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农业产业互联网(三):发展演进,闻需而来,未曾离去
一零哥 2020-02-01

哲学讲,透过现象看本质,想要看到事物的本质是有前提的,要对事物本身有一定的认知,为了和大家进一步探讨农业产业互联网,先给一个产业化的定义。

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我们不纠结定义,有了对产业化的定义知识,接下来再看看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五部曲

中国农业发展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949年、1978年、2000年、2017年、2019年。通过这几个时间节点我们就可以捋顺一下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脉络,五个时间点,来看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在经历了兵荒马乱的考验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开始建设自己的农业体系,不论是电气、水利、化肥、机械都是先解决有无,先解决能出粮食,有东西吃!这个阶段是人民公社大锅饭、计划经济统筹发展,一切朝着粮食看,新中国经济很差,但是粮食生产在这29年里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农业生产力初步形成。

第二个阶段(1978年-2000年)一个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的生产主体从公社到社会化经营主体,加工厂随着经济发展雨后春笋,中国农业从产出粮食到老百姓能吃饱的阶段了。中国粮食产量有质的飞跃,农业具备市场化特征。这也是中国农业产业第一次生产关系的改变,市场化推动发展。

第三个阶段(2000年-2017年)2017年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提出,在这之前农业产业雏形已经呈现,生产加工,流通农旅,信息技术互联网(互联网+)都在农业产业中有了基础,农业多业态,大家对于农业产业也开始走了更多的发展思考。粮食稳定生产的基础上,中国农业的多业态产生和实践,农业加工业在这个阶段朝气蓬勃的开始发展。此阶段是农业产业第二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产业化激活发展。

第四个阶段(2017年-2019年)2017年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正式提出,在这以后中国农业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特别是农业功能的转变,从物质供给转变为非物质供给功能,比如文化、生态、农旅等功能成为农业产业的重要功能!中国农业产业已经从简单的物质供给转化为非物质供给功能的延展。文化、环境生态等功能也开始提出。在这个阶段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国家在这个阶段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2018年3月不在保留农业部,正式组建农业农村部。此阶段开始为第三次生产关系调整蓄势。

第五个阶段(2019年至今)这个阶段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重要的阶段。此阶段要开始真正的去深化农业产业从单一的物质供给功能,朝着提供物质供给的同时向非物质功能延伸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要开始从理念引导到实操落地。农业产业要从各个单点的发展,到产业链条核心要素的聚合,形成农业产业的真正打通,这个阶段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方法就是农业+互联网的手段,通过数据信息化技术,让农业产业的核心要素真正聚合打通。此阶段是农业产业第三次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全产业链聚合全面激活产业升级。

中国农业产业逐步发展经过五个阶段,里面贯穿着三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根据国家的引导,可以看到接下来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升级,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生产关系的改变调整来激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也从点到线到面的要求我们进行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升级。

农业产业互联网实践4步走

农业产业互联网就是要通过农业+互联网的方式,构建一个新的机制,助力中国农业产业生产关系的再一次调整,助力农业产业真正升级。农业产业互联网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5部曲背景,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农业产业的发展绝不是一天一日就能完成的,要找到现阶段农业产业的需求和痛点,农业产业互联网实践要4步走。

第一步,农业数字化。这个阶段也可以称为数字农业阶段。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逻辑是要有基础的信息化,农业产业的发展要从供给侧结构改革开始,也就是首先要进行产地的数字化工作,包括产基础环境数字化,产地档案的数字化、生产主体的数字化等。通过产地的数字化,重构生产方式。

第二步,产业数字化。从农业产业视角进一步完成数字化过程,产地基础情况、生产企业、经营主体、加工企业、仓储物流、销售公司等产业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通过产业视角,重构交易流通方式

第三步,数字产业化。将农业产业链条上各个主体进行数字化贯通,产业链上核心要素聚合到一起,产销融互见形成基础链接。通过数字化贯穿产业,重构产业链接方式。

第四步,数字生态化。这个阶段又称为构建数字经济生态阶段。农业产业链上各个主体、核心要素进一步聚合,形成规模效应,一二三产真正融合、集群式产业发展,通过数字化手段链接产生价值传递,生产、销售、金融信息打通(产销融互见),销融形成信用体系,构建数字经济生态。通过生态体系的构建,将农业产业链条上的核心要素融合。

通过这样的4步走,就可以快速有效的将农业产业互联网的模式在区域进行逐步的推动,进而助力某区域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在了解产业发展的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的农业政策非常清楚的看到,农业农村部也希望各个区域找到更好的方式来解决农业持续发展、升级的问题,这种方式就是通过新的方式农业产业互联网来推动生产关系的改变。农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勇于尝试,但是不能过于激进,所以,接下来可以尝试通过农业产业互联网这种相对稳且有效的方式来助力中国农业的发展。

很有幸这些年都在围绕着农业产业互联网进行探索和实践,走过了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同时也深刻的认知到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和痛点,有很多感悟。真正要实操农业产业互联网,需要谨记三段要诀:(1)因地制宜定方向(2)阶段需求建平台(3)链接产业实运营。农业发展不能急,但是要有方法,一切的基础首先要要到意识形态上的正确方向,然后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实践迭代,农业产业互联网模式可能是接下来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最好方法,我们拭目以待......

所谓:农业产业发展路漫漫,谁能改变和引领,不光看能力(生产力)更要看关系(生产关系)!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