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华章——新乡历史文物展
牧野,河南省新乡市的别称,是史上的一个地名。
“ 新乡,大河环带,太行屏列,中土名区,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期开始,史前之共工所居,商之牧野,两周之鄘卫,汉唐之族群辐辏,宋、元、明、清之风流际会。地下文物与地上遗迹灿若群星,辉映千古,谱写出绵绵不绝的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
“子龙鼎,商代体积最大的园鼎。上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流入国外,2006年征回。”这里是复制品,之前在国博见到的原物。
商代兽面纹铜鼎
辉县褚丘1952年出土过一批商代文物,在这前后陆续都有发现,褚丘是与商王室有密切关系的重要所在地。
带有“聑斐妇婥”铭文的商代晚期青铜组器(共7件,下面介绍4件)
鼎(三级文物)。立耳、柱足,腹壁近直下部微鼓。
“聑斐妇婥”四字铭文
卣(一级文物),扁罐形卣,短直颈,颈部饰兽面纹,最大直径在腹中部,提梁两端为素环,矮圈足,盖一周饰云雷纹。
尊(一级文物),无肩,整体造型呈筒形。敞口,呈大喇叭形。中腰微鼓,鼓出部分略微靠下,一周饰兽面纹,间有扉棱。高圈足。
牛头爵(一级文物),盖端饰牛头,故名。宽流尖尾,底圆鼓,三棱锥足。有盖而无柱,盖端饰牛头,口鼻前突,叶状双耳,额顶双角向内弯曲,盖顶饰夔龙纹并有半圆形环。卵形腹,腹饰饕餮纹,龙首形鋬,三足微外撇。除盖内有铭四字,鋬内有铭二字。一般爵都不带盖,带盖爵非常少见,因而最为珍贵,为镇馆之宝。
三鸟铜尊(一级文物)。商代晚期,高16、腹围15.4、口径20、底径12.5厘米,辉县褚邱出土。侈口,束颈,口径略大于腹径。折肩,肩部一周铸有三只卧鸟,间饰夔龙纹。腹壁圆曲向底部内敛,腹部饰有兽面纹。高圈足,一周饰夔龙纹。
“戈”铜斝(二级文物)。商代晚期,通高33.4、口径20.5厘米,辉县褚邱出土。侈口,束腰。腹似分档鬲,双菌状高柱。半环形鋬,鋬首饰兽面。鋬内饰一铭文“戈”。柱形足。
“卫父己”铜觯(一级文物)。商代晚期,通高17.4、口径9.3×7.6、腹径9.6×8.3厘米,辉县出土。扁圆形,粗体,有盖,盖顶作菌状钮。束颈,鼓腹,腹径稍大于口径,高圈足略外撇。颈部和足部一周饰夔龙纹,腹部和盖面饰兽面纹。盖内壁饰“卫父己”三字铭文。
夔龙纹铜鼎(二级文物)。商代中期,通高20.6、口径15.7、腹径16厘米,辉县褚邱出土。立耳,柱足,侈口,口沿下饰有三对夔龙纹,龙首相对,各组间有扉棱。腹部一周饰有蝉纹,腹壁内部上侧饰有铭文亦或族徽。
绳纹提梁铜卣(一级文物),商,通高33.3、口径14.4×11.5、腹径22.8×16.9厘米,辉县褚邱出土。绳纹提梁两端作素面环,高圈足作阶状。盖钮饰四贝纹,盖上饰云雷纹,盖颈一周饰蝉纹,卣身颈部饰云雷纹和兽面纹,纹饰外围均匀分布一周圆圈纹。
兽面百乳铜簋(二级文物)。商代晚期,通高15.8、口径25、腹径21.8厘米,辉县褚邱出土。口沿外侈,腹壁稍微弯曲,腹径大致相等,腹部底内收。颈部一周饰有变形夔龙纹和云雷纹,云雷纹之间饰有兽面纹饰。腹部饰有云雷纹,云雷纹之间饰有乳钉纹。高圈足,一周饰云雷纹。
商代青玉鸮,和田青白玉料,油润压手,玉质极好,为籽料琢成。局部有老土红沁,深浅不一,层次分明。鸮,圆雕,作站立状,唇下垂, 目字形大眼,眼珠稍突出,双立耳, 小耳上竖。突胸,双翼并拢,短尾下垂,头顶饰一斜穿体呈圆形孔。胸饰羽毛纹,双翼、头背部皆饰云雷纹。此鸮为国家一级文物,镇馆之宝。
白陶象尊 商
铜内玉援戈 商
兽面纹穿带铜壶 商 辉县出土
几何图刻花灰陶豆 战国
贝纹铜敦 战国 辉县禇邱出土
兽面云雷纹铜簋 战国 辉县禇邱出土
彩绘茧形陶壶 汉 新乡北站区出土
鸡头铜盉 西汉
鎏金铜铺首衔环 汉
黄石菩萨造像 北魏
西明寺石刻造像复制品,上午刚刚去小宋佛村看过原物,感觉复制品尺寸小,线条呆滞和原物比形似神不似。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唐
该幢幢身为八棱柱体高1.70米,每边宽 0.20米,所刻经文,清晰可辨者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白玉鱼形坠 元
绿釉鸡冠瓷壶 辽
三彩瓷盘 宋 延津县文管所藏
潞王琴 明
明潞簡王朱常淓所制的琴,清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 朱常淓 ﹞性耽风雅,善鼓琴,制琴数百张传世,名‘潞琴’”,上篇提到过小潞王朱常淓的书法和印章。
王铎为小潞王祝寿诗牌 明
白玉雕板 明 潞王墓出土
透雕金圆牌 明 潞王墓出土
狮鈕寿山石印章 明
象牙人 明
“天地全神”木刻板 清
清代如意
六大镇馆之宝除了介绍的关羽像,牛头爵,青玉鸮还有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因书画馆未开放,里面还有二件镇馆之宝——赵孟頫行书条轴和水墨竹石兰图轴未能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