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云南茶花那些事!!【闲聊滇茶】
冬日暖陽 2020-01-27

     茶花百态,品种繁多,而云南的则最为独特!——滇茶,久负盛名。

     张岱《陶庵梦忆·逍遥楼》云:“滇茶故不易得,亦未有老其材八十余年者。朱文懿公逍遥楼滇茶,为陈海樵先生手植,扶疏蓊翳,老而愈茂。诸文孙恐其力不胜葩,岁删其萼盈斛,然所遗落枝头,犹自燔山熠谷焉。”

       鲁迅说张岱的文章每多夸张。这一篇看起来也像有些夸张,但并不,而且写得极好,得滇茶之神理。

云茶古树

        位居云南八大名花之首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云南山茶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和国际公认的世界名花,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栽培历史,1983年被定为昆明市的市花。云南山茶花古树是经过无数次的自然灾难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而生存下来,本身就是生命的奇迹。它是活的历史文物、活资科、活教材,是不可再生的珍稀种质资源和展示云南悠久民族文化的有力见证。

       古树是指生长百年以上,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茶树。据初步统计,云南境内现存古树约有170余株,大多存于古刹庙宇。

       中国是茶花的故乡。茶花分滇茶、浙茶。浙茶传到日本,又由日本传到美国。现在日本的浙茶比中国的好,美国的比日本的好。只有云南滇茶现在还是世界第一。

     茶花为我国的特产,国外引种的茶花历史不长,约200~400年左右,最早早在1400年,日本从我国引入了一批华东茶,1738年英国从中国引入一个华东茶的半重瓣品种,当时称“中国玫瑰”,以后欧洲各国又陆续引入。1637年日本人将云茶的一个半重瓣品种引入日本,1973年日本人池田金八又把该品种的枝条寄回昆明植物研究所,嫁接成活后命名为“归霞"。1824年松子鳞引入英国,1930年狮子头引入日本,1948年又有10个品种引入英国,由于云茶花大色艳,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一个以云茶为亲本的杂交育种工作在很多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栽培茶花最多,并培育出不少新品种。

       滇茶位列云南省的八大名花之首,有着约1500年的种植历史及多民族文化内涵,古代被称为“瑞花”。云南山茶花的花期较长,集中开放于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间。1963年春天,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来到昆明植物园,为山茶花之美所倾倒,曾盛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说牡丹不及茶”。

     既然深受喜爱,那无数骚人墨客必须品头论足一番,从古至今留下无数佳句诗篇,令人拍案叫绝;请听细细道来:
                深红大朵压枝斜,游客争看海印花。
                底事骇人仙境界,抬头一片起丹霞。
     只字不提云茶,但用一个“斜”来说明云茶花大且多,枝条不堪承受,大家都迫不及待抢着看,抬头就是一片灿烂渐入佳境,还以为不存人世间了,属于纪实描述初见云茶喜悦及感触。

     你猜诗人是看见什么品种的云茶了?

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

       大理的花虽然多,但是要说最有名的,莫过于山茶花,素有“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一说,而“家家流水,户户茶花”早已传为佳话。熟读金庸的武侠迷们一定忘记不了《天龙八部》里的山茶花,那爱屋及乌的王夫人,以及那景色怡人种满山茶花的曼陀山庄。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段誉和王夫人关于茶花的精彩对白:

         王夫人“呸”的一声,道:“这般难听,多半是你捏造出来的。这株花富丽堂皇,哪里像个落第秀才了?”段誉道:“夫人你倒数一数看,这株花的花朵共有几种颜色。”王夫人道:“我早数过了,至少也有十五六种。”段誉道:“一共是十七种颜色。大理有一种名种茶花,叫作‘十八学士’,那是天下的极品,一株上共开十八朵花,朵朵颜色不同,红的就是全红,紫的便是全紫,决无半分混杂。而且十八朵花形状朵朵不同,各有各的妙处,开时齐开,谢时齐谢,夫人可曾见过?”王夫人怔怔的听着,摇头道:“天下竟有这种茶花!我听也没听过。”

      段誉道:“比之‘十八学士’次一等的,‘十三太保’是十三朵不同颜色的花生于一株,‘八仙过海’是八朵异色同株,‘七仙女’是七朵,‘风尘三侠’是三朵, ‘二乔’是一红一白的两朵。这些茶花必须纯色,若是红中夹白,白中带紫,便是下品了。”王夫人不由得悠然神往,抬起了头,轻轻自言自语:“怎么他从来不跟我说。”

      书中这段话,引得许多人对大理茶花神往,其实金庸并非杜撰,大理的茶花确实有“十八学士”这一品种,美丽自然不用说。而文中的这些也只是大理茶花的沧海一粟,大理茶花品种繁多,行外人只是看到了这些茶花的美丽,行内人才知道这些茶花种植的辛酸与喜悦。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赏花,品茶,聊天……

      下面,咱们一起吟诗赏花呗......

