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沙漏的两端(1)
辛小微·札记 2023-09-17

这个问题是一个小朋友写的诗中提出的论题,李雪琴称自己曾被这首关于「如果人生是一个沙漏」的诗治愈了,我也从“时间的失去和获得”这似乎两极的人生观里看到了新的论题或者说导向。

因为这个问题的两种观点会引导和延伸到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或者生活方式的倾向——

  • 如果认为人生中沙漏的流逝是在不断地失去时间,那么会有更多的紧张感和更强的焦虑情绪;

  • 如果认为人生中沙漏的流逝是在不断地获得时间,那么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弱的焦虑情绪。

而我之前一直是活在前一种价值倾向里的:我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以目标为导向来驱动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可能给自己制定没那么容易完成的计划,并且在每天结束时更容易纠结和懊恼自己是否虚度光阴,仿佛娱乐有罪,因为没有意义,或者对自己的目标没有增益。尤其是在面临阶段衔接之间的节点,更加追求功利性的活动效率,追求可量化的结果和进步。曾经、甚至在遇到这个时间沙漏的命题之前,我都会以“高目标要求和结果导向驱动”的这套论断而自豪,因为我的观点是“先给自己设置比较高的目标,然后奔着它前进,即便后来没有完全达到这一目标的理想状态,最后的结果和过程中的进步都会比一开始设置一个低目标要更优”,这样的倾向会给我更多的安全感、可一旦计划得不够充分合理、或者更多的可能是执行没有到位,都会增加我的压力和焦虑、甚至是愧疚感;如果我产生自己无法达成的意识,就会以完美主义为借口进行彻底的摆烂。结果达不到预期就不说了,更让我难受的是会让我产生自我厌恶、陷入迷茫的恶性循环。

在此不应该对这一价值倾向进行全盘的否定,因为不可否定的是它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我来说都是奏效的,甚至在高考和考研的关键节点根据高目标要求和量化结果导向的努力所获得的成果会接续地巩固这一倾向。但对我目前的人生体验来说,可能是时候进行一些转变了——这也是一种辩证的看待和成长的方式。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