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德罗波蒂的衣服
坤三火 2018-07-27


  • 作者:戴夫杜特·帕特奈克(Devdutt Pattanaik)

  • 2006年4月第一次发表于第一城市新德里Mythos

  • 原文:TheClothes of Draupadi

经常有人问我几千年前在俱卢之野发生的战争是真实的吗?这段历史是真的?摩诃婆罗多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吗?历史?真的?我说:不,这不是真的。这不是历史。

称摩诃婆罗多为基于历史战争的故事,就是剥夺它的魔力、力量与辉煌。使摩诃婆罗多成为历史就是将它局限于一段历史。如果这样做,它便与现代仅有微弱的联系。若是紧密相关,它就不能被局限于历史中的某一个时期。它必须是历史的、永恒的、不受地理和史实束缚的,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对我来说,这就是摩诃婆罗多。

对我来说,《摩诃婆罗多》是一部象征性的叙事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几个世纪以来的所思所感、所关注和评论的。这就是为什么它是一部史诗。这就是为什么它是神圣的。它继续吸引并使我们沉醉其中,就像一百年后它迷住了观众一样。通过般度族和俱卢族的故事,它探讨了人类社会的本质。

在《摩诃婆罗多》中,般度五子共享一个名为天帝城(Indraprastha)的王国和一个名为德罗波蒂的皇后。从历史上讲,这表明了一个原始社会实行了一妻多夫制。那又怎样?我问自己。但是如果将其解释为某种象征,我们会发现这些想法会丰富我们生命。

在象征世界中,王后象征着王国和国王的皇权。德罗波蒂和天帝城一样,是般度族的皇权。只有在迎娶了德罗波蒂——强大的般遮罗国王的女儿之后,般度族才有足够的胆量从他们的躲藏中现身,向他们的叔叔索要属于他们所应继承的那一半财产。天帝城便是这样划分出来的王国,其存在归功于德罗波蒂。天帝城就是德罗波蒂。对德罗波蒂的所作所为是对天帝城的所为。用火驯化森林来创造天帝城就是通过婚姻驯化德罗波蒂。当天帝城被押上赌桌时,德罗波蒂成为赌资。当德罗波蒂遭遇羞辱时,天帝城被虐待。

般度族为他们的城市选择的这个名字天帝城——因陀罗的居所,很有趣。古往今来,人们一再将般度族称为前世是因陀罗的人。因陀罗是天帝。般度族则不再是因陀罗,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崇高地位,因为人们发现他们缺乏某些品质。要永远成为因陀罗,一个人必须具备完美国王的所有五种品质:此人必须遵守规则,此人必须身体强壮,此人必须是身经百战的战士,此人必须英俊,此人必须有知识。我们被告知,在她过去的生活中,德罗波蒂曾向湿婆祈求,要求嫁给一个具备这五种品质的完美国王。由于没有人具备这五种品质,湿婆说她会嫁给五个人,每个人都有这五种品质,都是前因陀罗,个体不完美,但集体完美。

只有毗湿奴具备这五种品质。他是完美的因陀罗。他是三步神(Trivikrama),三界之主。他的王国是宇宙、世界、女神。当他作为罗摩降世时,他是完美的国王和完美的丈夫,他的妻子悉多是女神,是他完美王国的化身,在那里每个人都毫无疑问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个国王,一个王国,一个妻子。完美对应。永远忠诚。当毗湿奴作为奎师那降世时,逻辑上他应该娶德罗波蒂。但事实并非如此。德罗波蒂有许多丈夫,但不是奎师那。奎师那有许多妻子,但没有德罗波蒂。这似乎不匹配。不和谐。这表明世界并不太平。罗摩的世界比奎师那的世界更完美。奎师那世界的伦理规范与道德准则缺乏明晰性。

奎师那出席了德罗波蒂的选婿大典(swayamvara)。但是作者从未解释为什么奎师那没有参加射箭比赛。奎师那不是罗摩。他不是皇室成员。他的教养是在社会下层的人中形成的。他有许多妻子和情人。他不是国王。德罗波蒂拒绝让迦尔纳加入选婿大典竞争,因为迦尔纳是由车夫抚养长大的,不知道他的真实出身。这难道是奎师那自愿不参加选婿大典的原因吗?象征性地说,王国(德罗波蒂)更喜欢出生高贵的人(国王或僧侣),而不是高品质的人(迦尔纳)。她最终嫁给了五名僧侣,他们实际上不是僧侣,而是乔装的王子,他们都不完美,都有可疑的出生——他们的父亲不能让妻子怀孕,所以妻子们求助于给他们孩子的神。这一选择决定了她的命运。

重要的是,奎师那介入般度族的生活,是在德罗波蒂的婚姻事件之后。显然,他们没有她重要。她是王国。一个王国的福祉便是正法。正如我们在《薄伽梵歌》中所了解的,毗湿奴作为奎师那或罗摩的降生主要是为了恢复正法。

根据奎师那的建议,五兄弟都同意轮流做妻子的丈夫,每次一年。般度族并不完美,也不完全忠诚。每位般度之子都有除了德罗波蒂以外的妻子。只要奎师那和般度五子在一起,一切都很好。当他离开此地时,五兄弟接受了参加赌骰的邀请。象征性地说,奎师那极有见识。他机智谨慎,团结了五兄弟。他是佛陀、智者,而五兄弟是因陀利亚(indriyas),梵文中这意味着感觉器官。因陀利亚来自因陀罗。因陀罗充满激情和肉欲。不受控制和不完美。奎师那有学识、有决断力、有智慧,这就是为什么他是上帝,是比天帝更伟大的至高神。

