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国外,以Knewton为首的多款自适应学习产品已被证明有效,这些成功案例让国内从事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行业的人们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国内,K12辅导和语言学习也已成为2015至2017年教育行业融资事件最多的两个细分领域,融资数量分别占比52.2%和34.8%,市场占比可见一斑。目前,国内的自适应教育产品总体处于初级阶段,有着相对长远的未来。 当然,想要真正做好人工智能自适应教育产品,应该先了解它现有的基本观念:
始于技术,胜于内容,终于效果。
数加作为华院数据的子公司,致力于运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良好基础设计一款可规模化的个性教育服务体系——芝士侠。项目从K12数学学科入手,主要运行流程是辅助学校通过不断评估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每位学生动态推荐合适的学习路径和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预测未来的学习程度。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作者Don Norman说过: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过程,始于对人、对设计想要满足的需求的良好理解。
这句话概述了设计师的基本素养,却也是现实条件下可遇不可求的权利。无论造成这实事的原因为何,面对项目中阻碍用研的种种原因,设计人员仍然要想方设法地得到想要的信息,先了解我们真正的用户,再好好地设计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说道教育的核心服务对象,第一反应一般都是学生。没错,学生是展示学习效果的角色。但是就如AI自适应教育基本观念中说的,它还需要供优质内容和过硬的技术,没有这些就难有效果。那这又是哪些角色提供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尝试了解并确认了芝士侠的核心服务对象与利益相关者:
提到学生目标,有些人也许会觉得这是个无需探讨的已知问题,却不知,我们脱口而出的“提高学习成绩”指的是终极目标,在此之前还有体验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学生为例,其体验目标可能是极少复习前的准备工作,阶段目标可能是制定学习计划。将目标分阶段,有助于更好的设计功能及其优先级。同样的思路,教师、芝士侠AI团队、学校或机构的目标均需细分。
场景和载体很可能直接影响了功能的设计走向。以学生的复习场景为例,我们发现住校生很难在校内使用PC,这直接影响了内容更新与推送的时间与频率。
根据用户、目标、行为、场景、媒介这五要素中分析并得出的内容,设计团队、产品与市场团队对其进行提炼,团队对芝士侠有了初步的构思,并得出了一份 word cloud:
为了方便进一步深入探讨,设计团队整理了初版信息架构(IA):
虽然之前指出整个教育闭环中有学生、教师、学校、机构、家长五类用户,但是前两者是使用教育类产品用时最多的两类用户群。研究方式也要逐渐从发散性转变成集中式,为学生和教师打造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
Persona for students:考虑到学习环境和使用设备的关系,我们初步将学生分为“住校”和“走读”两大类,下方展示的是我和认知研究人员一同完成的住校生用户画像。
Scenario map for students:用户场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很多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例如住校生难以接触PC和手机、学生未必会自觉进行测评等问题。发现了问题后,我们可以召集相关人员一同探讨解决方案,进一步合理化整个网站。
Persona & Scenario map for teachers:芝士侠教师端的功能一直很模糊,其本质上的原因就是不知道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场景,为此,我们采访了各类型的教师:经验老道的、资历尚浅的。下图是以为新进教师的 persona 和 scenario map.
上文中,我们介绍了很多学生和教师的人物画像、目标、任务、行为、场景、媒介等交互元素,但都是分开讨论了。由于芝士侠是一套时刻游走于学生端和教师端的服务系统,所以我们觉得有必将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并绘制了用户旅程图。
动作和触点的研究暴露了很多逻辑漏洞,例如,当学生为将学情向教师公开时,教师端的数据分析将如何进行。
无论是头脑风暴还是用户研究,设计团队的核心目的都是寻找正确的问题去解决。毕竟,产品≠科研项目,对于用户,它应该能解决实际痛点,对于各个利益相关者,它应该谋得利益。
有了问题、分析以及星星点点的小灵感小想法。是时候全面构思产品了。
由于前期的讨论会议中,开发人员鲜有参与,因此首当其冲的是绘制一副sitemap,这样做,既能向他们介绍现阶段的产品内容与功能,又能辅助他们安排研究与工作计划。更重要的是,能及时知道技术可行性、难度以及所需时间。
在Brainstrom阶段,我们设计的初版IA把学生与教师的功能组织在了以及,但是考虑到权限与体验的问题,我们觉得理应把二者分开,各做一个系统。
sitemap for students:结合着 scenario map 和 初版IA ,我们决定在芝士侠学生端设立“认知测评”、“阶段性学科测试”、“购买服务”、“学习策略”四大功能板块。考虑到购买服务后,学生的任务基本都集中在“学习策略”板块,因此,我们决定将付费用户的默认首页改为“学习策略”页。
sitemap for teachers:学生端与教师端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2C后者是2B产品。C端产品一般都有一个绝对核心功能和多个辅助功能,而B端产品以多个核心功能组成。其原因在于B端产品核心目标是满足用户的工作需要,而工作需要从来不是单一的功能就可以满足的,其必然包括多项功能的复合及嵌套应用支持,因此要降低信息层级,确保用户能在各个板块随时、快捷地切换。
Sitemap让人们对产品有了基本概念,但是还不够直观。对于开发团队,他们无法明确各个状态与数据的具体处理方法;对于市场人员与合作对象,他们无法知道具体的操作和到手的报告是否有用;对于产品与设计团队,也很难验证分析与验证的可实行性。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赶进度的小团队,Keypaths是在开发早期,最低成本的会议交付物。此处,我只列可以让各位了解如何芝士侠学生端操作的关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