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写了《产业互联网已来》这篇文章,开篇提“到有一个名词在2018年的下半年开始,被大家提及得越来越多,就是“产业互联网”, BAT把产业互联网称为互联网的下半场。”
转眼来到了2020年,在这个拥有对称排列数字的吉祥年份,产业互联网持续发展,一直被产业互联网忽略的产业--农业,开始发出更多的声音,农业产业互联网浮出水面。
其实在2019年腾讯就号称开始布局农业产业,推出智慧农业,虽号称BAT引领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农业产业互联网是否BAT能够引领呢?确实要打个问号。农业产业互联网有别于他,有别于工业产业互联网,农业是个辛苦活,需要情怀更需要坚持。
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神人物神农氏,为了中国人能够吃到东西活着,他尝遍百草,把看起来能吃的他都吃了一遍,一天中毒七十回,终于找到了可以吃的谷物,然后他又观天看地,选种苗,制工具,研究农技农法,教人种植谷物,于是开启了人类农业的历史,神农氏也便成了神农!
中国农业从起源就一直面临很多挑战,现代农业我们不能像神农试百草,一日七十毒,但是农业产业的挑战(需求)依然存在,并且需求越来越大。如何能够满足需求、解决问题、迎接挑战?就要提升新意识,转换新思路,找到新方法!
新意识、新思路、新方法是什么?就是农业产业互联网。
农业产业互联网有两个关键部分组成:一是“农业产业”,二是“+互联网”。分述两端,说农业产业就一定要看农业的产业链,农业的产业链条很长,但基本由这几部分构成:种植养殖-初深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运输-市场流通-终端消费者。对于产业链条不展开细节,产业链是农业产业核心要素的集合,有了产业链上核心要素的聚集才有规模化,有了规模化才有规模效应,有了规模效应才有降本增效,有了降本增效才有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
另一端是“+互联网”,代表着要用现代先进技术在农业产业,技术上已经和农业相关的技术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遥感、区块链等等。结合农业的特点,农业行业本身有很多问题痛点,同时,信息化程度相对工业和服务业要低很多,所以在农业要先进行产业的数据化,再进行数据的产业化,也就是为什么国家要先进行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的农业产业数字化,再推动农业数字产业化,最终构建农业数字经济生态。
随着农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技术本身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场景,更更重要的是技术应用场景是不是能够聚合在一起,聚合在一起才能成链,聚合成链才是体系,形成体系才有盈利模式。这也是农业如何解决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的关键,是一二三如何融合的推动力,是农业集群式发展的内在逻辑!
所谓:农业产业互联网是一种模式,也一套体系,更是一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