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原声赏析

《哪吒之魔童降世》刷爆暑期档,网络上线后,更是热度不减。整部电影的配乐,与剧情、动作设计、画面、音效、角色配音一起,共同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炽热又深情,紧张又活泼的别样体验。让我们随着原声音符的跳动,重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之旅。

(非音乐类专业人士,文字间难免有错误纰漏,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首先说明,电影的配乐,与我们日常“听歌”的音乐作品,在编写创作上有较大的不同。电影配乐功能属性非常强,就是要配合电影的推进,烘托氛围,传递情绪,甚至是“无声”的台词,替角色们“发声”。为影视作品配乐非常辛苦,工作量巨大。影视配乐还有个类似“薛定谔”般的存在,介于“有”与“无”之间,某些段落它让你热泪盈眶,某些时候仿佛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要锦上添花,不喧宾夺主,尺度拿捏,全是功夫,妥妥的技术活。

目前公布的曲目数量和时长,都比我料想的要多,观影时并没有留意到,音乐原来铺地这么满,但这正说明了它的恰到好处。为此,作曲家朱云编老师特地赶赴匈牙利,邀请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参与录制。这张原声带,风格多变,融洽中西,既有交响乐的恢弘大气,又有新派民乐的丝丝入扣,还融合摇滚爵士等现代曲风,某些章节运作到中国传统的戏曲元素,来表现活泼跳跃。有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大量嵌入人声吟唱,其所占篇幅比例之大,在近些年中国电影配乐中,实属罕见。

吟唱往往没有歌词,却更加空灵纯粹,因为它可能是人类发明语言前,最朴实,却最有穿透力与感染力的歌唱方式。此前,人声吟唱大量出现和运用在宗教音乐中,有非常强烈的仪式感与神圣感。恰到好处的运用,能让听众有起鸡皮疙瘩的体验(这与吟唱的发音和共振方式有关)。哪吒的故事取自《封神演义》,这是一部与道教有关的小说。而哪吒这个人物跟佛教也颇有渊源,因此大量人声吟唱用,也可谓有本可依。

 

  1. 元始天尊收复混元珠交给太乙人

时长:03:42。电影开篇至片名字幕出现间使用的配乐,贯穿整个电影的开端,一上来就风格多样,通过音乐给人物定基调,角色们的专属旋律,也可管中窥豹。

一记大镲,划破天际,“混元珠”率先登场。弦乐组带来有压迫感的低音旋律,这是具备“毁天灭地”特质的混元珠在蓄力;而后铜管组却让曲风突变,紧张中突然出现了跳脱的活泼感,正是形象颠覆的太二真人初登场;再来一记镲声,弦乐与铜管合奏,混元珠变身,与太乙和申公豹的对立冲突,一触即发。紧接着,出现电音音效,随后是强烈的大鼓鼓点。打击乐、弦乐、铜管乐,合体齐发,第一次共同奏响了那段主旋律,这也哪吒的个人专属旋律,在之后,它以多种变奏形式,贯穿电影配乐始终。

这时,弦乐节奏越来越快,鼓声也如闷雷,似乎势不可挡。但很快,仿佛泄气的音效出现了,没等我们反应过来,二胡合着古琴声,带来完全不同的曲风,仙风道骨的萧声,在中国民乐烘托的氛围中,由远及近,与前面西洋的弦乐,仿佛隔空对垒。此后,浓郁宗教氛围的吟唱出现,编钟的空灵也飘荡在萧声中。毫无疑问,这是元始天尊的处变不惊与四两拨千斤。

此后,这段配乐进入尾声,人声吟唱和弦乐回归大气平和,却也暗藏高潮。忽然,一把唢呐,平地起高楼,不由分说地再次响起哪吒的主旋律,配合电影里硕大的片头——《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说,瞬间俘获了观众的心,真一秒注入灵魂。整首配乐完结于大鼓声中,与开场大镲,皆为打击乐器,呼应的有头有尾。

都说唢呐是“乐器流氓”,音色十分有领略性,能从你出生吹到你头七。可不,电影里,哪吒还没出生,唢呐就在响,最后天雷来了,哪吒肉身不再仅剩魂魄,结尾定格霸气一笑,它还继续吹。“乐器流氓”代言“混世魔童”,绝配!!!

 

2. 李靖殷夫人女娲庙求子遇太乙

时长0:16,非常浓郁的民乐中国风,依旧以镲声作为起始,琵琶、笛、筝等乐器和鸣,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之后,这段旋律被反复使用,在殷夫人生产村民赶来祝贺,哪吒回忆小时候前半段的欢乐出逃时,都再次出现过,可以理解为哪吒幼年期仅有短暂美好片段的专属旋律。

 

3. 申公豹的阴谋

时长01:31。第一个音符出现,听众就知道,要搞事情了。编曲上是民乐与西洋乐的混编,带有悬疑色彩的筝,配合着低沉的弦乐,加上随后进入的铜管乐,营造山雨欲来之感。略有停顿后,一把小提琴和一把二胡的二重奏搭配,将悬疑变成了忧愤,似乎也预示着哪吒的命运将被篡改。而后音乐回到弦乐齐拉,且节奏越来越快,终结于一记定音闷鼓,木已成舟。

 

4. 李家仆人被贴上傀儡符

时长01:06,曲调风格,基本是《申公豹的阴谋》的延续,但节奏加快,前段强化铜管,弦乐组的中低音声部(大号、圆号、低音提琴等),中段密集鼓声推高紧张情绪,铜管的高音(小号)出现,最后还利用电音音效,模拟魔丸被投入法阵后,四散为恶灵之魂,飞入殷夫人生产哪吒的房间,一切已无法挽回。

 

5. 别怕,娘在这

时长01:19,曲目叫《别怕,娘在这》,其实爹也在。

回归中国民乐风格的编曲,弦乐托底,二胡拉弦的忧悲,与琵琶轮指营造的垂泪感,丝丝入扣,百转千回。此后的配乐中,每当李靖、殷夫人夫妇二人,与哪吒舐犊情深,或家人连心的场景出现,二胡或琵琶,亦或者类似的旋律就会以变奏形式响起,仿佛这两种乐器就分别是李靖与殷夫人的化身,述说着父母对于孩子最无私,最深沉的爱。整首曲子完结于悠扬的萧声中,带着些许期许,“别伤害我的孩子···”,“放心,有我在,孩儿不会有事···”,却更有化不开的隐忧······

 

