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Vol.13 我所见之音乐剧热 舞台的邀请
1581226 2019-01-19
娱乐界现今随着电影『冰雪奇缘』的大热,正迎来全世界的音乐剧热潮。日本今年也上演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剧,奠定了这一流行的音乐形式。随着业界将着力点向现场/舞台产业转移,加上偶像、舞蹈的人气,可以想见,音乐剧的势力将在未来进一步扩大。
15年间,堂本立于音乐剧舞台之上,更新着日本演剧界的各种记录。他同时作为演者与制作者在第一线工作,在连载一周年之际,这次作为扩大版,从堂本所见的音乐剧的魅力,至他9月长期地方远征的背后故事,都进行了充分讲解。
首先从『冰雪奇缘』讲起,事先从编辑部收到了作为“作业”的DVD,观看感受如何呢?


『冰雪奇缘』大热背后解决的“歌词问题”

『冰雪奇缘』是部话题级的作品,本来就想多看看,所以能借我DVD觉得有点感激(笑)。前段时间在去纽约的飞机上是有的,但比起飞机里的小屏幕,觉得还是好好用家里的电视和音响更好,所以忍着没看。

我说这话不知合不合适,但坦率谈感想的话,电影在全世界这样火爆最重要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乐曲优秀。曲调、编曲与歌词,都很现代而不古板,为了让不习惯音乐剧的人也有亲切感,能感受到下了很多工夫。

将国外的音乐剧作品翻译成日语时,多少会遭遇日语的问题。我想对音乐剧应付不来的日本人,大半是因为这个问题吧。

以前也在这个连载讲过,英文能够每个音放一个词,日语却只能单音配单音。这就别无他法,要往与日常会话不同的音阶中强行塞入文字。这种不协调感总是令人在意,这我非常能理解。我自己去看日语的音乐剧时,偶尔也会碰上很恶心的歌词编排。

但『冰雪奇缘』克服了这语言的问题。我先看了日语版,之后又对比听了原来的英文版,说实话甚至觉得“不如说日语版做得更好吧?”。那不是很厉害吗?从导演、翻译,到全体日语团队一定都付出了许多努力。

此外也感受到了日语版配音的神田沙也加桑、松隆子桑的厉害。主题曲大受欢迎,不管怎么说,我想都是因为松桑具有表现力吧。

主人公安娜的配音神田沙也加2012年出演了堂本主演的舞台剧『Endless SHOCK』。『SHOCK』的成员活跃的空间越来越广阔,作为座长会觉得骄傲吗?

安娜和艾莎都是无法讨厌的人物

不不,那种狂妄想法是完全没有啊!(笑)“在努力啊”这样好的刺激倒是有的。

说起来在这之前,她来『新堂本兄弟』做嘉宾,二重唱了『冰雪奇缘』中的『将门打开』一曲。稍微说点幕后故事,录节目的时候我只看过『将门打开』那一段,但对于我在曲中扮演的“与安娜相爱的汉斯王子”,总觉得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啊。不知怎~么就感觉到那种气息。后来看了整部电影,就觉得“果然啊!”(笑)。

虽然将优质乐曲看作『冰雪奇缘』成功的最大理由,对于剧情怎么看呢?

当然觉得是很好的故事,但说实话光看故事,能让它这么红的部分...。是“女性自立,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的故事,所以从男性角度来看,多少觉得自己被撇到一边了嘛。所以不只女性,电影还受到男性支持,我觉得有点意外。

还有一个做的很棒的地方————迪士尼的大前提就是要让小朋友接受,比如姐妹或朋友“两个小女孩”要扮『冰雪奇缘』玩的时候,这个故事中两个角色小朋友都不会讨厌吧?两个都不是坏人,安娜和艾莎都很有魅力,所以小朋友不会争吵。这方面也经过许多推敲吧。

故事越简单越受欢迎

不只是『冰雪奇缘』,音乐剧作品中,只看故事会觉得“也没什么特别啊”的作品意外地多。不如说常有“喂喂,到底整啥!”的发展(笑)。但这些作品出乎意料地受欢迎。

举个好懂的例子,『西区故事』也是槽点满满。认真看看就会发现,有很多完全无视情感过渡的部分。“昨天还在发火来着怎么今天就哥俩好了?”一类的(笑)。

说来放在音乐剧上,故事太过复杂也许反而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在演员的表演之外,“音乐本身也在表演”。旋律会擅自表现人的情感,所以观众各自去接受那歌词以外的情感,进行解读。那也是音乐剧的乐趣。依观众的感受力,能产生不同的感想。这种时候,故事越是简单,解读的空间不也更加广阔吗。

所以被称名作的音乐剧中,意外地多为并不复杂的故事,而一定包含弥补故事之简单的优质乐曲。无论内容有多好,乐曲不好观众就会觉得厌倦了啊。

比如堂本以前说过,句尾是“~对吧?”这样带着问号的歌词,在音程向下的时候,就会特别在意表现不出那个“?”。正因对歌词有这样敏感度,才会大为感慨日语音乐剧的问题。
但以他来说,受到喜爱音乐剧的事务所社长Johnny喜多川氏的影响,很早就直接接触了以百老汇为中心的海外作品。正因如此,能够不受困于日语歌词的不协调感吧。

