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浓淡”——为什么你要了解它
1X摄影精选 2019-04-10

原文地址:https://gallery.1x.com/blog/permalink/8578

作者:Wicher Bos

编译:Tales

译注:之前我几乎没有见过讲解这一概念的文章,所以第一次看到这篇的时候就决定要翻译了。由于太忙,拖了很久才翻译完。关于“Notan”这个概念,中文互联网能搜到的结果寥寥,因此也没找到什么好的中文参考资料,只好依照其日本汉字写法翻译成“浓淡”,如有不妥还望指出。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日本传统艺术中的“浓淡”概念,并探讨了它在摄影中的应用。对于我们来说,“浓淡”的意义不应该局限于去制作只包含2-4个色调的照片,更有意义的应用方式是用“浓淡”的概念去寻找我们照片的骨架结构,从而获得更好的照片。

————————————————————————

Artur Wesley Dow (1857–1922)是一名美国艺术家,也是一名教师。1899年他出版了《构图》一书。这本书主要专注于绘画领域,直到今天还在被重印出版。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好的构图所需要掌握的三个要素,即对于线条、“浓淡”和颜色的理解。通过对“浓淡”的介绍,他糅合了日本与西方的艺术理念,从线条、光影和色彩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画面的

"Black and white" by Tobias Kleemair


几个世纪以来,“浓淡”一直是日本艺术的一部分。“浓淡”是指一幅图像中色彩深浅之间的和谐关系。“浓淡”既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

A.S.Dow谈到,“浓淡”在日语中的意思是“颜色的深浅”,是指反射光的数量或者不同影调的集合。“浓淡之美”便是明暗深浅所产生的和谐关系。

关于这种明暗深浅之间的平衡,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狩野山雪于1646年所作的《老梅图隔扇》。我们可以观察一下,看他是如何在浅色的金色背景中放置深色树枝的。

“The old plum tree” by Kano Sansetu (public domain)


“浓淡”本身也是一门艺术。艺术家们经常在一个完美对称的结构中使用正负空间的概念。一些标志(LOGO)便是典型的例子。在Dorr Bothwell的著作《Notan – the dark-light principle of design》里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我在这里谈论“浓淡”时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因为艺术在不断发展,而Dow的书已经距今100多年了。但是我认为“浓淡”这一概念仍可以成为我们灵感的来源,在某种程度上指导我们的创作。另外,将”浓淡“与摄影联系起来似乎是有些反直觉的,因为摄影的优势通常是对色调的精确渲染,而”浓淡“应用的色调值通常只有2-4个区域。

那么我们来看看“浓淡”到底是什么。

以下是来自1x的一些黑白照片,它们展示了精妙细致的色调变化。我们先花一些时间来看看这些照片。

“Portrait of a Timber Wolf” by Jim Cumming

“V Space II” by Juan Pablo de Miguel

“Diagram” by Dmitry Skvortsov

“Black And White” by Harry Lieber

"Bamboo" by Hans-Wolfgang Hawerkamp


这些都是很棒的黑白作品,但它们并不是纯粹的“浓淡”作品——为什么呢?

Dow让他的学生们尝试用纯黑和纯白来进行创作,最多也只使用3-4个色调。

我在1x上找了一些接近这一概念的作品。

“rice fields in Yuanyang” by Piet Flour

“nothing more to say” by Harry Lieber

"Calligraphy of the sea" by Marco Antonio Cobo

“Branched” by Wicher Bos


由于“浓淡”概念对于色调值的限制,因此它很难成为摄影的最终成品,不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路。“浓淡”的核心是平衡画面中各个区域之间的色调,直白地说就是如何在主体与背景之间保持平衡。

A.W.Dow谈到,“浓淡”风格比较适用于风景题材,它让风景成为设计图案,成为一幅画。风景中的“浓淡”是一种和谐的色调关系,不能将其误认为是单调或者偶然得之的光影效果。就像其他所有的外在一样,光与影必须是以艺术的形式来表达的。

当然,在创作一张影像时,“色调值”是关键。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倾向于首先去关注高对比的区域和不规则的区域。Dow看待“浓淡”的方式类似于X光,用来揭示一张影像的“骨架”。通过这种方式,摄影师能够从中受益。我们来看看早期的摄影师是如何看待这一概念的:

Arthur Hammond (1920):“浓淡”决定了画面的平衡,这种平衡不是具体某个物体或者要强调的重点在画面中机械的平衡,而是更宏观的、设计上的平衡。一张影像的内容要让人满意,在整体结构上必须是平衡的。不能头重脚轻,也不能在画面空间中显得太大或者太小。——1920 Arthur Hammond “Pictorial composition in photography”

我尝试过使用这种技术,它并不是什么万能的“魔杖”,不过确实可以为我们指明新的方向。


拍摄之前

观察你的拍摄对象,想象一下它们的明暗关系。你可以眯着眼睛去观察,这样更容易得到大致的形状而非景色的细节。这是为了确认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大致占比。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所以我使用iPhone上一款叫做“See Value”的APP来完成这一步骤。

“Mullerthal Autumn” by Wicher Bos


之后的处理

在后期处理中寻找图像的“骨架”,你可能从中发现那些需要进行明暗再平衡的部分,因而从中受益。(在Photoshop中使用图像调整中的“阈值”进行处理。也可以使用图像调整中的“色调分离”,将色阶值设置为3-4,之后进行去饱和处理。)

X-ray


你可以将“浓淡”作为你常规修图方法之外的一个附加工具,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它。也许这种古老的技术会产生新的创造力,作为你灵感的源泉。也或许你只是为了好玩,尝试一下用“浓淡”概念来制作一幅作品分享给大家……不局限于黑白,也可以是两种色彩。

color example


希望你能够喜欢这篇文章,也希望可以听到你对于“浓淡”的看法。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张真正的浓淡作品来作为文章的结尾。

https://www.jaimejphotography.com/blog/ole-miss-student-work# by Jaime Erin Johnson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