其实,二胡在整个原声配乐中,出场频率非常高。我特意去留意了朱云编老师网易云音乐的个人简介——“七岁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二胡、高胡和板胡,十一岁连夺香港校际音乐节二胡深造组,高胡深造组和板胡深造组三项冠军,史无前例”。用太乙真人的原话就是:“我滴个乖乖,天纵奇才啊!”所以,我在猜,配乐中的二胡演奏是否就是朱老师本人呢?哈哈~

 

6. 不成功···便成仁,敖丙诞生

时长01:42,曲风带有强烈的宗教仪式感,龙宫主旋律上线。低沉弦乐引入之后,零星铃声散落期间。而后令人毛骨悚然的低声吟唱出现,听者仿佛置身法阵之中,又好似幽怨的低鸣,述说着不甘与屈辱。吟唱间,还穿插着细微破裂摩擦的音效。在鼓与镲声后,曲调转为舒缓,钢琴的单音符震动,带着长长的尾音,像水中腾起的泡沫,美丽却短暂。

在电影里,龙宫不再有龙王与众虾兵蟹将们饮酒作乐的盛景,而是被天庭法阵镇压于海底的铁锁炼狱。敖丙,在全体龙族的翘首与注视中出世,他是压抑中诞生的希望,却如那尾段中的钢琴声一样,美好易碎。

 

7. 李靖与太乙真人向天尊寻求解救之法

时长01:54,配乐完全紧贴剧情,可谓一波三折,开头仙风道骨,中间好似唱戏,最后就问看过电影的你,哭不哭。

音乐开头继续使用前面配乐中,天尊的专属萧声。突然画风一转,原来是小云云在戏弄太乙,中国传统戏曲配乐中常常出现的梆子、锣鼓、三弦等元素,甚至还有口技声,造跳脱活泼的喜感,跟前面曲风刚好是强烈的反差。如果要在“生旦净末丑”里,给小云云选一个来唱,那非丑角莫属(但不可以小看丑角哦,因为在戏曲里,丑角是祖师爷。而小云云后来给李靖的东西,也成了关键道具)。之后,画风再转,低音圆号渡后,亲情线专属旋律,变奏响起,人声吟唱合着竖琴,将李靖心中的绝望蔓延开去。

 

8. 哪吒与殷夫人踢毽子

时长01:18,整段剧情非常戏剧化,配乐对剧情的踩点也极其精准。

上来,就是哪吒的踢毽子绝技,欢乐的戏曲元素又上线了,快板、京鼓、镲片、锣,感觉仿佛舞狮大赛开始了(你还别说,哪吒那炫酷的闪转腾挪,其实跟南狮很多动作挺相似的,毽子就好比是南狮里的那个绣球)。接着,急促的琵琶扫弦,颇有种“十面埋伏”的风声鹤唳,结果范还没起,就听到了长号模拟出的泄气感,这是怎么了?弦乐中,琵琶声再次出现,这回是轮指弹奏的亲情线固定旋律。琵琶多变,可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段刚好对应殷夫人准备接哪吒的毽子却被嵌进墙里,漫头大汗却依旧陪着儿子不肯休息,正如我前面所说,琵琶就是殷夫人的代言。

可殷夫人肩负守卫重任,分身乏术的她不得不无奈的再次食言,披上披风,投入战斗。这段配乐的最后,定音鼓一响,交响乐就营造出人物五味杂陈的内心,后来这段旋律也反复出现,通过音乐牵动观众的心。

 

9.结界兽打架

时长:01:16,两个铁憨憨终于拥有了专属音乐,注定很欢乐。前半段,木鱼、三弦,甚至还有古琴,和号声一起,混搭出明明是神兽却不太聪明亚子的滑稽感。后半段,在木琴(可能是马林巴琴)营造的狡黠质感中,结界兽中了吒儿的“反间计”,旋律突然变得非常轻快,两只铁憨憨“泰山压顶...乌龙摆尾...海底捞月...仙人摘葡萄...”,跳起了欢乐的“圆舞曲”。

 

10. 小爷哪吒出巡

“藏好了吗?”

“啊,又逃出来啦!!!!”

时长01:19,陈塘关小霸王炸街了(话说这曲名起的真形象直白)!在开场诡异音效后,鼓声合着号声,用最简单的旋律一遍遍重复推高,营造最魔头的威仪感,声音要响,鼓声要振(如果你跟我一样,看过IMAX和杜比全景厅,就能直观的感受当时音乐通过地面传到脚底板,再经由后背到达天灵盖的感觉),闲杂人等,速速回避(但其实回避也没用,后面都能找出来,哈哈哈哈!)。整段旋律与之前全片开场时,混元珠发怒变身的配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短暂停顿后,哪吒的专属战斗旋律,变奏出现,在原有交响乐的基础上,节奏加快,强化军鼓的使用,让曲子清晰明快,干净利落,极富表现力。这首“出巡曲”的最后,没有一味的往“街霸”的喧嚣上靠,反而收回到提琴和木琴勾勒的跳脱与狡黠感上,仿佛在谋划着什么。

(话说,明年年会,我好想拿这首曲子,做领导嘉宾登台的音乐哦,嘿嘿嘿~~~)

 

11. 伏魔帮被哪吒作弄

时长02:33,果不其然,前面那首结尾处缘何“狡黠”,这首就给出了答案,简直是全片最欢乐的配乐,风格和故事情节高度一致,就是“闹着玩”,怎么开心怎么整。

为此,朱云编老师选择了节奏韵律极强,让人听到就忍不住想摇摆身体,随着音符跳动的爵士乐曲风,通过爵士鼓、萨克斯、簧管、号等乐器的配合,特别的以爵士鼓为代表的打击乐,鼓面、镲片、鼓槌之间变化多段的组合敲击方式,创作出活力四射的欢快音乐。同时,配器以爵士乐乐器为主,但编曲和旋律上依旧保留着浓郁的民乐戏曲氛围,皮中有稳,稳里带逗。其实我们的民乐完全可以很新潮,很时尚,这种新派民乐曲调混搭爵士风,绝了!(其实这首曲子完全可以去配个《猫和老鼠》,妥妥地合适杰瑞戏弄汤姆啊,我都能脑补画面了~)

 

12. 殷夫人得知哪吒活不过三年

时长01:26,舐犊情深的旋律再次缓缓袭来,与前面的《别怕,娘在这》,呼应并延续。这一次二胡独扛起了主旋律,绝望无助的伤感情绪,被渲染至无以复加。

“这,有必要吗?这么折腾...最后的日子让他开开心心岂不更好?”
“你也不想吒儿死了都被人当妖怪吧...”

