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豫冀津】河北博物院——壁画和陶瓷
矢力_2015 2020-03-25

       河北博物院建筑由南北两栋组成。坐公交到石家庄文化广场,面对的建筑是河北博物院的北区,建筑建于1968年,那年石家庄成为省会城市,这里是“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1982年,省博物馆由保定古莲花池院迁到这里。

建筑外观仿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式建筑,东西两侧墙面为巨型壁雕,一对神兽立于门前。(原型是中山王王厝墓出土的错银双翼铜神兽》

南面新建筑开工于2006年,2014年河北博物院揭牌,正式对外开放。新建筑周围环以高大的廊柱,与北区建筑形制和主色调相呼应。

馆内3层,大厅高大气派。

一楼有北朝壁画,名窑名瓷和曲阳石雕馆,石雕馆未开放。

先进入北朝壁画展厅,一般博物馆难以见到壁画,常设陈列更少,记得去陕博有唐代壁画馆,需事先预约付费才能见上。

河北南部是东魏和北齐的国都所在地,陆续发现了一批北朝皇室墓葬,这里展出了这些墓葬中出土的壁画原件6块、陶俑158件和按原件绘制的壁画摹本400余平方米。内容丰富,技艺高超,代表了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东魏茹茹公主墓

墓甬道门墙壁画摹本——朱雀,圆睛尖喙,口衔瑞草,展翅欲飞。两侧各一神兽。

西壁侍卫

北壁《侍奉图》中的侍女

东魏元祜墓

墓室东壁壁画——青龙

北齐文宣帝高洋墓,位于磁县湾漳村,1989年出土。

大门吏俑高1.4米,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大的陶俑。

骑马俑

仪仗俑

伎乐俑

高洋墓墓道呈斜坡状,在墓道两侧和底部地面都彩绘图案,面积约320平方米。

展馆内按墓道原样临摹的东壁壁画,长37米、最高点达8.4米,表现了53人组成的仪仗队列护送引导墓主人升天成仙的出行场景,气派非凡。

橱窗内成排的仪仗陶俑上画的是墓道西壁壁画线图,内容和东壁基本相同,唯一不同在西壁南端绘白虎,东壁则是青龙。

西壁仪仗人物,头戴漆纱笼冠,双手持节,面和手采用晕染法,衣服颜色鲜艳。

西壁壁画神兽

北齐高润墓

高润,高欢第十四子,墓在磁县东槐树村,1975年发掘。墓室北壁《坐帐图》,当中为高润,两侧各有1女5男。

北齐皇族高孝绪墓位于磁县刘庄村西,2009年发掘。墓道壁画保存完好,两侧绘有对称仪仗人物,每壁各13人。画面线条简练流畅,是古代疏体绘画的真实体现。

西壁仪仗人物3幅

进入《名窑名瓷》展厅

“河北在中国瓷器史上举足轻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商代,河北人就开始使用原始青瓷。至迟在北朝,河北人已在烧造瓷器。唐宋时期,河北系重要的瓷器产地,邢窑、定窑、磁州窑瓷器遍布国中,声名远播。元明清三代,河北地处京畿,因此,世界罕见的元瓷和明清官窑瓷器得以在河北流传收藏。”

北朝青瓷

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1948年景县封氏墓出土,7层莲瓣,繁缛华丽,整器采用浅刻、深雕、模印、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是北朝青瓷的极品。

青釉覆莲座烛台,北朝。河北境内南水北调文物发掘,2009年赞皇西高村赵郡李氏家族墓出土。蜡烛出现于东汉,这件可插5支蜡烛,极为罕见。

李氏家族墓另二件青瓷文物,多足砚和托盏。

河北古代四大名窑——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

邢窑

邢窑始烧于南北朝晚期,盛于唐,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唐代与越窑形成南青北白格局。

