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喜尔康|冬春交替季节,识别血管淤堵迹象,确保心血管安全!
nbxekbjkj 2019-03-01

冬春交替季节,乍暖还寒,天气反复无常,气温变化幅度大,人体受寒冷刺激,人体血管收缩、血管血压增高,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同时寒冷还使血小板易于凝聚,血液粘稠度增大,血液浓缩,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其次,春节期间大鱼大肉,人体摄入了不少高能量食物和脂肪,导致体内血浆高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了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造成血管的堵塞。



血管,是人体血液的运输管道。一旦血管堵塞了,血液就不能顺畅地在血管内流动,轻则引起各种不适,重则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血管堵塞的征兆,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下面总结的几种表现,一旦出现,务必及时就诊。

一、突发劳累性胸痛

突发劳累性胸痛,通常休息后可缓解,具有“动痛静止”的特点,或出现夜间胸痛,往往是供应心肌的血管出现了狭窄阻塞。一旦胸痛发作频繁伴不明原因的乏力、头晕、恶心呕吐等,常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建议在心脏血管完全阻塞前,积极治疗,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及源性猝死的发生。



二、肢体疼痛伴肿胀

肢体疼痛伴肿胀,患侧肢体肌肉出现压痛,很可能是肢体静脉阻塞,此时千万不要乱动,要紧急就医,防止肺动脉阻塞造成的肺阻塞。肺栓塞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较急性心肌梗死更容易被漏诊及误诊,也是长途旅行中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因此,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早采取防预措施。

三、夜间打鼾

警惕夜间打鼾。许多人夜眠时会打呼噜,还会伴随长时间的呼吸暂停,即医学上的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疾病可诱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使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治疗效果打折,增加死亡率。建议夜间打鼾的人进行相关检查,尽早治疗,排除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因素。



、下肢活动性疼痛

四肢动脉血管负责上下肢血液供应。下肢血管缺血时,会出现下肢活动性疼痛,表现为行走时腿部疼痛,休息后缓解,再次行走疼痛再次出现,医学称“间歇性跛行”。病情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不行走也会下肢疼痛,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伤口不能愈合,甚至组织坏死,不得不进行截肢治疗。

五、昏厥

在脑血管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或脑血管出现暂时性闭塞时,可引发昏厥。有数据显示,约六成的昏厥是因为血管不通引起的。这种昏厥大多伴随心悸症状,这也可以作为判断昏厥是否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依据之一。如果患者昏厥时伴随呼吸困难或脸色发白,有可能是患上了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时去医院。



、肢体水肿

血管不通畅时,可引发身体水肿。如发现两只脚或两条腿的水肿程度不一致,需格外当心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堵塞了静脉血管,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引起血栓一侧肢体的水肿。同时还伴有皮肤发凉、溃疡等表现。一旦下肢静脉中的血栓脱落,将堵塞肺动脉。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