我前面曾分析过,二胡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父亲李靖。虽然是母亲殷夫人在表达“这种结果当初也不是没想过,都尽力了···”的绝望,但李靖却坚持要教哪吒斩妖除魔。编曲配器使用,某种意义上,也剧透了父亲真正的选择。

 

13. 很玄幻,不科学

时长0:41,曲名完美契合了这段旋律的“精分”气质。

虽然时间不长,但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三种风格,承担着电影中至关重要的转场重任。音乐起始,锣鼓、扬琴、大小镲与小提琴的配合,俏皮活泼,通过简短跳跃的音符,衬托吒儿“六亲不认”的步伐,精准踩点。一记大镲过后,是有滑行质感的氛围电音,令我们和哪吒一样,头晕目眩,不知所以。尚未等我们反应过来,人声吟唱一出,配合镜头180旋转,一下鸡皮疙瘩起了,山河社稷图的近景、中景、远景依次切换(当时电影院全是一片“哇!!!”),这个转场+配乐,真的太赞啦!!!BGM上也顺利衔接之后的遨游仙境。

 

14. 山河社稷图之遨游仙境

时长01:53,这整段的场景、分镜、动作、配乐设计,融合在一起,共同成就了中国动画的高光时刻!!!它的存在,力证“电影,特别是动画电影,以它无疑匹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当之无愧地成为造梦的工具”,无论是5岁,15岁,25岁,35岁,45岁,55岁,都不约而同,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影屏幕,生怕错过了什么细节。你们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观众不知道的?好想有一天也能在山河社稷图主题公园里,遨游仙境!

山河社稷图里美轮美奂、精彩刺激、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剧情里也几乎没有台词,就是让观众充分沉浸享受,所以配乐上也是“大音希声”,化繁为简,更多的是在做“减法”,没有复杂“炫技”的编排。交响乐营造的全场弧形声道,加上人声吟唱的“双剑合璧”,让音乐充满穿透力与感染力。前半段用弦乐组快速又高频的拉弦,将太乙真人带着哪吒仿佛“云霄飞车”般的滑行,烘托地愈发刺激得劲。中间二人落入莲花池后,换做悠扬婉转的萧声,节奏张弛有度。之后通过反复的吟唱,再次推高情绪,使得音乐、画面、动作的变化频率,几乎与观众的呼吸、心跳频率趋于一致,高低起伏,产生的“共鸣”足够让观众震撼与感动。整个过程,观众就是哪吒,又惊又喜,天真烂漫的童心,一瞬间被唤醒(哪吒坐在莲花里伸手去碰头顶的水柱时,我也好像摸啊,感觉有风吹过我的脑门···)。

 

15.哪吒回忆小时候

时长01:19,是一首旋律重新组合与变奏的配乐,情绪分两段。上半段,哪吒回忆小时候出逃,带着与管家捉迷藏的兴奋和欢乐,且第一次收到除父母以外,其他人送的礼物和邀约——踢毽子,这整段几乎就是《李靖殷夫人女娲庙求子遇太乙》的旋律变奏,带着特有的欢乐与童真。

但哪吒肉乎乎小脸上挂着的笑容,是那么短暂的,琵琶的星星点点瞬间把情绪拉低,之后二胡加入,李靖殷夫人与哪吒的,专属舐犊情深旋律,再次袭来,这段旋律“出镜率”非常高,之后《哪吒是我儿》和《今天是我的生辰宴,都不许哭哦》也均有出现,堪称“催泪标配”。配乐上,也顺利衔接和预告夫妻二人之后的“灵珠双簧”,皆是对幼子的浓浓爱意与不舍。

 

16. 哪吒模拟打白骨精

时长01:26,严格意义上说,这首曲子才是哪吒的第一首战斗配乐(虽然是模拟,虽然中间的猪火轮倒带声,一秒破功,23333~),因为前面无论是混元珠时期,还是“小爷出巡”,音乐中都带着浓烈的“熊孩子”气质和诡异的破坏力,这里就不同了,几乎就没前奏或引入,而是毫不客气地“直奔主题”,上来就是“硬刚”,调子很简单,但快节奏的拉弦,高频率的重复,鼓点不断推高;一大锣鼓声为界,中间部分通过琵琶的轮指,以及一些板类的民乐打击乐器,过渡到电音的倒带声,灵巧中透着“笑果”;再来大鼓激扬,回到战斗主旋律上,令曲子头尾呼应,特别是强有力的人声吟唱,进一步烘托了哪吒急于展示自我,渴求获得认可的内心写照。

 

17. 哪吒追击海夜叉

 时长01:09,又是一首个性鲜明的战斗曲,音乐类型和元素极其丰富,民乐、交响乐、人声吟唱,甚至还有摇滚乐,让整段音乐既层次分明,又高度融合,极富感染力。

引入部分是一段鼓声,但音色偏闷,仿佛蓄势待发。后以锣鼓声为令,之后大镲、小镲,各类鼓,与管弦乐一起,组成激昂的进攻旋律。其中,镲、锣、钹等金属类打击乐的使用,非常好地模拟了哪吒追赶海夜叉快速又灵动的脚步特征,节奏韵律感极强,的确是有四两拨千斤的妙笔生花。而其中弦乐+电音,营造的划音,则仿佛是海夜叉的化水逃窜,很有画面感。

中段开始进人声吟唱,但起初还不明显,音量比较小,隐藏在打击乐和管弦乐中。音乐短暂停顿后,吟唱持续蓄力,中间每一记大镲声,吟唱就仿佛紧张般的又变强一次,且越来越急促,几乎中间连换气和喘息声都没有。这段吟唱刚好对应的剧情是——海夜叉躲入渔民存水的大缸,哪吒又急于寻找,不由怒火中烧,砸烂水缸,使用控火术逼其就范。音乐设计上很好地展现了哪吒“急于求成”,想证明自己,却因缺乏实战经验,被“耍”的恼羞成怒。

尾声,战斗主旋律再次响起,唢呐依旧以它不可抵挡之势,吹响继续进攻战斗,电影画面也进入海夜叉逃离水缸区,哪吒沿途追击,不断火拼的镜头。在最结尾处,依稀能听到电吉他的声响,这个旋律在之后哪吒脱离乾坤圈,变身时还再次出现。

