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的导演孙海鹏,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有信心观众会被两点打动:一是舞狮这项传统文化艺术,二是情感,希望把普通人的情感呈现得非常动人。很显然,团队做到,《雄狮少年》“后劲大”的原因之一,便是那充沛、动人、细腻的,不曾被艰辛生活尘土掩盖的,熠熠生辉、历久弥坚的情感,属于那些奋力一跃,又汇入洪流的,所有平凡普通,却顶天立地的,无名之人。这些人,是你,是我,是TA,是每一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
(当然很多描绘其实是穿插的,不再额外分开列举,感谢你能读完~)
虽然电影一直在表现少年成长、逆袭、奋斗的情节,但铺垫在这其中的,深沉又波涛汹涌的,是永恒的亲情。可以说,亲情是一条永恒的情感线,牵引着阿娟一步步向前。
阿娟最初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可能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可能他的梦想又很简单,甚至简单到令人心疼,见父母、见想见的人,他曾经不止一次在佛前许愿,但又一次次的失望。我甚至觉得他喜欢看舞狮,也许就因为那是爸妈带他去的,他去看舞狮的时候,能够感觉父母就在他的身边,所以当年那张看舞狮的合影,一直伴随着他。舞狮只是一个载体,真正的纽带或许不是舞狮,而是亲情,是那种最纯粹、最质朴,血浓于水的至亲之情。
电话中那句,“你好好读书,我好好挣钱”;儿子在老家练舞狮,爸爸在高楼林立的缝隙间看见舞狮的心电感应;妈妈电话中的叮嘱,阿娟瞬间的潸然泪下,无需多言,这些我们可能是最熟悉的对话和场景,可以顷刻间让我们鼻头一酸,喉间沙哑。一直以来,在阿娟的心目中,亲情和家人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作为留守儿童,他想去广州比赛,也是想见父母;父亲出事之后,他第一时间选择撑起这个家;最后,面对擎天柱,他问阿猫,“你相信奇迹吗”。之前,他哭着问佛,“你能不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有奇迹”,佛没有回答,因为“求神无用”。这一刻,他选择了去挑战,不是许愿,而是全力以赴,“求神不如求己”,内心的倔强和不甘,变成了奋力的狮吼。最后一跃时,他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第一次带他看舞狮时,将他架上肩膀的那一刻。父亲彼时说到,“你看”,儿子此刻心中默念,“你看”——
那一刻,是父亲最有力量的一刻,那一刻,父亲就在他身边,那一刻,舞狮的种子深种,那一刻,奇迹已然初现。是啊,那一刻,父亲说“我们的祖先,戴上威风凛凛的狮头,驱赶年兽,也驱散我们心中的恐惧”,是啊,那一刻,阿娟戴上狮头,用勇气,驱散了心中的恐惧,一跃而起上,拥抱奇迹!
2. 阿娟,阿猫,阿狗与师父
如果说,亲情让我们走得很稳,那么友情,则让我们走得更远。
当从前总需要人救的阿狗,第一个察觉,并机敏果断地跳入水池中,扶住摇摇欲坠的擎天柱;当以往聒噪,总想着“舞狮有什么绝招”的阿猫,精疲力尽之际,面对“助一臂之力”的恳求,只需一个点头,便可再次拼尽所有。在师父回忆片段的闪回里,那些是雨中送别的不舍与希冀,是初尝胜利喜悦的意气风发,是刻苦训练的挥汗如雨,是当年蹲在自家咸鱼铺前,那最初的模样,那眼神纯良,那前路有光。
就像那首燃炸的片尾曲,《莫欺少年穷》中唱到的,“莫愁前路呀无知己,就算上刀山也要接过火炬”,三个小伙伴,正是从师父的手中,接过舞狮的这把“火炬”,上桩下桩,上山下山,聚是一团火,散亦遥相望,重逢会有时,终待故人归!