现存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辖内邱、临城两县境内。

白釉辟雍砚 隋 内丘西关出土

青釉埙 隋末唐初 内丘县关窑址出土

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 唐代 故城县出土

皮囊缝合痕,惟妙惟肖。

一佛二弟子佛龛 唐代 邢窑遗址出土

白釉双鱼穿带壶,晚唐五代,井陉县出土,属邢窑。

定窑

定窑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原属今定州市)的涧磁村、野北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唐代茶具

三彩塔式罐晚唐五代 曲阳县涧磁村出土

白釉兽足薰炉 北宋 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出土

白釉刻花龙首净瓶 北宋 定州市静志寺塔基出土 

龙首形短流,瓶身缠枝花卉,多层覆仰莲瓣。定窑大器少见,此瓶高达60.9厘米,为定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堪称国宝。

磁州窑接触较多,15年在嘉定博物馆看了“磁州古韵——邯郸市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瓷器展”特展,疫情前去过邯郸博物馆,里面有磁州窑瓷器陈列。磁州窑是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白地黑绘是其特色,黑白对比,强烈鲜明。

白釉黑彩牡丹芦雁图梅瓶 金代 献县出土

腹部绘六朵盛开的牡丹花,枝缠叶绕,富丽华贵。下部绘荷塘芦雁图,大雁信步苇丛,几点残荷点缀其间。纹饰绘、刻结合,先用黑彩涂染成形,再用尖锐工具划刻细部花纹,磁州窑的精品之作。

白釉黑彩孩儿鞠球纹枕 宋代 邢台市出土

童子头梳双丫辫,身着左衽交领长袖花衣,下穿肥裤,腰系带,正在摆臂伸腿踢球,生动传神。蹴鞠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战国策》上就有关于齐国临淄民间蹴鞠的记载,宋代更是城乡民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

白釉黑彩童子垂钓纹枕 金代

白釉黑彩诗文四系大瓶 元

腹部以褐彩行楷题诗一首:“落花时节水流香,送客归来笑一场。不锁草堂取乐去,野雀偷笔学题墙”

井陉窑

井陉窑遗址是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于1989年被发现后重见天日,2000年与邢窑、定窑、磁州窑并列为“河北四大古窑”。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

1995年,井陉河东坡村一次出土了完整的金代印花模子12件,图案各异,精美无比甚于出土的定窑模子。

三彩凤首壶 五代 井陉县出土

弧面圆盖,盖上贴塑凤眼、鼻梁及羽毛做成凤首形,凤头顶部做出一条弯曲的三彩长冠,活泼俏皮。通体以浅绿、翠绿为底,点棕黄、深褐和墨绿等花釉,色泽斑斓雅致。胎质疏松,色褐黄。

白釉戳印鹿纹枕 金代 

白釉点褐彩塔式罐 五代 井陉县出土

元代藏品,最为出彩的是1964年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出土的窑藏,11件瓷器,其中6件元青花,件件是国宝,下面是其中3件。

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 

这件盖罐采用彩绘、挖地、模印、贴塑等多种装饰技法,工艺难度大,传世数量少,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罕见的艺术珍品。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青花海水龙纹八棱梅瓶
器形高大,纹饰丰富,白地蓝花与蓝地白花相映成趣,釉色白中闪青。瓶身呈八棱形,盖为八棱云纽,盖的莲瓣内绘灵芝纹。身绘青花海水及火焰纹,海水中用留白手法饰游龙四条。

蓝釉金彩月影梅纹杯 元代

蓝釉瓷器存世量不足20件,描金器物更为罕见,为元代瓷器中的精品。

高丽青釉嵌彩飞鹤纹梅瓶 元代 石家庄市前太保村史天泽墓出土

青花龙纹食盒 元代 南皮县出土

白釉矾红彩八宝纹香炉 明宣德 廊坊市安次区出土

从南楼穿过阳光大厅进入北楼

北楼大厅

底楼临时展厅正在展出净慧长老在河北的图片展

匆匆略过,下午赶往平山县,明去天桂山游玩。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