 

18. 哪吒敖丙大战海夜叉

时长01:59。也就是说,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依次囊括:敖丙登场,制服海夜叉,二人首度交手,海夜叉制造泡泡阵,敖丙再出手后被石化等,数段剧情的起伏变化与镜头切换,由此可见整部《哪吒之魔童降世》讲故事的节奏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原声配乐方面,紧跟剧情,做到了同步同时。首先是敖丙“从天而降”,使用了与元始天尊初登场时,类似的萧声,来烘托飘逸的灵动,用配乐语言,点明了敖丙灵珠的身份。但很快,曲风一转,萧声尚未隐去,低音部的弦乐组和管乐,就拉响了大战的先行序幕。伴随沉闷的爆裂音效,急速的拉弦,是敖丙三下五除二,将海夜叉打趴下。而后绵长的锣鼓声,2次强行了中断弦乐(这个设计太妙了),似有不服、不甘之意,正是二人的两番试探。之后,配乐进入战斗专属旋律,哪吒与敖丙,掀了披风,开始正面硬刚。而这期间,配乐是一个“双峰单谷”设置,前后两段高峰为战斗专属旋律,而波谷则用频率很高,但音强不大的打击乐+弦乐,垫住托底,是海夜叉在玩阴招,伺机部下泡泡阵。在音乐尾声,响起了多次出现的“阴谋”专属旋律,低音提琴与木管配合,加上非常轻的人声吟唱,将情绪气氛又拉入低潮,敖丙虽救出小妹,却无奈中计石化。

 

19. 敖丙转啊转

时长0:52,整张专辑中,最直观的曲名,没有之一。

一看名字,就知道这说的是哪一段剧情,堪称全片名场面之一。虽然叫《敖丙转啊转》,也仅仅有50多秒,依旧包含两段剧情,分别是海夜叉吹泡泡形成环形屏障,哪吒灵机一动,使用“敖丙牌手持风扇”,此等“重型武器”,打地他落花流水,哈哈哈!

音乐开场是爆破音效,进入主旋律后,管弦乐与打击乐轮番出动,而其中的马林巴琴,跳跃的轻音很好的模拟了泡泡飞舞在质感。高潮段落弦乐的高速拉弦,铜管组积极配合,能体会到《野蜂飞舞》的质感,相当过瘾。之后打击组殿后,军鼓引着节奏,小镲再次四两拨千斤,仿佛哪吒小jiojio快速移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海夜叉打趴到跪地求饶。

 

《野蜂飞舞》,又名《大黄蜂的飞行》,是俄罗斯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名曲之一,由于此曲的旋律极快,后人常选用此曲,作为展示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技巧的固定曲目,拼的全是手速,可谓“炫技专享”,也是许多乐手的“噩梦”。国内外很多的艺术家,都演绎过它,也曾多次被搬上屏幕,比如电影《青蜂侠》、《不能说的秘密》等,作为其影视配乐。而近期最为观众熟知的,就是电影《闪光少女》中,民乐与西洋乐PK的经典戏码,斗乐高潮段落的混战,正是《野蜂飞舞》。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链接欣赏:

https://music.163.com/#/song?id=496382041(电影《闪光少女》OST 《破壁战歌》)

有趣的是,这段斗乐最后“唢呐一出,谁与争锋”,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在配乐上,也选择了唢呐,作为哪吒的音乐代言,真真是坐实唢呐“乐器流氓”,“无冕之王”的头衔(艺术家们的英雄所见略同)。

此外,之后四人夺笔大战的配乐《山河设计图里打斗》中,类似《野蜂飞舞》高速旋律再次响起,且比《敖丙转啊转》更嗨更炸裂,可谓又“野”又“疯”,整段场景+配乐,堪称“中国动画电影动作设计NO.1”,实至名归!

 

20. 轻柔的按摩和拍打加快毛孔吸收

时长0:28,这首乐曲小品,再一次让我们见识了,交响乐“不正经”起来,会有多皮。

打击乐的妙用,与弦乐的轻巧拉弓,让配乐跳跃灵动。实际上这段旋律,在前面的《很玄幻,不科学》中间就已经出现过了,此处为变奏,配器略有不同。前面是衬托吒儿“六亲不认”的步伐,这里则是模拟按摩和拍打。前者演绎时,小擦的打击调性非常突出,而这首则换成了木琴,乐器风格上更“轻柔”些,让人光听见音乐就能立马联想到这段爆笑的电影画面。

 

21. 村民误会哪吒

时长01:23。这首以及下面那首《李靖和殷夫人赶到》,在BGM的拟音效果上,相当突出。《村民误会哪吒》可以分为两段,先是村民赶到误会哪吒,之后是哪吒被激怒暴走。在赶到和误会的阶段,作曲非常简练,没有复杂的旋律,但节奏很快,弦乐一遍一遍地重复,鼓声不绝,来模拟村民步伐的来势汹汹,不由分说,很好地烘托被误解的压迫气氛。进入哪吒暴走剧情后,基本以爆破的音效为主,而且左右声道、声场也都有切换与变化(建议佩戴耳机鉴赏),配合剧情中的分镜头和慢镜头,来展现哪吒被激怒后,他身为“魔丸”的杀戮特质。同样是打斗,这里的配乐,与前面追击海夜叉,敖丙转啊转,甚至更早的模拟打白骨精,风格都完全不同。

 

22. 李靖和殷夫人赶到

时长0:56,虽然不到一分钟,但前半段的用弦乐(小提琴)、鼓、锣、木琴等乐器,模拟李靖与殷夫人策马扬鞭赶到的马蹄声,扬起沙石拍打地面的音效,都非常惊艳,延续了前面《村名误会哪吒》的紧张与压迫感。而后,则改由大提琴、中提琴等低中音部,刻画夫妇二人,特别是其实一下就明白真相的父亲李靖,在面对孩子遭遇误解后,那种无法辩白的无奈与痛苦,而且音乐结束也十分突然,那种委屈,全融在了配乐中。

 

23. 龙宫天牢

时长02:29,又一首龙宫专属配乐,细节上,与前面的《不成功···便成仁,敖丙诞生》,有诸多呼应之处,笼罩着神秘、诡异的气氛,人声吟唱带来浓烈的仪式性与敬畏感。这段正是电影中,敖丙得知龙族面对的是:“美其名曰龙宫,实则是天牢”的残酷现实。他尚未从交到朋友的喜悦中缓过神来,就可以预见将来必定“拔刀相向”的困境,复杂的心境也在这段配乐的尾声部分,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呈现。