这一点上也许很幸运啊。而且在此之外,我一直看的日本音乐剧是少年队的『PLAYZONE』(86~08年)。在加入事务所之前就每年都会看,现在想起来,『PLAYZONE』实际上是一部日本人极力消除音乐剧特有的不协调感的作品。有这个可能,那是意识层面的。

具体来说,比起对话和台词什么的,更多地把独白部分唱成歌。就算是对把台词唱成歌有抵触的人,这种形式也不太会觉得尴尬。我的『SHOCK』也是按这种风格,最近在百老汇这样的作品也正在增加。

对于“至今看过的音乐剧举出前三名?”的问题,他说“那种搞排名我不喜欢!(笑)”,没有上钩。但他似乎一直立着天线,考察了相当多剧目。询问了他5月去纽约欣赏的作品。

不枉观看的2部作品

只看了2部啊,『Once 都柏林的街角』和『Kinky Boots』。

『Once』作为演出非常的朴素,让我很吃惊。朴素到可说是有点“特殊”。服装也是平时的衣服,简直让人觉得这也能拿托尼奖啊(笑)。但这部作品好的地方在于,没有乐队,出演者都带着乐器,边演奏边展开故事,令人耳目一新。然后要说什么好,果然是曲子好啊。而且虽说是阴暗的故事,基本是5分钟让观众笑一次。这一点上,感觉他们的确抓住了现在客人的喜好,具有现代视点。

『Kinky Boots』本来没打算看的,但是(事务所副社长)Merry桑说“调整日程也得看”的推荐作品。然后,看了这个太好了!非常美妙。音乐是Cyndi Lauper操刀,这才是将现代音乐融入音乐剧的教科书啊。还有谈到小人妖,不觉得在胡闹,反倒很帅气。要是能有日本的演员来演,希望一定要保持那种帅气啊。

除了语言优势,美国被视作娱乐中心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说肤色。

看百老汇的舞台上,不同于单一民族的日本,因多种肤色而丰富。在表演领域,我想这是很大的差别。

比如说服装用很土的T恤。如果全是日本人穿,看起来就只是“好土”,如果有各种肤色的人,就能协调地融合起来,使之成立。角色个性也易于呈现,自然产生了更多表演空间。这一点上,只有日本人的作品中,就必须投入许多苦功了。

总而言之,以电影『悲惨世界』『冰雪奇缘』等作品大热为契机,日本的音乐剧文化如果能得到更多认可,是非常可喜的事情。沉迷一下音乐剧会很开心哦,如果能向许多人传达这一点就好了。

和帝剧相同的作品

接着话题转移到了堂本主演的音乐剧『Endless SHOCK』上。2014年,继2~3月东京帝国剧场的演出,9月在大阪梅田艺术剧场,10月在福冈博多座,各将进行一个月的公演。各地的饭正数着日子等待着。

梅田演出的彩排预计8月中旬开始。2012年起在博多座、2013年起在梅艺都有幸上演,但伤脑筋的是,采访中会被问到“和帝剧公演的区别是?”。以我看来,将在帝剧的表演原封不动地带到地方,是对观众的礼仪,所以没法答(笑)。

要说些细节的东西,依剧场不同,建筑物酝酿出的气场也有微妙的区别,观众的气氛也许也稍有不同。由于会场结构,必须修改的细小部分也有。但这些都与内核没有关系,“做出与帝剧相同的形态,相同的质量”一直是我们的目标。

但如果是巡演就是另一回事了。每个地方观众的反应都不一样,我们也会享受临场加入当地典故。但『SHOCK』是戏剧作品嘛。

以多种飞天为首,『SHOCK』充斥着梦幻与大型场景的转换。为了迎接这部作品,博多座和梅田剧场都做了大规模建设与装修作业。全都是“为了实现与帝剧相同的质量”。
但并不是只要进行装修,就能在任何剧场上演的。因为这部作品观众不断收益良好,福冈大阪以外亦收到邀请,但堂本说,“能够满足最低条件的剧场,说实话,已经找不到别的了”。

日本的话,博多座和梅艺以外都不行了吧。这不是说帝剧的结构比别的都好,有最新设备和结构的好剧场多的是,但『SHOCK』本就是全部以帝剧量身创作的,所以基本构造如果不同,就很难办。即使如此,帝剧这十几年间,为了『SHOCK』也进行多次反复改造。

几年前第一次提出地方公演时,讨论“能实现的剧场在哪里”,最开始提出的就是博多座。然后2012年完成博多座公演,知道方法以后,在梅艺也做到了。听说博多座是希望能演(帝剧的代表剧目)『西贡小姐』才建设的,所以比如台里(舞台两侧收纳舞台装置的空间)的深度,都是参照帝剧建造的吧。

要在各地度过1个月酒店生活,加起来有2个月。公演中是如何度过的呢?表演结束后疲惫的身心,却不能在家得到休息,会不会增加压力呢?

