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绘画笔记(17)历史人物之袁保龄
帮子 2019-01-24

    几经磨练,终于要画一张旅顺历史人物了。这是我当初学画时的预想。因为我的本职工作是研究旅顺历史,画旅顺历史人物是我当仁不让的职责之一,我是想通过画一些旅顺名人或对旅顺有重大影响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旅顺的厚重历史,这也算是旅顺历史文化的一个对外宣传途径之一吧。

    原本是想学画一年之后,等手熟一些之后再画这个系列的,但我有点等不及了,一来我本来就是肚子里盛不住二两油的人,二来朋友们的鼓励也让我有点膨胀,觉得可以一试了,这就比原来预想的时间提前了近四个月。

    第一幅画,当然是袁保龄。

    稍稍熟悉一点旅顺历史的人都知道,是这个人主持修建了旅顺军港大坞,他对于旅顺今后的发展走向意义重大,要说这个人的来历,那可绝对不一般。袁保龄(1841—1889年),字子久,又字陆龛,河南项城人,是咸丰、同治年间钦差大臣、漕运总督袁甲三的次子,同时,袁保龄也是那个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叔父。

    李鸿章认为他是一个“诸习戎械、博通经济、才具勤敏”的官员,于光绪七年(1881年)以“北洋佐理需才”,奏请朝廷将其调到天津,委办北洋海防营务。

    光绪八年十月初三(1882年11月13日),袁保龄乘船到旅顺,因后他便一心扑在旅顺军港的建造中,可以说他是近代对旅顺最有卓越贡献的第一个,他为旅顺军港建设投注了全部身心,他身兼数任,“昼督工役、夜划文书”,最终积劳成疾,1889年8月16日卒于旅顺任所,他生平著有《阁学公集》。

    1886年以后,袁保龄由于日夜操劳、心力憔悴,终于病倒不支,他病中曾感赋一律:

    岁晚芳华歇,秋高雁影稀。

    贞松寒不改,病鹤倦难飞。

    一气天人近,抗心贤圣希。

    愿闻提命切,方寸懔危微。

    光绪十五年七月二十日(1889年8月16日),袁保龄在自己任所病故,终年48年。他中年早故。旅顺港的创建成功,他居功至伟,永不可没。李鸿章为其请恤:“旅顺口工程,该员出力最多,其功实未可泯。”

    袁保龄在旅顺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修炮台、建工厂、造码头、固大坝。同时在督办港务工程中,坚持民族大义,维国家利益,期间,袁保龄还为旅顺当地群众做了不少好事。他主持公道,公正合理地处理前工程局与土地业主在用地上的争议,如数付还前任拖欠百姓的钱款,此外,他还在当地推广植桑树,教民养蚕和纺织,兴办学堂,促进了旅顺的经济发展和民众开化。

    后人们说,旅顺人欠袁保龄一座碑,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群众对他的口碑。

    在旅顺民间的传说中,袁保龄有着更神奇的故事,而这故事不是关于他在港坞建设时坚持用石不用砖的,也不是他在船澳西南坝上多方请教而得大坝不溃的妙法的,更不是他在飞扬跋扈的洋员面前是如何坚持民族立场的。

    据说一次天连降大雨,道路阻隔,经月不通,眼看建港民工粮食接济不上,就要断粮,忽见旅顺港内海面上,激波翻滚,银光闪耀,成群的鲅鱼直往船上、岸上冲,一时间旅顺港内成了鲅鱼四处跳蹦的世界,人们惊呆了,接下来就是忙着收集这些鲅鱼,最终,这些鲅鱼让旅顺军民度过了一时的饥荒。听听,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连老天都愿意助他,在我们旅顺常流行一句话么:像小平岛的鲅鱼一样,不但多,而且直往怀里拱。其实旅顺在那个年代,也有鲅鱼往上冲的时候。以前有人写旅顺这个地方好,物产多,有一句话是: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到饭锅里,这个形容在本故事面前简直弱爆了。不要怀疑这个故事的真伪,这故事确确实实记录在一本书中,我之所以在这里选择这个故事,就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一个鞠躬尽瘁一心为公的人,老百姓是有权力把他神化、然后膜顶礼拜的。曾有人提议在旅顺要为袁保龄立一座牌或塑一个像,让他看看当年他没有完成的事业后人已经完成,让他在天之灵得到宽慰,我觉得真有这个必要,为袁保龄,我们是该做点什么了。

    但要画袁保龄,有一点不容易,因为袁保龄留下来的照片实在是太少了,仅有一张,就是塑像旁边的官员合影,而且袁大人还眼睛微眯,这让俺一个无想象力的人来画像,有点困难了一些,好在旅顺4810工厂还真为袁保龄塑了一个雕像。据说这是姜广祥等高人参考了无数文献之后塑成的,我总怀疑这塑像上有那么一点袁世凯的影子,呵呵,这完全是俺乱猜的,因为当初俺要画袁保龄,就差一点拿个袁世凯的照片做参照。最来再三思量,最后选了这个塑像作为范本来画袁保龄。

    在这幅画中,不但画了袁保龄的塑像,画了保留袁保龄的那唯一一张照片,还画了一幅旅顺全景照片,这张照片是旅顺历史的最好见证之一,因为照片上不但有旅顺军港船坞,还有包括旅顺南城北城在内的其他地方,这也使我们可以真观地看到当年旅顺古城的样子。为了突出这张照片,我特别为它上了彩色。

    在画幅的两侧,有一付对联,这对联是袁保龄为白玉山的武库撰写的,很有气魄,也很能看出袁保龄当年的志向:

        创四千年未有之规,愿成渤海屏藩,留都堂奥

        环九万里无远弗届,漫谈昆明池水,汉武族旗

    这幅对联本请我的好友李东君挥毫书写,但我摹写得实在是不像,至少比张成杰和王有为那上面的字差了不止一截,以至最后连提都不敢提了,呵呵,咎其原因还是膨胀的心理在作怪,现在一看这字,心里就追悔莫及。

    为了进一步彰显我对袁保龄的崇敬,我在画的右下特地画了一些小物件,画了皇室专用的盘子,以显他的地位;画了那时的怀表,以记他在旅顺的那一个特有时代;画了定远舰的模型,以他为北洋海军的努力;画了一只望远镜,是希望他能穿越历史,看到今天的我们海军的荣光;还画了一个玉雕摆件,以彰显他高贵的品格,只是这个玉石山访贤者的图画得很不像,以至于我不说,几乎没有人能看出那是什么。

    这幅画前后画了很长时间,几次停笔,又几次继续,最终完全之时,心里一阵轻松,好似我为袁大人做了一件我能力的事。尽管这幅画多有遗憾,但透过画,我觉得我离心中的目标已经不远。

    总之,这画构图饱满,前后层次分明,有清朝的,也有当代的,两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跨越人文历史的画卷。我觉得这幅画会告诉观者很多旅顺的往事,而这正是我能做的并且正在做的事。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