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初见满城霞。

人人都道牡丹好,我说牡丹不及茶。

——郭沫若

《山茶花》唐  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唯丘翁。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苏轼《王伯所藏赵昌山茶》

《山茶》宋  陆游

雪裹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

凭阑叹息无人会,三十年前宴海云。

《山茶》宋  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苏辙

《山茶》   明  归有光

虽是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

《山茶》明  于若瀛

丹砂点雕蕊,经月独含苞。

既足风前态,还宜雪里娇。

《山茶花》清  段琦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红茶花》  唐  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蝶恋花•山茶花》 王安中【最早的茶花词】

巧剪明霞成片片,欲笑还颦,金蕊依稀见。

拾翠人寒妆易浅,浓香别注唇膏点。

竹雀喧喧烟岫远,晚色溟?六出花飞遍。

此际一枝红绿眩,画工难写银屏面。

《山茶花》宋  陆游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充一道映朝霞。

飘香送艳春多少,犹见真红耐久花。

《浣溪沙•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坠地,戏作》     辛弃疾

酒面低迷以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

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

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

瞥向绿珠楼下见,坠红。

《山茶》宋  苏轼

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

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

《十一月山茶》 唐  白居易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 

飘香送艳春多少,犹如真红耐久花。

《蝶恋花•山茶》  张炎

花占枝头?自焙。金汞初抽,火鼎铅华退。

还似瘢痕涂獭髓。胭脂淡?微酣醉。

数朵折来春槛外。欲染清香,只许梅相对。

不是临风珠蓓蕾。山童隔竹休敲碎。

《山茶》宋  陶弼

江南池馆厌深红,零落空山烟雨中。

却是北人偏爱惜,数枚和雪上屏风。

清•叶申芗《木兰花慢•红山茶》:

谱滇南花卉,

推第一、是山茶。

爱枝偃虬形。

苞含鹤顶,烘日蒸霞。

桠枝,高张火伞,

关粤姬、浑认木棉花。

叶幄垂垂绿重,

花房冉冉红遮。

仙葩,种数宝珠佳。

名并牡丹夸。

忆吟成百咏,

记称十绝,题遍风华。

生涯,天然烂漫,

自腊前、开放到春赊。

风定绛云不散,

月明?玉无瑕。

上阕从花、枝、叶各方面,描述了红山茶的美好特征。物体精工,语言丰美,想象丰富,设计奇特,可称之为妙品。

《山茶》宋  王之道

开花不与众芳期,先得江梅破白时。

犀甲鹤头微带雪,画屏曾见两三枝。

《题茶花园》  张大千

玉佩瑶光翠,归来油壁车。

不须烧凤烛,明镜艳朝霞。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李白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山茶花口占》  邓拓

红粉凝脂碧玉丛,淡妆浅笑对东风。

此生愿伴长春在,断骨留魂证苦衷。

《新植红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诗索之》  卢肇

最恨柴门一树花,便随香远逐香车。

花如解语犹应道:欺我郎君不在家。

《海榴》   温庭筠

海榴红似火,先解报春风。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

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郑驿多归思,相期一笑同。

《白山茶》 明  沈周

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

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红山茶》明  沈周

老叶经寒壮岁华,猩红点点雪中葩。

愿希葵藿倾忠胆,岂是争妍富贵家。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其二  宋  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支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山茶花》明  诗僧担当和尚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山茶》清  刘灏

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

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

《咏山茶》清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火色宁妨腊月寒,猩红高下压回栏。

滇中品有七十二,谁能一一取次看。

《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宋  范成大  

门巷欢呼十里村,腊前风物已知春。两年池上经行处,万里天边未去人。

客鬓花身俱岁晚,妆光酒色且时新。海云桥下溪如镜,休把冠巾照路尘。


推荐文章
评论(3)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