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关于原生家庭的一点感想
东篱下 2023-07-26

越长大越是发现原生家庭对人生影响的重大性。

看电视的时候,看到那种活泼可爱的小女孩,高兴的时候就欢呼雀跃,生气的时候就噘起嘴,伤心的时候就哭泣,受了委屈就哭诉,想要什么就告诉父母……她的所做所为都是出自内心的第一反应,出于孩子的本性,纵然后果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但她做之前并不会去考虑后果或者说就算知道有不好的后果她也不怕。也许你会说,小孩不都是这样的吗?并不是,很多孩子其实都没有经历过这样“肆意妄为”的童年,我也没有。如今,我发现,没有“肆意妄为”过的童年是不真实的童年,对于人生来说它是一个缺憾,最糟的是它会终其一生都影响着你。

而一个孩子能否拥有这样一个”肆意妄为”的童年,取决于他的原生家庭环境。如果他的父母和其他家人都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稳定的情绪,在面对孩子说错或做错事的时候能够温柔地包容和引导,而不是呵斥和责难,那么这个孩子大概率会保持着他的本性——活泼的孩子会越来越热衷并越来越善于表达,文静的孩子会内心平静地保持自己的缄默。反之,如果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是过于严苛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过错时动辙严厉指责,甚至在孩子并没有过错只是言行不符合大人预期的时候,父母也横加指正。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假如是一个性格本来敏感的孩子,他很可能会变得战战兢兢,为了避免自己再被指责或指正,便干脆不说也不做,变得越来越沉默。

为什么我会这么清楚?因为我就是这样的极端例子。我天性比较敏感,情感丰富,据说我很小的时候——大约是4岁以前——还挺可爱,常常有一些惊人之语把人逗得捧腹大笑,由此可知小时的我其实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爱说爱笑。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不敢随便说话了呢?也许要追溯到某个平常的日子,我像往常一样说了一句平常的话,但是爸爸或妈妈却呵斥我:“不对!”或者告诫我:“少说话多做事!”,亦或者给了我一个严厉而不明所以的眼神。敏感的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说话是错的,原来话说多了会被人讨厌。以后类似事情时不时地出现,于是乎这个教训越来越牢固地印入我的脑海,于是我越来越不敢说话了。导致的后果是,从此以后只要说话我都要在脑海里纠结一下:说不说?说错了怎么办?被人笑话怎么办?要不就不说了吧?这样的思维成为了惯性,成为了我的行为模式。当我工作后,它变成了阻碍我进步的魔鬼,因为我已经失去了大众面前说出自己看法的勇气和能力!我有很多好的想法,但因为我不敢说出来,最终被别人说了;我做了很多事,但因为我不说,没有人知道我做了。于是,我越来越沉默,越来越透明,越来越不甘心,内耗越来越严重。

这是我真实的心路历程,以前我只当是我性格内向的原因,但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让我明白,真正的内向并不是我这样的。真正内向的人是不爱说话,而不是不敢说话,真正内向的人在沉默的时候他内心是平静的,而不是焦灼。而我,我常常感觉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常常在事后后悔自己为什么当时不说。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