当三个小伙伴背着咸鱼,追着师父的小电驴,在夕阳下奔跑,配上fly away(纸飞机)的音乐,不知令多少人艳羡。或许连阿猫、阿狗自己也说不清楚,为啥要跟着阿娟,追着咸鱼强练舞狮?可这却是更多普通人的模样,无法清晰地描摹最初的梦想,梦想是在追寻和努力的过程中,渐渐清晰的,每个平凡的普通人,都要追求和享受高光时刻的权利,因为我们都想,“赢一次”!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会记得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因为踏实走出的每一步,都算数!当我们唏嘘阿娟在广州艰难的打工经历时,也不会忽略,阿猫阿狗已经在师父的带领下,同频感受着讨生活的不易。在电影有限的篇幅里,当阿娟带着狮头,霸气地奔袭到舞狮大赛现场时,镜头同样不吝惜地给到了阿猫和阿狗,是阿狗一夫当关,用旗杆挡住后面追上的队伍,给阿猫争取更换狮头的时间;长板凳阵对决后,又是阿狗第一时间,用胶带修补被无极狮队队长踢坏的狮头。当阿娟投入地观察先登上高桩阵的对手时,是阿猫及时发现了他流血不止的,受伤的右脚。这就是细节,我们的阿猫阿狗不是“工具人”,他们是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可唤之为“伙伴”,“兄弟”的莫逆之交。从被师父取笑“能把秤踩废”,到稳稳搭桥,支撑师父再现当年的风采,从爱抖脚的轻浮毛躁,到能托起师父凌空翻身,助力阿娟最后一跃,阿猫阿狗完成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你相信奇迹吗?我们创造了奇迹!”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电影里有两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一是阿娟重返赛场后,第一时间给师父奉茶,而后是阿娟上高桩前,跪在师父面前,师父轻抚狮头的那句叮嘱,“去做一头雄狮吧”。“奉茶”与“跪礼”,恰恰是传统拜师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阿娟三人是偷偷拜师,留下了遗憾。而电影的后半段,主创用最自然、最不动声色的方式,将仪式感自然嵌到剧情中,弥补了遗憾,更将动人的师徒情谊,融入一杯茶,一跪礼,那是融入骨髓的,尊师重道的坚守与传承。
阿娟、阿猫、阿狗无疑是幸运的,他们的生命中遇到了师父,那个教会他们各自技法,告诉他们“雄狮就要战斗到底”的严师,那个同样身体力行,教会他们“别认”的前辈,那个喊出“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我们永远要做一头雄狮”的领路人。有意思的是,全片几乎所有这样的台词,都出自师父之口(包括我很喜欢的,“人生就像舞狮,上山下山,阿娟有自己的路要走”),这个曾经被生活磨去棱角,放下狮头,泯然众人的“少年”,终究还是找回了“少年气”,并用他对人生的体悟与洞察,深深影响着后继者。师父无疑也是幸运的,没有人永远年轻,却永远都有人年轻着,三个小家伙的意外闯入,让那几乎能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再次拥有了热血澎湃与豪情万丈的可能性。片中,师父有两处愣神和两次湿了眼眶,既是呼应,更是升华:一次是夕阳下,阿娟发出“不想像烂泥一样被踩在脚下”的怒吼后,强哥一刹那的沉默;而后,是面对徒弟说出“师父,你说过,雄狮要战斗到底”的一时无言,两次都在劝他放弃,两次都被眼前的少年打动。“师父也谢谢你们!”没错,徒弟们在没有自己陪伴的预赛时,迎难而上,在最终的高桩阵前毫不退缩,哪怕是擎天柱,也要“犯傻”一跃。两代人,一条心,桩阵或许有长短,擎天柱亦有高低,而人生前路漫漫,我们会带上这份勇敢,这份敬畏,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即使依旧要面对生活的捶打,我们亦可以高高跃起,又稳稳落下。
3. 师父与师娘
“阿珍爱上了阿强,在一个舞狮大赛的广场,狮头从头顶飞过,欢呼也划破那长空,虽然说人生并没有那么顺意,但是爱情确实让生活更加美丽~”
