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豫冀津】抱犊寨和毗卢寺
矢力_2015 2020-03-19

坐公交2个小时来到石家庄东郊抱犊寨景区

抱犊寨不是一个村而是一座山,古名萆山,过去当地民众为避兵灾战乱,逃于萆山,山民抱牛犊登山,不幸坠崖而死,萆山遂改以抱犊为名。

抱犊山海拔580米,虽不算高但四周悬崖绝壁,山势陡峻,高高耸立。

缆车先翻过一座山才上升到抱犊山顶,回望登山步道和隔山谷相望的莲花山。

新建的长城和烽火台,让人感受曾经的兵家战场。

公元前204年汉将韩信曾于此萆山设伏、大破赵军,因而有韩信点将台和韩信祠。金末元初,恒山公武仙曾于此山屯兵建寨,抗击蒙古军队。

韩信祠

城墙环绕的山顶之地,平旷坦夷,草木繁茂,宛如世外桃源。

天门洞,洞内通顶。

山顶地下大堂内,石雕五百罗汉。

看着是九龙壁,但景点牌上名为千龙壁,细看照壁上面和两旁柱上都雕了大大小小龙,全算上,离千差的太远,称百龙壁贴切些。

壁的另一面“抱犊福地”,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题写。

山道通往仙人洞

“万联苑”三字石匾是由孔夫子第74代衍圣工孔德成的手书。门两侧的楹联,“书山探宝宝连宝,联海寻珍珍续珍”,河北省楹联学会会长张月中撰、书法家陶佛锡先生篆书。里面是楹联专题碑林。

连心亭

山上不时见到金雀花

下山前往下一站毗卢寺,到那需转几辆公交才能到达,先坐公交到鹿泉区,然后打车前往。

车停在靠近河边的马路上,往南有路障不让通行,毗卢寺离这里有4里路,在河岸边。

远远见到红色围墙,是毗卢寺。

过桥折返,很普通的山门,进到里面才感觉山门不在寺庙的中轴线上,原来1958修建石津灌渠,拆除了老的山门,原山门的位置就在现在围墙外的河渠上。

买好票,工作人员引领打开前后二座大殿的大门,待眼睛适应里面暗淡的光线,墙上呈现出的壁画图案,叹为观止,美到窒息。待工作人员锁上大门,殿外徘徊许久,不忍离去。

前殿释迦殿,始建于元,1999年揭顶大修。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后出抱夏。

殿内正中供奉的佛祖说法像为明代雕塑,佛像背后是一组美轮美奂的倒坐三大士悬塑,明代作品,从后抱夏木窗内能清晰观赏,国内少见,极具特色。

1958年修渠工人住宿此殿,凿墙开窗,又因靠近灌渠,墙体受潮致使殿内壁画受损脱落,图案难以辨认。

后殿为毗卢殿,殿前石碑林立,两棵苍劲的千年侧柏高耸,见证这座建于唐朝的寺庙苍幽久远的岁月。

这里集中的石碑有九通,明代5通,清乾隆2通,现代2通。

明嘉靖四年《真定府知府王滕为举保住持事石刻碑记》

明万历四十八年重修古刹殿宇石刻碑

毗卢殿,明代建筑,建在高一米的月台上,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前后有抱厦,平面呈十字形,形制特殊,俗称五花八角殿。

殿内供奉毗卢佛,为明代泥塑。堪称国宝的是四面墙上壁画,面积达120平方米,人物508位,描绘的是水陆道场画,南壁是儒教,北壁是佛教,东西壁是道教。每组画面都有清晰的标榜提名,画工精湛,采用工笔重彩沥粉贴金技法,画面无比华丽壮美。

殿内无法拍照,翻拍几张寺内所购的画册照片。

西壁南侧

西北壁

十六高僧等众

大笑明王虚空藏菩萨

毗卢殿后两通碑分列中轴线两旁,为明嘉靖十四年重修留下,二级文物。后为禅堂遗址,毁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最后一栋建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建,辟为文物展厅,周围集中收集了石刻碑碣。

室内重要的文物是这两尊石雕像,一男一女,裸体跪姿,戴有头冠,雕刻古朴简练,国家一级文物。

毗卢殿西侧,这棵粗壮干枯的树干冒出了新生枝干,开满了白色槐花,充满生机。

墙角开着黄蔷薇花

离开寺庙仍旧沿河渠南行,对岸成排泡桐树上盛开的花朵,一片紫色映入河中。

走4里路到路口,坐上公交回城。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