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專門介紹托爾金作品中來自阿門洲的精美文字。這些文字通常統稱爲騰格瓦文字(Tengwar),儘管嚴格地說這是錯誤的,騰格瓦文字指費艾諾(Feanor)所發明的文字(費艾諾字母),而非儒米爾所發明的薩拉提(Sarati)文字(「儒米爾字母」,the “Tengwar of Rúmil”)。在這個網站上,文字的名字用首字母大寫的詞表示:「Tengwar」和「Sarati」;而一個字母使用詞首小寫的詞表示,如「一個tengwa /sarat,很多tengwar / sarati」。
[譯註:下文中大寫的「Tengwar」和「Sarati」作爲特定文字的名稱一律譯爲「騰格瓦文字/薩拉提文字」;小寫的「tengwa /tengwar」「sarat / sarati」是昆雅語詞,指「(一個/複數格)(薩拉提)字母」或「(一個/複數格)(騰格瓦)字母」,直接譯爲「字母」]
引言
在古老的時候,大部分昆迪(Quendi,精靈)就遷移到了位於阿門洲(Aman)的力量之地(the Land of the Powers)——維林諾(Valinor)。於是他們便以埃爾達(Eldar,「星辰的子民」)之名著稱,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也達到了頂峰。
作為優秀的語言學家,埃爾達很快就意識到需要以書面形式保存他們的語言。因此提力安(Tirion,「大守望塔」。位於阿門洲圖娜小山上的精靈之城)的學者儒米爾 (Rúmil)發明了最早的文字:薩拉提文字(Sarati) 。這是一種表音文字,所有字母都是以畫筆或筆刷寫成的,或者刻在木頭或石頭上。通常字母遵循從上到下,沿着一條豎線書寫的原則。元音以附標的形式標在字母左側,少數情況下標在右側。但它的許多要素(如字形和書寫方向)都有許多變體。這可能是應爲在使用魯米爾的發明時,最早的精靈抄寫員並未被過多規則所約束,並且他們熱衷於修改和改進這種文字。
費艾諾(Feanor)在年輕時就對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也發明了一種新的文字。這稱爲騰格瓦(Tengwar)的文字是基於儒米爾的文字創造的。騰格瓦文字僅有一種正確的書寫方向——從左到右;它的字形也更加統一,每個字母都基於其在系統中的位置有一個較嚴謹的意義。事實上,騰格瓦文字在設計技上由一些沒有固有音值的相似符號組成,根據它們基本筆畫的不同,可以表達不同語言中的特殊音值。元音在騰格瓦文字中以附標(置於字母之上或之下)或完整的字母表示。
費艾諾文字的靈活性使其非常適用於不同語言,無論它們是否爲精靈的語言。薩拉提文字僅被阿門洲的凡雅族(Vanyarin)精靈使用,而從未在中土世界使用。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薩拉提文字多次被稱為「儒米爾字母(Rúmil’s Tengwar)」,而「Tengwar」直到費艾諾發明它後才存在。
當諾多族從阿門洲逃到中土大陸時,他們帶來了騰格瓦文字。在中土世界的貝烈瑞安德(Beleriand),辛達族精靈們發明了自己的文字,這是一種類似如尼文(Rune)的字母,稱爲奇爾斯文(Cirth)。騰格瓦字母記錄辛達語極爲方便,因此其使用量很快超過了奇爾斯文字,雖然後者仍在使用(其晚期變體在第二和第三紀元廣為人知)。
隨着不同語言的模式被發明,費艾諾的文字興起有七千多年了。然而,它在中土世界第四紀元的某個時期也將流逝於歷史的長河中,不再爲人所知曉。
這個網站的目的是介紹阿門洲的文字,並鼓勵進一步的研究托爾金的作品。在各個頁面中,我希望你會發現,於世界存在之初創造出來的這兩種文字——騰格瓦和薩拉提之中潛藏着的美麗和優雅。最後,願維林諾的雙聖樹依舊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