管弦乐引入,有一组提琴的旋律,从头至尾,一直快速拉弦,没有间断过,极大地烘托着压抑氛围。在音乐的中段,人声吟唱、鼓声、锣声、低音号声、镲片声,细碎的破碎音效,缠绕在一起,音乐营造出低气压感,沉重而又叫人无处可逃。在配乐的最后,再次出现钢琴的单音符震动,声音很轻、很远、很缓慢,仿佛一不小心就会碎掉的水晶之音,这仿佛就是未谙世事的少年敖丙,内心的挣扎与低吟(在《不成功···便成仁,敖丙诞生》中,亦有钢琴,可以说是他的乐器代言)。而这纯净之音,最后被湮没在前面提到的,从头至尾,一直未间断的弦乐旋律中,就似敖丙被桎梏在龙族命运的枷锁之中,无法“发声”。

 

24. 最后的日子,让哪吒儿开心吧

时长0:53,类亲情专属旋律,变奏来袭,可以说是对之前《殷夫人得知哪吒活不过三年》的呼应。低音部的弦乐铺垫,较之之前配乐表达时使用琵琶与二胡,这里则换成了萧,在体现悲伤的同时,更加绵长婉转,细节处,还有类似竖琴的音色在点缀,余韵悠长,有一种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的,浓浓眷恋与不舍。单听音乐,有一种送别时,远行者渐行渐远,而故人站在原地,泪眼婆娑的画面感。而电影里,这段配乐刚好也契合殷夫人、太乙真人望着李靖,准备去挨家挨户磕头求参加生辰宴而远去的背影,而泪眼婆娑者,换成了我们。

 

25. 敖丙拥有万龙甲

时长01:58。敖丙拥有万龙甲的段落,绝对是电影里,排的上号的“大场面”。视觉和特效上,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细腻唯美,但与之前的山河社稷图,之后的火莲融冰,情绪氛围上完全不同,没有喜,没有燃,有的是在压抑中积蓄力量。这段情节,在整部电影有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通过“万龙甲”,将敖丙肩负的龙族重任,具象化,并在最后哪吒、敖丙二人终极PK和共赴天劫时,作为“打破枷锁”,呈现出来。所以,“敖丙拥有万龙甲”的配乐,需要兼顾压抑、痛苦、纠结(敖丙内心),又得有的孤注一掷、绝处逢生(龙族期待),展现个体细腻与族群震撼的矛盾性。

最终的交响乐,成功地渲染、烘托了镜头语言。开端,低音部的弦乐组引入后,出现了极短的一段小提琴独奏,但很快湮没在诡异的萧声中,这段音乐痛苦、悲怆,就像敖丙的内心独白。之后,铜管类(各种号)+打击乐器(锣、鼓等),开始营造压抑气氛,密集的紧迫感,扑面而来。然后,人声吟唱再次出现,而且愈来愈强。但这里的人声,跟前面的,还不一样,感觉是有词的,听起来特别像念咒语(虽然听不懂),特别是最后敖丙龙鳞加身,那一个光波裂开,完美对接人声制高点,在影院(特别是IMAX,全景杜比厅)中观赏,极其震撼。最终,整段配乐结束在高速的弦乐中,孤注一掷,一触即发······

 

26. 申公豹告诉哪吒真相

时长0:18,很简短,其实是一段组合旋律变奏,开场是一段经过音效处理的电吉他声效,就是申公豹在烟雾中,突然出现在哪吒的房间里。而后,哪吒高喊“哪来的妖怪”,挥棒就打,音乐也就进入了哪吒的专属战斗旋律。

其实一直以来,哪吒都笃定自己“灵珠”的身份,记得师父太乙真人说过的,“灵珠是元始天尊布在人间的秘密武器,将来要担负替天行道的重任···”,他也才会在打败海夜叉后,说出“替天行道是使命,斩妖除魔我最擅长”这样的台词,也会在这里申公豹莫名现身后,不由分说,上来就打,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如此一来,申公豹要告诉实情,冲击可想而知。

 

27. 哪吒的生辰宴

时长0:42,某种意义上也是变奏与混编,特别是这段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旋律在《申公豹的阴谋》中就有出现,能够听出明显的“阴谋”气质,特别是琵琶、镲片的运用,营造诡谲鹤唳之感(大镲声,刚好踩点那记雷声,哪吒一脸怒气地站在门前)。音乐中段,在弦乐引领的同时,用听起来非常“蒙”的鼓声,模拟哪吒的脚步声,展示沉默与压抑,蓄力爆发。

 

28. 太乙真人将火尖枪和混天绫送给哪吒

时长0:52,但饺子导演没有急于立马让哪吒“暴走”,因为铺垫还没有完成。

从《村民误会哪吒》开始,连接数段极其压抑的配乐之后,观众终于迎来了,转换成欢快节奏和与旋律的配乐,也算是可以暂时喘口气(我赏析写到这,也是才缓口气,前面几段压抑的段落,都得反复听,听得我都快抑郁了···)。整段情节的画面与配乐,都是在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版《哪吒闹海》经典场景的致敬与重现。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剧情里,我们感受师父太乙真人对哪吒的宠溺;剧情外,勾连起中国动画电影的传承与延续,都是非常令人感动的段落。

79版《哪吒闹海》,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座高峰,其中的配乐也堪称经典。到了魔童这里,朱云编老师延续了浓郁的中国曲风,琵琶轮指颇有气势的开场后,交响乐的弦乐组和中国民乐乐器配合,弦乐用简练但不断重复的旋律,营造“炫技”的热烈气氛,打击乐(特别的中国鼓和大镲,有气势)则负责踩点火尖枪每个拟人“杂耍”般武术动作的打、挑、拨、转等等。连师父那个非常有灵性的口哨声也没落下,风火轮变身之后,弦乐变得愈发欢愉跳跃,在后半段二胡也加入进来,一改之前配乐中压抑的气质,变得绵长柔和(我个人还认为,这可能也预示着二胡所代表的父亲李靖,即将上线。看到儿子的成长,他内心其实也是欣慰的。音乐有时候能表达的情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最后,笛子营造清亮欢乐的旋律,一记锣声,音乐定格在哪吒驾上风火轮,空中巡游,师父欣慰大笑中。

 

