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海瑞小课堂·第二节】甲醛的危害有哪些?

甲醛致癌分子机制揭示

2017年6月,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癌症组在权威学术刊物《细胞》发表了研究成果,揭示了甲醛致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中高浓度的甲醛能够阻止DNA的复制,在细胞中引起了DNA链断裂。不仅如此,甲醛在破坏DNA复制后,还会继续降解可帮助DNA进行修复的BRCA2蛋白,从而导致DNA损伤无法被及时修复。而DNA损伤的不断积累,正是诱发正常细胞突变成为癌细胞的重要原因。

甲醛的危害及表现

1.刺激作用

甲醛接触皮肤时会对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作为原浆毒物质,甲醛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会对呼吸道产生严重的危害性,会显现出水肿、眼刺激、头痛等症状。

2.过敏作用

皮肤直接接触甲醛时会引起皮肤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3.致突变作用

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突变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4.突出表现

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能导致精子畸形、死亡等。

甲醛相对浓度危险度

1.当空气甲醛浓度达到0.06~0.07mg/m³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

2.当空气甲醛浓度达到0.1 mg/m³时,就会有异味和不适感;

3.当空气甲醛浓度达到0.5 mg/m³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

4.当空气甲醛浓度达到0.6 mg/m³时,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

5.甲醛达到30 mg/m³时,会立即致人死亡。

国家室内空气甲醛标准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标准要求密闭空间12小时,室内甲醛浓度不高于0.10mg/m³,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人居环境健康的最低标准。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