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短的时间里,我读完了哈利波特。观看体验极度畅快,虽然无数次被剧透死亡导致心碎,但歪打正着让脆弱的我有了心底准备:过程是美好的,为能够同步到英国式幽默而欣慰;结局是典型大团圆的,哪怕是死去的人在魔法世界里也不至于阴阳两隔,我情愿选择相信他们因没有“前进”失去个性。
看完后,愣住发了很久的呆。和不敢相信完结同等震惊的是,我一个老大不小的人,也宁可相信自己是个麻瓜而不接受世界没有魔法。这种状态类似看了玩具总动员过后,但书的篇幅长,情节丰富,照顾到能想象的所有细节,拿起书,仿佛海德薇旋律自动响起,我置身于充满魔法的环境,如此着迷。然后状若疯狂地搜索信息,看到pottermore官网,近乡情怯。但至少知道了这样一条讯息:7这个数字在《哈利波特》里不寻常——霍格沃茨魔法有7个年级,哈利出生在7月,魁地奇球队由7人组成,韦斯莱家共有7个孩子……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是,伏地魔的魂器有七个。也因此,我想从七个方面记录自己杂乱的读后心情。
1、斯内普和哈利的对视
我翻到两人初次见面时的描写,”鹰钩鼻老师的视线越过奇洛教授的围巾直视哈利的眼睛——哈利顿感他前额上的那道伤疤一阵灼痛。“
原来从最开始,在别人都关注大名鼎鼎的哈利额头上那道闪电疤痕时,斯内普只关注他和莉莉一模一样的绿色眼睛。
最后他悄无声息地将要死去时,“‘看……着……我……’他轻声说。绿眼眸盯着黑眼眸,但一秒钟后,那一双黑眸深处的什么东西似乎消失了,它们变得茫然、呆滞而空洞。“
起初看到他死时描写,我甚至还松了口气,因为提前知道他会死。但就算这样我也没猜到会这么轻飘飘的“抓住哈利的那只手落在地上,斯内普不动了”。没有说任何忏悔的话?在伏地魔面前没有如何挣扎?算不上牺牲,只是收获了一句“我很遗憾”,最后的请求是让他去找那个男孩——哈利。为了邓布利多的遗愿,为了能最后看一眼莉莉的眼睛。
当我意识到以上内容后,这一幕的后劲杀伤力十足。怕就怕是读者的自作多情,但作者这么写了,我的眼泪也就不值钱了。
2、七个从书里走出来的人物
电影里的哈利、赫敏、罗恩、海格、邓布利多、麦格和卢娜,与其说是演员饰演了这些角色,不如说是他们从书里面活生生走了出来。魔法石上映时我还很小,那时的年轻人现如今有了自己的生活,年长者大部分也还健在,而我是一个得知孩童时扔的漂流瓶真的漂浮在海面被捡到的人,曾经是参与者,荣幸的情绪涌上来时,更像个自豪的旁观者——为能够见证这一奇迹,不能自已。
3、三份作业
导演给三个主演布置了作业:写人物小传。丹尼尔写了一张纸,象征性地交差,艾玛写了几十页小论文,说自己很喜欢以这种形式来诠释对人物的理解,而鲁伯特干脆没交,他的理由是换作罗恩也不会写的,竟也说服了导演。
这一段没有看书之前就记忆深刻,从纪录片看到了更完整的版本后,眼泪就不受控制了。谁会不爱他们,谁又会舍得怪他们?
4、真实的大人模样
哈利的爸爸名为詹姆·波特,妈妈名为莉莉·伊万斯·波特,哈利在会动的照片中见过他们,在别人的描述中听过他们,生前事迹传到他耳中,便不为错失级长的荣誉而感到遗憾了。进入斯内普的记忆前,哈利为父亲感到骄傲,连带着对小天狼星也有种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亲切感——他可是父亲的生死之交。进入斯内普的记忆后,想象破碎了,厌恶的人变成受害者,最亲近的人成为加害者。太真实了 ,我忍不住为这段情节拍案叫绝,再怎么伟大的人都有自己的小毛病:小天狼星的目中无人,詹姆的爱出风头,以及卢平那毛茸茸的小问题。于此他们的形象才生动起来了,立在哈利眼前的不再是苍白的父亲形象,也能理解斯内普对什么都没做的哈利恨之入骨——他确实继承了詹姆的招蜂引蝶。大人之间的针锋相对事出有因,无论是在霍格沃兹还是在魔法部,就连罗恩也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能输给马尔福家的孩子。现实不是童话故事,魔幻世界也会有真实,我爱这部作品瑰丽的想象、幽默的对话和对友情的理解,更爱这份真实。
5、友情
早几年,在我沉迷校园言情的时候,接触到的如果不是非黑即白的人生观,而是即使再好的朋友也会有分歧和争吵,事情可能就大不一样了。虽然哈利波特里面没有明说,传达的观点却无比宝贵。邓布利多对哈利说,他和伏地魔最大的区别是,他有爱,而伏地魔没有。韦斯莱家族的存在填补了他所需要的一切:亲情友情爱情。与此同时,他有了极强的依赖性,内心深处指望着赫敏和罗恩提供些好主意,所以好多次,哈利和铁三角中的另外两角吵架冷战时,他会显得如此心神不宁,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受到两人的阻止和疑问时,他也会受伤难过,恕我直言,这样办事效率也真够低的。但哈利把所有秘密都分享给了他的朋友们,最终的胜利归功于三个人的努力,归功于朋友的爱和信任。
6、忠诚
多比和克利切、凤凰社的所有成员和邓布利多军……向他们致敬。
7、死亡
我坚信无论从哪个维度来看,死去的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或多或少会给在世的人带来一些影响。但从不存在理解死亡的人,任何人都不会理解它,最开明的方式是接受死亡,我想这不会很容易,那么多濒临死亡的人都有种后怕,更多人祈祷死亡落实的间隔能短点或再短一点。在我们希望爱的人能死而复活时,意味着更多手段不一般的大恶人也可以选择降世,所以看到霍格沃兹有幽灵的存在时,我预感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漏洞,起码后来的解释——可以选择前进或者停留并不能说服我。如果可以选择,事情会复杂很多,尽管我真心希望哈利爱的人都能够留下。邓布利多因复活石受伤;伏地魔成也魂器,败也魂器;去世的人总是顺着魔杖的杖尖冒出来,给哈利精神上的支持。有了念想后,拥有再多的智慧也会冒失,掌握再多的才能也会疏忽,而那些生前洒脱的人,死后又真的会抛下已知的一切,坦然接受往生吗?恐怕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