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曾两次提及一种叫做“胭脂米”的大米,并且都以“稀有”“珍贵”的形象出现。不少读者会以为这是一种杜撰的“道具”。
如今,这种曾由康熙帝亲自种植、培育,在《红楼梦》里两次出场的大米,成了湖北谷城贫困户借以脱贫的媒介。
康熙帝亲自种植
《红楼梦》里两次提及
胭脂米,原产于河北省丰南王兰庄(原玉田县王兰庄),清朝康熙之后曾作为贡品,康熙皇帝也曾亲自种植、培育,并在其个人笔记《几暇格物篇》中有记载。记载中,康熙皇帝在稻田中发现一种长相异常的水稻,在原种基础上亲自花一年时间,在丰泽园种植、培育出一种早熟品种,稻米颜色红,米粒长,味道香,与一般红米不同,命名为“御稻米”。
而在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更是两次提及这种稻米。其中在第五十三回,黑山村乌进孝向宁国府当家贾珍进献的账目中,记录着五种米类:“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从数量看,可见胭脂米的稀有。
在第七十五回中,贾母开宴请客时,贾母要吃稀饭,宁国府当家夫人尤氏捧过来一碗来,说是红稻米粥。贾母接来吃了半碗,便吩咐:“将这粥送给凤姐儿吃去。”而尤氏则吃的是白米饭,贾母询问。这一细节,也可见胭脂米的珍贵。
因为胭脂米产量太低,一亩田只能产100多斤大米,并且品级还有差异。对质量不达标的产品,公司一律不收,还采取“连坐”措施,一家的产品出问题,其余几家的产品也不收。一年下来,认真种植、经营的农户确实得到了效益,一斤胭脂稻的回收价格高达50元。
“胭脂米是个好东西,一旦名声坏了,就毁了这个好东西。”在胭脂米种植过程中,严格杜绝化肥、农药,采取生物肥和天敌、人工驱虫。
“胭脂米因为种植条件要求高,无法像杂交稻一样大面积种植。目前,广西、河北的一些地方有类似品种种植。”神农谷胭脂米经过农业部的检测,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含量高出普通大米很多倍。其中黄酮含量是普通大米的15倍,还有几种有益微量元素是其他大米根本不具备的。
目前公司与贫困户合作的模式,拉动了100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种植胭脂米的农户有300多户,每户产生效益8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