻人。湖水清澈,微波荡漾,空气清醒,湖光山色惠州与杭州西湖各有千秋。前者婉约,后者大气。

杭州西湖有这样的大树横空出世的巨大树干吗?苏东坡贬惠期间,惠州驻军营房紧缺,有一半以上人没有营房住,经常发生军队占用民房闹事的事情。东坡了解之后,便给程正辅写了一封长达一千七百多字的长信,具体介绍了军队侵占居民利益的情况,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六条意见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军队违纪和扰乱百姓正常生活的问题。

苏东坡在惠州和王朝云为人民做善事,雕塑右面是苏东坡推广农具,使农民坐在秧马上,可以拔秧、洗秧和插秧,劳作十分方便。还有苏东坡告诉广州太守王仲敏(王古),建议他请罗浮道士邓守安来操办这一造福于广州百姓的善事。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惟蒲涧山有滴水岩,水所从来高,可引入城,盖二十里以下耳。若于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之,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为小石槽以便汲者。不过用大竹万余竿,及二十里间,用葵茅苫盖,大约不过费数百千可成。

早晨登上
早晨登塔远眺惠州西湖。惠州之地原来叫丰湖,其水幽深清澈,牙岸曲折回环,景色秀美迷人。苏轼初到这里,就被此景所倾倒。他不但白日游玩,甚至深夜也流连期间。他的《江月五首其一》即是这一写照“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从此,丰湖也就有了和杭州西湖共享的美名。

第二天早上再次拜望苏东坡和王朝云。苏东坡在朝云写致语中说:王朝云像天上的女神织女,暂时来到人间。她来到南海之滨惠州,一住就是三年。令人可喜的是,她青春不老,容貌美得像朝霞般灿烂,像鲜花一样美丽。写完了致语,东坡又写下了8句口号:罗浮山下已三春,松笋穿阶昼掩门。太白犹逃水仙洞,紫萧来问玉华君。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

东坡居士像,山上面是东坡纪念馆,介绍苏东坡和王朝云在惠州,为人民做善事,令人传颂的诗词,书法绘画等,成为惠州人民值得珍藏的珠宝。如苏东坡为邓守安画的墨竹图,是惠州的研究人员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复制而来。苏东坡纪念馆正门。苏东坡《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父老相携迎此翁人民欢迎;岭南万户皆春色景色优美。

参观纪念馆内容并选购图书。《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苏东坡进退自如,在松风亭不妨熟歇。

纪念馆内苏东坡为邓守安道士作国画墨竹长卷。苏东坡与王朝云起初寓居嘉佑寺,他作诗《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嘉佑寺现已经不存在。

西新桥上留影。苏东坡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筑堤修桥。竣工时,惠州官民设宴庆贺,东坡有诗记云:“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后人为纪念东坡,遂将长堤命名为“苏堤”。在惠州府城东面的、西枝江上的叫东新桥,西面的、西湖上的叫西新桥。惠州百姓欢欣鼓舞,兴奋异常,自发地在城西的西村中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清晨惠州人们到西湖苏堤上锻炼,男女老少正走向孤山和宝塔山。                               苏东坡为造桥把家中最值钱的东西,皇帝赏赐的一条犀带也捐了出来。东坡捐了腰犀之后,资金仍不够,他马上又给弟弟子由去信,向他的弟媳史夫人求助。子由接了信后,看到哥哥在贬谪的困境中仍热心为百姓做好事,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想不到史夫人也被苏东坡为民办好事的热情感动了,只得把从前内宫赏赐的黄金数千都捐了出来。
修竹廊两旁高大的金竹,走上去就是苏东坡和王朝云像。再朝南下坡就是王朝云墓。苏东坡爱竹时任惠州太守伊秉绶重修王朝云墓。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宋绍圣三年丙子岁  苏文忠公侍妾王氏朝云墓   清嘉庆六年伊秉绶重修。伊秉绶重新书写王朝云的墓志铭。伊秉绶的隶书在清朝是非常有名。苏东坡与王朝云闲坐在一起,顿时觉得心里沉闷。于是,东坡便命置酒,央求朝云为他唱一阕他最心爱的,也是他贬惠前填写的《蝶恋花·春景》词:花褪残红青杏少,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六如亭东新桥上眺望合江楼。苏东坡在绍圣三年春,作《朝云生日致语》诗曰:罗浮山下已三春,松简穿阶昼掩门。太白犹逃水仙洞,紫箫来问玉华君。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太白”二句,意思是:诗人李太白,尚且为逃避人世而躲进水仙洞,何况我东坡?我像紫箫一样,来访问神女玉华君(喻朝云)。

合江楼内有红木屏风,上刻有苏东坡《寓居合江楼  》海山葱茏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合江楼上远眺惠州两江和城市风光。初到惠州,苏东坡就受到礼遇,合江楼成为他的寓所。启窗远望,水天一色,草木葱茏。碧色随山势延展,紫气随江波浮动。渔舟卧津,朱楼独立。   在合江楼苏东坡仍嫌不足以表达他对王朝云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于是又写下了一首新词《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绕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夜幕降临,云彩略有霞光,合江楼和惠州城华灯初上,江水静静地流淌。
合江楼和东新桥
白鹤故居是苏东坡建造的房屋,有德有邻堂,思无邪斋。苏东坡被贬惠州,上无片瓦,下无寸地。东坡眼看北归无望,决定建屋定居,在城北买了一些地,就在白鹤峰上,环境幽雅。东坡买地建屋的消息一传开,惠州老百姓纷纷前往帮忙,新居很快初具规模。至今,白鹤峰上,还有东坡曾用过的东坡井等遗迹。西湖美丽的夜景。苏东坡和王朝云在惠州为当地人民做了很多善事,他们的爱情故事和诗词为后人传颂。朝云墓地几经修缮始终保持原有的建筑。正如明末清初人称“北田五子”之一何绛所写的:试上山头奠挂浆,朝云艳骨有余香。宋朝陵墓皆零落,嫁得文人胜帝王。

推荐文章
评论(1)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