30. 李靖送平安符

时长1:30。统浏全片,此处其实是整部电影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至此之后,整个剧情进入高能快车道,矛盾被放大激化。更重要的,这里还是亲情线最为重要伏笔处之一。

配乐上,继续使用亲情主旋律变奏,前面曾使用过的萧、琵琶、二胡,这些表达舐犊情深的乐器,悉数通通,依次登场,将亲情线索在《别怕,娘在》段落就铺垫上的情绪,到《殷夫人得知哪吒活不过三年》又进一步夯实的感情,从《李靖送平安符》开始逐步外化(到后面的《哪吒是我儿》和《今天是我的生辰宴,谁也不许哭哦》,彻底爆发),因为前两首表面上是在写娘,其实爹一直隐藏着自己深情,剧情中分别对应李靖曾经的誓言与熟虑——“有我在,孩儿不会有事!”,“我不想他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生,你也不想吒儿死了,都被人当妖怪吧···”,配乐上完美铺垫衔接剧情,情绪表达一脉相承,旋律设计悠长婉转。

在《李靖送平安符》的最后,情绪急转直下,弦乐和低音部的号声,彻底颠覆了前面的感情表达,音乐变得充满压迫感和对立性,正是之后哪吒挣脱乾坤圈,开始变身暴走的过渡。

 

31. 日月同生千灵重元 天地无量乾坤圈 急急如律令

时长1:35,高能战歌之一,哪吒入魔变身曲。

其实整个原声中,正儿八经能算是哪吒个人战歌曲目,我个人认为只有三首——前面的《哪吒追海夜叉》,这里的《日月同生千灵重元 天地无量乾坤圈 急急如律令》,以及最高潮的《哪吒大战敖丙》。因为其他地方不是模拟,就是他在闹着玩,唯有这三处,真刀真枪,并无收敛,全心投入。而且这三首,无一例外,都使用了人声吟唱,且各具特色,分别是哪吒第一次实战,无法克制魔丸本性入魔,以及成长顿悟后,做自己的英雄,拯救陈塘关。

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三首战歌就是——《哪吒追海夜叉》很“躁”,《日月同生千灵重元 天地无量乾坤圈 急急如律令》很“邪”,《哪吒大战敖丙》很“燃”。“躁”,是急躁,追海夜叉时,哪吒急于证明自己,行为冲动急躁;最后大战,他已经成长,整个音乐都是燃情热血;唯独这里,他完全入魔,配乐对应哪吒的行为,充满邪魅的气质,叫人欲罢不能。

配乐是从强烈的电音音效开始的,整个效果特别有“疾风骤雨”之感,让你仿佛置身于龙卷风的风暴中,正是对应哪吒解开乾坤圈后,升腾起巨大的冲击波。镜头一切,当哪吒“变身”后,整个人悬浮在半空中时,气势磅礴的人声吟唱+大交响乐团的组合,强势来袭!营造恢弘史诗感的同时,凸显了魔丸“毁天灭地”的杀戮气质(这段旋律在之后的《哪吒大战敖丙》再次出现,配器换成了电吉他)。整个人声吟唱共有3段,每次分别以大镲声间隔,一次比一次强。这三段吟唱刚好对应电影里的三个分镜:入魔白眼状态的哪吒睁眼(超A的近景特写)——悬浮空中的身形姿态(大全景)——村民的反应,尖叫逃跑(中景),画面跟音乐,严丝合缝。

而垫在期间,作为托底的弦乐和鼓声,也愈发密集与激烈,最后直接以鼓声作为哪吒攻击村民的“发令枪”。高速的弦乐,密集的鼓点,特别是军鼓那又脆又亮,极富穿透力的音色,不断重复推高同一段旋律,展示哪吒的战斗实力,也营造出哪吒与父亲李靖对峙时,那种扣人心弦的紧张感。最后音乐回归比较“诡异”的音效,为之后镜头切到申公豹与敖丙的对话,衔接过渡。

 

32. 申公豹的诡计

时长1:46,又一首申公豹的专属BGM,在专属配乐方面,申公公力压太二真人一筹,哈哈~

但围绕申公豹的,不是“阴谋”,就是“诡计”。相较前面《申公豹的阴谋》,编写上还有规则的旋律节奏存在,感知上基本没有不适感。但到了《申公豹的诡计》,大部分篇幅呈现给听众的感受,就是“混乱、嘈杂”,听的人很心慌,会有想逃离的感觉,甚至可能有生理不适(为了赏析,我多听了几遍,真的是耳朵疼,音乐赏析博主真心不容易,还不快夸我~)。

但此“乱”非彼“乱”,我认为朱云编老师就是用这种听似“毫无美感”的配乐,来映衬当时混乱的局面。生辰宴上,哪吒入魔,所有人乱作一团;躲在山顶的敖丙,看着好友失智,五味杂陈、心乱如麻。乐团的低音部乐器(低音提琴、低音的号等),再次让我们见识到,交响乐拥有多么宽广的可能性,在营造诡异气氛上,依旧当仁不让,这些乐器的碰撞,就像人物的内心挣扎一样。因为在这个段落里,申公豹第一次袒露了那么多“阴谋诡计”背后,真正的缘由,出现了“秒变豹子头”和说出“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的经典台词,这一前一后,两个名场面。配乐在完全不抢戏的情况下,暗合人物的内心,在结尾处,突然出现的小提琴(这个是高音部的乐器),显得跟之前的配乐“背道而驰”,也暗示敖丙自我选择的开始。

 

33.哪吒失去理智打人,敖丙相救

时长1:32,是哪吒与敖丙PK 的序曲。相当爽的一段配乐,因为三段式的结构,分段描摹两个人物的行为特征,用音符变化的奇妙魔法,写意地刻画二人的对峙。

  1. 延续《日月同生千灵重元 天地无量乾坤圈 急急如律令》的音乐风格,用人声吟唱+交响乐,通过节奏极快的拉弦,密集的鼓点,继续演奏属于“魔丸哪吒”的战歌。特别第一章接近尾声时,人声吟唱愈发高亢,一刻未停且越来越快的弦乐,将哪吒要将火尖枪扔向自己父亲李靖的紧张氛围,推上顶点;

  2.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弦乐和人声突然收住,伴随爆炸音效,曲风突变,音乐节拍完全不同。以定音鼓为引入,交响乐团的铜管组用浑厚的音色,营造“天降神兵”的稳重感和安全感。烟火散去,敖丙站立于尘嚣中,音乐配合他不紧不慢地用冰锤融化绑在李靖身上的混天绫的动作,凸显他相对持重沉稳的性格。用音乐烘托和树立敖丙“出手相助”的正面形象,与后面“黑化”的配乐,形成反差和对比;

  3. 入魔的哪吒意识到“对手”的出现(却无法与“唯一的朋友”相认),整首配音的最后,直接回归到了哪吒的专属战斗主旋律,开打!