师父还有一大幸运,那就是他遇到了师娘。我们会记得那句“我后悔”,那句“我爱你”,也不会忘了“是啊,我也很怀念那个时候”和“你扫扫左边第二个柜子”。我在婚礼上亲自舞狮,只为博你,嫣然一笑;我在婚礼上拍案而起,只因为你,不容指摘。我见证你熠熠发光的时刻,我陪伴你柴米油盐的生活,我拽着你回归平凡的人生,我也希望你不要忘记光辉的岁月。师娘不舍得扔掉的仅仅是当年的舞狮队服吗?不,是那美好的时光,是值得一生回味的,是属于他俩的独家记忆。
当师父说,自己也没有跳过去擎天柱时,当师母说,我不准你再做那些危险的动作,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是当年的阿强,热血澎湃,也尝试去跳擎天柱,却没能成功,重伤落地,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的阿珍,只得劝说丈夫放弃舞狮?拿起狮头,是期待你一直开心,放下狮头,也希望你不再流泪。上山下山,拿起放下,重要的不是头衔,不是荣耀,是你,一直陪在我身边。后悔或不后悔,都随风而去,唯有爱,历久弥坚…
4. 阿娟与阿娟
她是他的舞狮侠女,他是她的小猫骑士:
她戴上狮头,腾挪翻飞,为他抢回唯一的新年红包,他骑着二八大杠,左闪右突,带她赴一场红艳明媚的木棉花海;
她是送他狮头,问他是否听见心中有一声咆哮的领路人,他是接过她的狮头,努力找到心中的鼓点,褪去胆怯,勇敢去做一头雄狮的传承者;
她是雨夜里为他捡起掉落的包裹,又载着他去目的地的人,他是坐在车上局促不安,欲言又止,窘迫万分到无法解开安全带的人;她是留下一抹微笑与鼓励,驱车远去的故人,他是站在原地叹息,不禁扇自己一耳光的傻瓜;
上一秒,她是重逢时忍不住兴奋挥手的明媚少女,下一秒,他是将所有心事都藏进一朵木棉的失落少年;
最后,她是为他奋力击鼓,携众人之声威,祝君出战的侠士,他是带着她送的狮头,一跃而起,身披英雄之花,创造奇迹的勇者;
她叫许娟然,他叫刘家娟,他们都是阿娟…
他们互为“镜像”,仿佛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没有人知道,抱着狮头,于山顶远望的娟然,当下是何等的思绪万千,担任推广大使的她,在送出狮头的那一刻,不得不“下山”。“娟然站在那里,转身望去,满眼却是自己当年的样子”,与她对视的,那张胆怯,困惑,迷茫的脸,是否就如那时,刚接触舞狮的自己?作为女性,她在舞狮道路上曾经面对的困难、挑战、不解,想必更大,她如何认定阿娟就一定可以呢?难道仅仅因为冥冥中的同名,和被木棉花砸中的“天选”吗?会不会是这位“小猫骑士”带着她左闪右突,一路狂奔时所展示的灵活、机敏与不服输呢?“好吧,我的小猫骑士,戴上我的狮头,去做一头真正的雄狮吧!”
“她为什么认为我可以?仅仅因为一朵木棉吗?”不知道,阿娟在心中是否曾这样问过自己?娟然留给阿娟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狮头,一句提问,一张海报,或一个挥手的美丽身影。祠堂前,阿娟面对壮成的挤兑,只说“自己是玩玩而已”,会不会在他之前的认知中,舞狮的人都是像陈家村的他们那样,高大壮实,自己没有机会。但娟然出现了,一个看似纤细、柔弱的少女,却用灵巧、机敏、上下翻飞的身法,将昔日交横跋扈者,整得暴跳如雷。不知是否从那一刻起,阿娟看到了舞狮的另一种可能性?或许,对阿娟来说,娟然亦是一朵从天而降的木棉花,砸中了他…
电影里,阿娟与阿娟相遇的三幕设计,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初遇的患难之交,再见时难掩陌路,重逢后顷刻间的兴奋到失落,再到惺惺相惜,将这段属于阿娟的朦胧情愫,描摹地既美好又克制。每一幕都贡献了极其细腻又真挚写实的情感细节和故事亮点:如风单车时的明媚绚烂,雨夜重逢处的一声叹息,决赛高桩前的振奋鼓点。落跑时,水塘上的倒影,颠簸时两人一瞬间的四目相对;娟然车中,阿娟欲言又止时,后视镜中映出的侧脸;大赛现场,看到娟然身边男生后,那朵无法送达的木棉花的特写镜头,所有分镜和拍摄角度的设计,生动、传神、精准、克制,并一直延续到彩蛋中,阿娟上海宿舍墙壁上的合照,床沿上挂着的,原本是娟然车上的狮头挂件,都不禁令人感慨这世界,相遇相逢之美好,加油阿娟,加油,阿娟们!
