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熬夜史该有十几年了,从上初中开始就显露端倪,但到读研之前都没有太狠,是因为还有规律的上课或工作时间在倒逼我早睡。
近一两年来,因为没早课了的关系,陷入了晚睡晚起-报复性补偿性熬夜的恶性循环,多次想要改变生活习惯而失败。很多时候是有“未尝不可”的心态,也算是一种自欺欺人,觉得先睡爽了再干活重要得多——但是很多时候依赖于瞬时状态而不是某种规律去活着,会让我更加不稳定和无措,不管在身体状况和情绪心理上都是如此,并且心底里因为与社会规范期许的背道而驰所产生的自我厌弃不是轻易就能够调节的,很多心理暗示和自我说服都是治标不治本。
我始终心底里还是想改变的,但这一两年的尝试都还没找到合适且能坚持的转变方法。
以上只是顺着凌晨四点为啥不睡解释给我自己听,因为不是深夜的突然emo,而是读研以来的常态。希望以后的我确实改变了,回过头来能有记录让我想起来这个阶段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和想法。
当初开这个号也是出于开辟自己的一块秘密基地的想法,希望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变相延续(或者应该说是恢复)曾有过的日记习惯,后面实在是懒得要死,才断断续续写了几篇而已。不过能留下多少都是好的,在这篇落笔之前,看了之前蒙尘的几篇,庆幸当时多出的一点点时间和耐心留下的细节记录,才为现在的我留下了这么珍贵的回忆以及可供拓宽探索的空间。
我不知道探索过去有多大的意义,可能比不上探索未来听上去来得伟大,但我好像惯于探索过去和现在,以此获得通向“未知与不确定的未来”的底气和安全感,另一方面,我把这当成是自我观照与和解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在回顾过去与剖析现在的过程中,接受不完美甚至糟糕的自己,可能才是让自己成长和蜕变的关键。
现在想来,这也可能是近两年为什么我想要让自己往预设的方向改变但却那么困难的原因之一,因为每次想要改变的念头,只是一个瞬时的念头,没有可执行的规律的行为支撑我想到达的结果。特别是,想改变的时候,往往和别人聊得太多,和自己聊得太少(这里的“别人”是生活中的密友);关注别人的人生太多,关注自己的生活太少(这里的“别人”更是我素未谋面,一直只在单向了解的人)。
前者这种聊天起码在某些时候或某种程度上给我带来了有价值的思考,但后者的关注有的是过多的感性情绪以及很多转瞬即逝甚至根本留不下来的念头,说白了就是自我消遣。放松当然是必要的,但很明显我现在已经没有了明确的“度”。这是一番自我审视下来让我想要改变的点。
最后也是和自己表表决心吧,以往总怕在人前立flag打脸,但只对自己说起码没太大的心理负担,会让我更加容易开始作出想要的改变:重新开始培养输出文字的想法的习惯,重新锻炼自己“懒惰”了多年的大脑皮层,以此为契机驱动和寻求规律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再努力“开花散叶”吧。
毕竟春深了,不要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