比东京舒适的外地居住

不,恰恰相反!应该说比在东京轻松(笑)。因为啊,在东京还要花从家里到帝剧的时间,在地方的话,酒店离剧场很近,睡眠时间就变多了,觉得出门吃饭很麻烦的时候也可以叫客房服务。

另外觉得“今天身体情况不太好啊”的时候,演完可以请专业人士来做按摩。我吧,讨厌人家去我家,所以在东京是不行的(笑)。所以可以说住酒店反而状态绝佳啊。会讲究的地方...床最好是双人尺寸,一类的吧。家里的床很大,所以换了地方也希望有差不多尺寸的床。

觉得酒店舒服,是因为Jr时代10几岁开始就常常住酒店。最长一次在东京住过一年的酒店,所以这方面适应性很强。当然思乡情什么的也都没有(笑)。啊,只有一个问题,见不到爱犬pan我很寂寞啊。但我不在的时候母亲替我照顾她,常常发她的照片来。看了“今天拉了这样的便便”一类的邮件,会自己感到岁月静好(笑)。

连续一个月外出要带多少行李呢,这位主演其实是轻装上阵。箱子只有一个手提尺寸的,里面是电脑和最少限度的替换衣物。

第一次去博多座演出的时候,裤子什么的,带了很多换洗衣物。但实际上发现“啊?内裤两条就够了诶”(笑)。

说起来是剧里每次演出都会用很多毛巾,那个是要洗的。早上进了剧场我会洗澡,但演出中不用内裤,是穿紧身裤的,所以会把下身衣物和浴巾一起放到休息间的洗衣篮里。这样演出中就会洗好,回去的时候就穿洗好的。这个流程的话,下身基本一件就能永远循环了(笑)。多的一件? 还是心下不安所以要做“预备”。

然后来剧场穿的衬衫,因为有时会被约出去吃饭,有两套能进店的私服。隐形眼镜护理液什么的消耗品只带一点,然后在当地解决。

但是男人不就是这样吗?! 因为啊(V6的)森田刚也是,说是去夏威夷一礼拜只带了一个纸袋啊。因为太奇怪了好像还在机场被拦下来了(笑)。

和共演者一起去吃当地美食的机会,比想象得要少啊。

说有也是有的,但和在东京区别不大。经常一天演两场,大家都很累,所以真的是在附近快速吃完回家,变成这种情况了。

也许会被问“怎么转换心情?”,但依我的性格,是休息时不去释放压力,也能在台上释放的类型,所以为了放松做这做那的,再回到平时的节奏反而会有负担。所以没有为了转换状态特别做什么。

但就像我们将职场、学校的压力和不安带回家一样,有时也会记挂着演出的不定数和担忧吧。询问如何度过那种情况,学到了“无意识的意识”这一他的秘诀。

堂本流•不安的克服方式

当然各个职业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但首先是将自己的问题分类整理。“长期问题”和“非长期问题”,“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吧? 把这些都彻底整理后,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利落解决。对于想来想去也得不出个答案的问题,要抱持“不考虑”的意识。

话虽如此,要真的忘记它是不可能的对吧。但是————就像一位导演说过的————能不能做到“假装没在想”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问题,一直直面它去考虑来考虑去......这样会变成压力。若不这样做,而是暗示自己“我已经没在想了”,满不在乎地往前走,却在头脑的某处无意识地持续思考着......能够达到这种状态的话,某一天也许突然有了主意,得到解决方案,事情也会向好的方向走。与我的经验对照来看,的确是有这样的情况呀。

这种“无意识”的境界能够用在许多事物上。比如在表演中,对于台词也是,能够无意识地讲出来是理想状态。因为正是无意识中创作出的事物,能够将人的平衡组合到最佳状态吧。

常有人说“越是人生的重要决策,跟随直觉越会顺利”,也许和这个理论也有相通之处。说完这些,他稍显抱歉地小声说“但是在当今社会上,许多人处在无法容许这些的环境中吧......”。虽是说话无顾忌而偶尔被称“毒舌”,对工作着的所有人怀抱的敬意与温柔目光,在这样的瞬间便能感受到。
最后,再次询问了对于2014年『Endless SHOCK』地方公演抱持的决心。

博多座也是,梅艺也是,最初去演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演员什么都不必担心,只要没有顾虑地表演就行”,各个剧场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准备了这样的环境。所以这次换了场地,也相信什么都不必担心,能够没有顾虑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在帝剧就一直合作的工作人员也是,“因为在地方所以质量下降”一类的,我绝对不能容忍,他们清楚知道这一点。

所以要问我“在大阪有何期待?”“在博多有何期待?”,答案只有一个。“期待舞台表演”,仅此而已。

(原载日経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2014年9月号)


关于他提到的日语歌词问题可以参考:

《Vol.2 唱歌时想到的西洋旋律与日语歌词问题》

翻!死!我!了!我疯了!!我疯了!

要不是堂本光一这么帅!我真的是!我!啊!(崩溃了

周末休息!!!!!!!!!!!!!!


推荐文章
评论(5)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