5. 强仔咸鱼狮队和他们的对手们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摘自《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阿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路见不平,舞狮相助,并赠以狮头的娟然;他们经过指点,找到了大隐隐于市的昔日“活狮子”强哥和刀子嘴豆腐心的师母,夫妻俩倾囊相助,言传身教,薪火相传;强仔咸鱼狮队也是幸运的,因为前进路上的对手,亦是动力的助燃剂。壮成哥的陈家村醒狮队,一个身体力行告诉你,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不认,不认自己是“废材”,用精湛的技法和不俗的能力去证明自己,才会赢得真正尊重的对手。尊重你的热爱,敬畏你的热爱,为了热爱拼尽全力,即使是对手,也会毫不迟疑地站出来,为你击鼓助威,与你勠力同心!
最后舞狮大赛,水上浮台抢地青的环节,阿娟先用狮头表情镇住,再将对手踢下水的战术,有没有很眼熟?有没有想起之前,他们和微笑狮队的那次圆桌对阵?我一直认为,那场比试是师父有意为之,即让对手喂招,更是挫挫锐气,让他们保持清醒。微笑狮队成员的身形,和阿娟他们比较一致,甚至更偏小巧,不靠力量,多为灵活的身形和凌厉的脚法。圆桌上几脚,就让阿娟他们招架不住。而且妥妥的笑面虎,懂得用表情玩心理压制。这些全部是要学的,可以说,师父为他们精心挑选了一个对手,师夷长技以制夷。后来,强仔咸鱼狮队不仅在预选赛中,战胜了昔日的对手,还将这种凌厉的腿法和气势压制,转化为了自己的打法和优势。
无极狮队,大赛的终极对手,霸气、多金,还下手狠(虽然可能不是故意的)。电影刷过多次之后,我常在想,强仔咸鱼狮队与无极狮队的对决,是否也映射着阿娟与现实的对抗。现实啊,这个无情的对手,“就是不知道缺多少才可怕”,相比之下,阿娟贫苦,被霸凌欺负,伤口还被雪上加霜得又踩一脚,可——“我不是废物”!就像壮成哥那句“我大意了,没有闪”,生活对我们的重锤,往往也是这般的猝不及防,可阿娟依旧会自信地主动行礼,全力以赴,就如他毅然担起家庭的重负,勇敢走入汹涌的人潮。长板凳阵前,即使被当头一击,也会马上迎头赶上,也是阿娟在关键时刻,将挂着青的竹竿踢倒,创造出倒挂金钩的机会,才抢得一线生机。一切未将我们打倒的事物,终将使我们强大,因为我们正在逐渐学会,于生活的钢铁丛林中,拥抱那从缝隙间透出的,倔强又耀眼的一束光,追着光、抓住光、成为光…
所以,最后的最后,阿娟他们的对手,是无极?是擎天柱?又或者是他们自己?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鼓点一直在心中响起,一刻不停!
6. 刘家娟与刘家娟
刘家娟在树下,尴尬地对女孩说,“我不会舞狮…”
刘家娟在屋顶上,哭着对伙伴说,“其实我们可以再试一次…”
刘家娟在木棉树下,疑惑地问少女,“我可以吗?”
刘家娟在高桩阵前,坚毅地回师父,“我可以的!”
刘家娟在电话里,调皮地对母亲说,“我已经十八了,明年换我去打工!”
刘家娟在电话前,强忍泪水,对母亲说,“我长这么大了,养家糊口没问题…”
刘家娟说,“难道就没有一次机会,证明我们生来不是被人像烂泥一样踩在脚下!”
刘家娟说,“我不是废物!”
刘家娟在佛像前哭泣,“你能不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有奇迹?”
刘家娟在擎天柱前凝望,“你相信奇迹吗?”
刘家娟说,“师父,山路望不到头,我只能往前走了…”
刘家娟说,“师父,你说过,雄狮要战斗到底!”
2005年的阿娟18岁,那么2022年的他,即将35岁,三十而立的阿娟,还会时常在心中听到那一声咆哮吗?祝愿他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