我们在之前的配乐中,无数次地听到这个旋律的各种变奏版本,这段的特色是在除鼓声外,还能依稀听到木琴的音色,不同于之前硬碰硬,“直奔主题”的火爆破坏感,反而透着灵动。其实这倒是反过来非常贴合当时观众的观感和心理活动——“啊,灵珠魔丸要PK啦”,内心可能还暗自兴奋,怀有期待。我甚至觉得,这四两拨千斤的木琴声,打破第四面墙,是在描摹观众的心跳,朱老师,你可太会啊!!!(彩虹屁,吹起来~)

 

34. 太乙收伏哪吒

时长0:56,时长虽不长,却暗藏玄机。

虽然曲名叫《太乙收伏哪吒》,但实际上前半部分的篇幅,还是在配合哪吒与敖丙对抗的剧情。上一首《哪吒失去理智打人,敖丙相救》尾声的木琴,依旧在延续,既让对战的配乐富余变化(不仅仅只有弦乐和鼓声),还仍旧非常贴观众心跳波动的频率(观感特别赞!)。之后木琴声隐去,弦乐+鼓声越来越快,延续《日月同生 千灵重元 天地无量乾坤圈急急如律令》就开始的紧张旋律,观众会感觉手心冒汗。

音乐进入高潮部分,人声吟唱再次出现,画面正是乾坤圈再次套住入魔的哪吒,他奋力抵抗,却无济于事的段落。之前在《日月同生千灵重元 天地无量乾坤圈 急急如律令》中,哪吒脱离乾坤圈时出现过人声吟唱,这里在被套住,也同样配了吟唱,剧情与音乐都完成了一次前呼后应。

而且这里人声吟唱的旋律和节奏,在之后《魔丸灵珠共同对抗天劫》的高潮段落(也就是他们发现合力可以对抗天雷,并奋力抵挡,炸出球形闪电的时候),再次出现。我个人将其理解为象征着“挣脱与对抗”。第一次挣脱乾坤圈,有点知道命运真相后的“破罐子破摔”,而到了对抗天劫,就成为了有意识地选择,与命运对抗。从“无意识”的魔,到“有选择”的人,音乐也助力了角色自我价值地真正释放。

 

35. 敖丙想活埋陈塘关

时长1:01,敖丙“黑化”曲。

但这个“黑化曲”并没有妖邪气,取而代之是压迫感。配乐上用重低音的铜管类乐器+人声吟唱,营造出一种“乌云压顶”的气场。间歇出现的鼓声,像一双看不见的手,一步一步推着敖丙走向奔溃的边缘。

有意思的是,这段配乐大约0:24秒开始,持续约4-5秒的旋律,居然是最前面,整个OST专辑的第一首《元始天尊收复混元珠交给太乙人》当中,元始天尊出现时,那略带仙气旋律的变奏(大约02:00左右,大家可以仔细认真的辨认一下)。这个设计非常意思,在一曲“黑化曲”里,保留原始的“初心”状态,既紧贴剧情,点明敖丙的灵珠身份,又让这段旋律在之后被越来越强,象征着龙宫中喋喋不休期许和叮嘱的人声吟唱,所取代,并淹没。音乐仿佛有绘画的力量,营造的意向像极了——原本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被暗黑的物质、磁场,裹挟着,侵蚀着,拉扯着,碎裂、污染,失去了原本的光与纯。这,就是敖丙内心的挣扎与煎熬。

 

像这样的细节设计,只能在听原声纯音乐时,才会被挖掘和感知到,也才更会赞叹于作曲朱云编老师的独具匠心与呕心沥血。这些看起来非常细碎,毫不起眼的设计,就像隐藏在地表下的宝石,你需要剥离掉剧情、画面、台词的干扰,静静地聆听纯音乐,又必须对剧情、画面、台词了如指掌,才能真正寻找和发掘到这些瑰宝。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做原声音乐赏析的初心与努力的方向,探宝、寻宝、鉴宝、惜宝···

 

35. 哪吒是我儿

时长1:31,高虐章节,编剧导演饺子埋下地最大伏笔,而且猝不及防,成就全片最大的泪点。

延续着舐犊情深的主旋律,可以说前面几首类似曲子的铺垫,都是为了这首《哪吒是我儿》的集中情绪爆发与宣泄。编曲上,基本遵循“低-高-低”的设计:

第一部分,用婉转的弦乐,包括低音提琴+竖琴,衬着琵琶的拨弦,缓缓地倒叙,回溯李靖、太乙,找天尊解咒未果的后续,这是音乐在蓄力,给观众酝酿情绪的时间。第一段临近尾声时,编曲上加入人声吟唱,并有笛箫声加持,正是李靖内心所思所想地表达,“我心已决”;之后,吟唱和笛箫隐去,弦乐节奏加快,并且由低音转向高音,第二章节的高潮即将来到。

一声清亮的笛声,划破天际,如黎明的光束透过黑夜的浓雾。而这声笛声,对接的画面,正是李靖那句“他是我儿```”的情绪制高点,饺子作为编剧,在这里揭开了全片最大的谜团,一片赤忱的舐犊情深,而朱云编老师就用这笛声,不由分说地彻底吹翻了我们的天灵盖,一秒颅内高潮!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看多少遍电影,还是多少次听到这段旋律的这个位置,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起鸡皮疙瘩,从头顶到脚跟,都是过电一样的酥麻。当然,配乐中不是笛箫“孤军奋战”,实际上这段中的弦乐和人声吟唱,一直持续给饱满的情绪流“供能”,让乐曲与故事情节画面完美契合,收割了无数眼泪。

结尾部分,音乐呼应开头,回归悠扬婉转地弦乐,余韵悠长。

   哪吒得知平安符真相回来拯救陈塘关

时长1:29,哪吒“王者归来”,大战前的序曲。

乐曲开头,衔接敖丙冰镇陈塘关的紧张情绪,继续用高频拉弦+高速打击乐,反复推高紧迫感。短暂停顿后,密集地鼓声宣告得知平安符真相的哪吒,“王者归来”。而配乐就是,哪吒首次挣脱乾坤圈变身时,《日月同生 千灵重元 天地无量乾坤圈 急急如律令》的主旋律(人声吟唱依旧震撼),一次“入魔”,一次即将“成仙”,这样的呼应,不可谓不过瘾。