往世书告诉我们,因陀罗来来去去,但是他的妻子舍脂和他的王国(Svarga)一样,保持不变。王国和王后不会忠于任何人。谁统治他们,谁就成为他们的主人。当般度族将他们的王国控制权移交给俱卢族时,俱卢族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王国,也就是对王后做些什么。

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王为什么存在?随心所欲地对待自己的王国和人民,或者治理王国,确保土地的繁荣。在印度传统哲学中,国王的存在只是为了维护正法(dharma)。什么是正法。对神来说,正法是所有生物的福祉。对于一个国王来说,这是他所有臣民的福祉,由最强者到最弱者。

神的王国是整个世界。自然界。在那里所有动物都有同等的机会机会——无论是用脑还是体力——生存下来。在人类世界中,正法的定义发生了变化。目的是为最弱小的人提供食物。最弱的人不能在森林里生存。所以人类驯服了森林,建立了田地。除非生态系统被破坏,否则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在燃烧坎达瓦森林(Khandavaprastha)的片段中,阿周那和奎师那杀死了数百种动植物后建立天帝城,这就说明了这一点。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理念中隐含着对自然的破坏。象征性地讲,燃烧森林来创造一片土地被表达为系上女神的头发,遮盖她的裸体。

如果毗湿奴是宇宙之王,那么宇宙、自然或地球就是他的王国,他的妻子。她是女神。在她自然状态下,她是狂野而自由的,直到我们驯化了她。在她狂野的状态下,她的头发没有束缚,她一丝不挂。她是迦梨。她饮血。她很可怕。她是所有生物的母亲。在她被栽培后的状态下,她被人类改造成了田地或果园。她系着头发,穿着衣服和珠宝,像奶牛一样提供牛奶。在这种端庄的形式中,她被称为高丽,所有人类的母亲。

悉多是高丽,被驯服的,恪守本分并喜欢家庭生活,是属于完美国王罗摩的完美妻子和完美王国。德罗波蒂也是高丽,五位国王的完美妻子。但君王不是毗湿奴的化身。它们不完美。奎师那不在的时候,他们把她赌输了。获胜者不尊重她。他们拽着她的头发,当众脱去她的衣服。换句话说,他们破坏了文化。高丽成为迦梨,迦梨需要鲜血。德罗波蒂拒绝束发,直到它被折磨她的人的血洗净。

这是战争的充分理由。但是战争没有发生。般度族和俱卢族同意再玩一次掷骰的游戏。如果般度族赢了,他们就能夺回他们的财产。如果般度族输了,他们将丧失13年王国的权利。般度族人输了。他们在森林里流亡了13年。当他们回来的时候,奎师那去了象城,要求他们归还般度族的王国。他们拒绝了。“至少给他们五个村庄。” 奎师那说。“我不会给他们一块针尖一样的土地,”难敌说。这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

因为在双方同意的规定的流放期之后,难敌没有将土地归还给般度五子,而是将弱肉强食的法则——强权即公理——带入了人类文化。他说因为他能,他说什么都行。他可以逃脱惩罚。因为他很强大。他有十一支军队,而般度族只有七支。

这是非法,文化的崩溃,文明的崩溃,当人类,文化的源头,认同自然法则,丛林法则。如果自然与文化相反,如果在自然中只有合适的人才生存,那么在文化中,即使是最弱小的人也应该茁壮成长。这就是文明和文化的全部内容。这就是关于人类正法的全部。

今天,我们发现自己身处这样一个国家,我们觉得如果你有钱有势,你就可以逃脱谋杀、强奸和犯罪。报纸上充斥着关于罪犯自由行走是多么容易的报道。我们所看到的正是德罗波蒂被剥去衣服的证据。赌场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在公共场合脱去女人的衣服是不对的。然而,没有人——无论是聪明的毗湿摩还是德罗纳——拯救德罗波蒂。他们争论法律的文字而忽视了它的精神。因此,在战争中,奎师那没有怜悯他们。他们可能年长而博识的,但是他们必须被公平或不正当的手段杀死。因为正是他们让丛林法则渗透并污染了人类文化。所以他们死于自己的恶行。用来虐待德罗波蒂的丛林法则转身杀死他们。当法律不保护人类时,人类拒绝法律。越来越多的印地语电影,如Rang De Basanti,在描绘英雄将法律掌握在自己手中时,宣泄来自社会的挫败感。这代表着对一个疲惫的旧司法机构的信仰崩溃。

因此,摩诃婆罗多反映了人类所永远关心的。什么是有教养的行为?文化是通过控制和征服自然而创造的。文明中隐含着对自然本能的强烈压制。这种压制是好的还是有必要的?到什么程度是好的?过多的压抑会导致压力。我们是否可以在不释放黑暗和丑陋的力量的境况下释放自己的压力?般度族代表了我们渴望文化和秩序的一面。俱卢族代表了我们对权力和统治的渴望。我们想统治别人。但是文明迫使我们为他人腾出空间。文化说我们服从规则。但是我们宁愿逃离它。

推荐文章
评论(2)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