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围棋故事(六)
帮子 2019-12-31

        在中国文学名著中,围棋也是频频出现,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是《红楼梦》中,围棋无不闪耀着它多彩的光茫。如果说三国关云长刮骨疗伤中对弈如常体现了他的英雄盖世,那《红楼梦》的围棋则表现大观园里的儿女情长。

        这一幅画名唤《妙玉巧施倒脱靴》,说的就是《红楼梦》妙玉下围棋的事。

        在《红楼梦》中,围棋无处不在,全书提到围棋之事大约七八十次,在第二回引言中就写到: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荼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这绝对是借围棋的事把人生的理说透了。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怡红院迷路探深幽”中,围棋以另一种面目出现了,这一回是讲贵妃娘娘贾元春要回家省亲,而贾府忙着迎接,这时我们读者就可以随着贾政与贾宝玉一起同游大观园了,在园中贾政要给儿子一个测试,让他给园中景点题名。其中一处,园中全是竹子,主题应该是竹。但就竹写竹的不是高手,我们看宝玉怎么应。

        宝玉当既作了一幅对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宝玉的这个题联很好。他对文字和意境的掌握很到位,没有一个字碰到竹子,可是竹子的色彩,竹子的寒意全都出来了,而表现生活的恰好就是围棋。

        古代的人家里都会用鼎焚香,焚香就有烟,茶的热气也像烟,因为四周都是竹子,日光透过竹影照进来,烟里面都带着绿色,所以是“宝鼎茶闲烟尚绿”。竹子像帘子一样把日光遮住了一部分,所以叫幽窗。在幽窗旁边下围棋,棋子是石头雕出来的,下完棋后指尖还留有一丝凉意,所以是“幽窗棋罢指犹凉”。写情写生活,而禅味十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上文的两次虽提到围棋,却是虚写,是借围棋或者说理或者造境,而在写妙玉下围棋的时候,却写得很实,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写的:

        (贾宝玉)刚到窗下,只见静悄悄一无人声。宝玉打谅他也睡午觉,不便进去。才要走时,只听屋里微微一响,不知何声。宝玉站住再听,半日又拍的一响。宝玉还未听出,只见一个人道:“你在这里下了一个子儿, 那里你不应么?”

        宝玉方知是下大棋,但只急切听不出这个人的语音是谁。底下方听见惜春道: “怕什么,你这么一吃我,我这么一应,你又这么吃,我又这么应。还缓着一着儿呢,终久连得上。”

        那一个又道:“我要这么一吃呢?”惜春道:“阿唷,还有一着“反扑”在里头呢!我倒没防备。”

        宝玉听了,听那一个声音很熟,却不是他们姊妹。料着惜春屋里也没外人,轻轻的掀帘进去。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那栊翠庵的槛外人妙玉。

        这宝玉见是妙玉,不敢惊动。妙玉和惜春正在凝思之际,也没理会。宝玉却站在旁边看他两个的手段。只见妙玉低着头问惜春道:“你这个畸角儿不要了么?”惜春道:“怎么不要。你那里头都是死子儿,我怕什么。”

        妙玉道:“且别说满话,试试看。”

        惜春道:“我便打了起来,看你怎么样。”

        妙玉却微微笑着,把边上子一接,却搭转一吃,把惜春的一个角儿都打起来了,笑着说道:“这叫做`倒脱靴势'”……

        说实话,实战中能下出这个死活型的,我们业余级这乱拍水平基本看不到的,当然职业选手一般很早看出倒脱靴,而提前补棋,所以出现的概率很低。书中妙玉能下出倒脱靴势,水平实在是不一般的。

        在我所见的书中,写围棋最惊心动魄的一段应当属金庸,他在《天龙八部》里写到了珍珑局,可谓十分精彩。

        珍珑,围棋术语,也称玲珑。指全局性的巧妙创作,特点在于构思奇巧。多是有人为了刻意炫奇痕迹,大抵利用盘征、死活、手筋、杀气等方面技巧,波及全局,引人入胜。

        根据《天龙八部》小说情节,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花整整三年的时间摆出一个“珍珑”棋局,并命弟子苏星河当擂主,邀请天下英雄来破解。可是悬赏30年,黑白两道的高手均无人解得,最后,棋局竟然被虚竹和尚闭着眼睛以“自添满(自杀一大块解放全局)”的手段胡乱撞开。

        原来自己(虚竹)闭着眼睛瞎放一子,竟放在一块已被黑棋围得密不通风的白棋之中。这大块白棋本来尚有一气,虽然黑棋随时可将之吃净,但只要对方一时无暇去吃,总还有一线生机,苦苦挣扎,全凭于此。现下他自己将自己的白棋吃了,棋道之中,从无这等自杀的行径。

        这白棋一死,白方眼看是全军覆没了。旁观者都道虚竹胡闹,不料接下来在段延庆的指点之下,虚竹于被提掉的死子现出的空位中继续落子,竟然妙招不断,破掉了珍珑!

        段延庆才知这个‘珍珑’的秘奥,正是要白棋先挤死了自己一大块,以后的妙着方能源源而生。棋中固有‘反扑’、‘倒脱靴’之法,自己故意送死,让对方吃去数子,然后取得胜势,但送死者最多也不过八九子,决无一口气奉送数十子之理,这等‘挤死自己’的着法,实乃围棋中千古未有之奇变,任你是如何超妙入神的高手,也决不会想到这一条路上去。任何人所想的,总是如何脱困求生,从来没人故意往死路上去想。若不是虚竹闭上眼睛、随手瞎摆而下出这着大笨棋来,只怕再过一千年,这个‘珍珑’也没人能解得开。”

        金庸写这段珍珑,更多的是为了写人生道理。段誉之败,在于爱心太重,不肯弃子;慕容复之败,在于权欲太盛,不肯失势;惟独虚竹这个长相丑陋,出生卑微的小和尚为救人而出手,不惜自损大片,撞开棋局,获得无崖子老前辈七十年的内力,并被授予逍遥派掌门人的位置,这样的解题正是喻示着“得便是失,失便是得”的道理。

        有人说:饭局饭局,你吃的是饭、人家设的是局。而棋局棋局,你以为只是下棋吗?最后以两句围棋的诗作为本篇的结束:

        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

围棋发阳论中的珍珑局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