就在哪吒混天绫绕身,火尖枪秒回手中时,配乐并没有简单重复之前的旋律,而是更快地进入“对战”状态,甚至吟唱还没结束,激烈的鼓声就“迫不及待”要“取而代之”,焦灼感溢于言表。之后紧接的一段,是《哪吒失去理智打人,敖丙相救》中,二人相向而立,准备PK时,配乐的变奏,对决一触即发。果然,立马地,哪吒专属战斗旋律,强势回归,锣、鼓、镲等一系列打击乐器,将灵动又充满活力的哪吒,再次送回我们面前。而较之前面《哪吒追海夜叉》结尾处的心浮气躁,这里变奏,好像节奏放缓了半拍,感受更加自信稳健,在得知父亲的一份苦心后,哪吒成长了。

 

34.    真假哪吒

时长2:18。可为啥叫《真假哪吒》?申公豹不是主角就不配拥有姓名吗?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拥有姓名,哈哈哈~(开玩笑啦,其实申公公的专属BGM还不少的)

全片来看,《真假哪吒》这段的剧情属于过渡段落,承接哪吒回归后的打斗,但又给之后山河社稷图里的爆笑打斗铺垫,因此配乐激扬明快,但不过分强调和渲染紧张感,让打击乐为主导的BGM与搞笑的打斗画面,形成一种反差萌。

开场继续短平快,大鼓,锣,号等,与弦乐一起营造战斗氛围,不时出现的二胡声,让音乐富有变化。这种谱曲方式,在整张配乐里出现了多次,从《敖丙转啊转》,到《真假哪吒》,最终在紧接着的《山河社稷图里打斗》中达到最高潮。

之后吟唱一出,气氛一转,经过处理的高速电音弦乐,拉起了紧张感。我个人特别喜欢之后的一小节,重复了三次的鼓声的那段(0:48-0:54),十分妙的拟音效果,完美地契合电影里,哪吒、敖丙、申公豹在烟雾中疾行,又不得不突然“刹车”犹疑的“笑果”(拟音也是朱云编老师的强项,此前《李靖和殷夫人赶到》开头,用弦乐惟妙惟肖地模拟马蹄声,也是很绝)。

接着,音乐回到之前的短平快,但明显加速,打击乐与弦乐有种明显地对抗感(这段旋律在后面《山河社稷图里打斗》中,以更加“炫技”的方式,再次惊艳全场)。尾声段落,铜管组也加入混战,以低沉的音色,与弦乐组、打击乐组,分庭抗衡。整段BGM最后完结于较为诡异的气氛中,为之后全片最为爆笑的章节,构建反向铺垫。

 

38.    山河社稷图里打斗

时长3:10,整个43首原声带中,时长之最,足见整段戏份的重量。高潮迭起,妙趣横生的配乐,与四人夺笔一镜到底的流畅打斗,以及三维弹球的爆笑设计,共同成就了中国动画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绝对的高光时刻和高能名场面。

配乐方面,交响乐团演奏的,类似《野蜂飞舞》般炫技的高速旋律章节,让我们再次见识了交响乐又“野”又“疯”的另一幅面孔。而冻成冰球的四人,你来我往,试图夺笔的段落,民乐则以四两拨千斤的姿态,疯狂挑逗着观众的笑肌,就像被挠了胳肢窝,不由自主地陷入前仰后合。

开篇就不由分说,在弦乐为主导的节奏里,铜管和琵琶都不甘示弱,在前几个小节的尾部,琵琶的轮指强势抓耳,小号也急于踩点。接踵而至的鼓声,滚滚而来,0:25秒之后,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高潮,让交响乐团像“插上了电板”一样,It`s Show Time!其实乐队的音场已经十分强大了,但音乐里还是加入了人声吟唱(把耳机音量调大可以听到),使用令人不明觉厉的,像咒语般念唱,不断推高情绪。而后,“野蜂飞舞”般的绚烂弦乐,激昂的鼓点和锣声,几乎接管了旋律,与银幕上一气呵成的打斗动作设计,共同在观众脑中的兴奋G点上,疯狂地“跳踢踏舞”,也正是电影里,四人瀑布前抢笔的互不相让。

当争抢进入焦灼,四人缠斗之时,一声锣,合着指点江山笔落下,不仅一下敲醒了刚才还处在“癫狂”状态的观众,更像摔跤比赛里的中场锣,第一小节暂告一段落,蛮力无法“分出胜负”,接下来得靠“巧取”!果不其然,提琴们轻轻点拨,合着木琴的星星点点,连号手也大气不敢出,只蹦出一个个的单音节,小心翼翼间,却无比滑稽。还是琵琶,耐不住蠢蠢欲动的手指,轮指一出,弦乐这才反应过来,试探着节奏加快。要说这一锤定音的,还得是鼓!几记闷鼓之后,弦乐又跃跃欲试了,号声也找到感觉。配乐完美契合四人冰球状态时的“你来我往”。

当我们以为大战一触即发之刻,却出现了一阵泄气般的音效,原来抢到笔还不行,得会画啊!虽然以鼓为令,音乐回到了前面高潮时的旋律和节奏,但观众的感受却天差地别:那步步紧逼的大鼓声,就好似大地山谷裂开时的震天动地,一刻不停的弦乐像湍急的河水,把四人“冰球”冲地东倒西歪。而音频高潮段落,铜铃声出现的位置(02:24-02:30),应该就是电影正片里,三维弹球音效加持的地方,也是导演饺子在如此激烈对抗中,为观众准备的,最大笑果(真有许多观众是冲着这段,反复走进电影院)!一气呵成的画面,与跌宕起伏的配乐,珠联璧合,无懈可击。

同时,为了更好地衔接之后哪吒与敖丙的巅峰对决,《山河社稷图里打斗》的结尾部分还无缝对接了,四人“出图”之后,哪吒与申公豹的一番僵持,用的就是哪吒专属战斗旋律的变奏,并在此之后,氛围急转直下。受惊的敖丙,下意识地袭击了李靖与殷夫人,幸亏哪吒拦下,但大战已不可避免,尾声的弦乐,奏出的是无尽的变数。

 

(未完待续···)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