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厨师老董
锲而不舍 2020-03-07

厨师老董

  大四上半年,开始实习。师范大学,实习当然是教学。过去实习很轻松,就是找个附近的中学教一个多月学,拿个实习的鉴定上交就完事了,个别学生不去教学就能通过关系拿个鉴定回来。为了提高实习质量,那年我们学校进行了改革,和北方一个边远、落后的地市签订了合同,分到该市各县、乡的中学“真刀真枪”地实习半年,而他们那里确实也很缺教师,教育水平也低。我和四个同学被分到该市最偏远的县高中。说是县高中,其实学校并不在县城,而是在距离县城五公里的一个小村子旁边。实习半年,除了教学无事可做,倍感寂寞。在寂寞中,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就是学校的厨师老董。

  厨师老董是个和蔼的好心人,快50岁了,见人总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在学校和村里人缘都很好。我们到的县是全国的贫困县,特别是一到冬天,基本上很少吃到蔬菜,净是冬瓜。老董见到我们几个,总是一脸歉意:“让娃们受苦了,你们在南方主要吃大米。我们这里就不行。”厨房偶尔蒸回卤面,老董总是给我们多盛肉丁。他有个绰号“泽制片”,因为不时看一回电影,偶尔上演印度、日本等国的影片,老董把译制片总念成“泽制片”。我们去了给他纠正过,但他一如既往。久而久之,就成了他的绰号,有人喊“老泽”,他也总是无意识地爽快答应一声。

  但和蔼的老董也和我们红着脸“辩论”过一次。那一次,他路过教室,偶尔听到我们历史系的同学讲课,说“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甚至不抗日。”中午吃饭时他和那位同学“杠”上了,举着断了一根手指的右手“争论”:“谁说国民党不抗日,我就当过国民党的兵,右手断了一手指,就是打日本时断的。”我问他,在哪里打的仗。他粗声粗气回答:“山东,台儿庄。”不久,学校演电影《血战台儿庄》,我看到老董一边看一边抹泪。后来得知,老董确实参加过抗战,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俘虏,在部队干起了伙夫,解放后回的老家。学校看他会做饭,就让他来当了厨师,算临时工。

  这些见过的“外面的世界”老董从来不“炫耀”,他经常“自豪”的是他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学习很优秀,都在市里读中学。为供孩子读书,老董省吃俭用,还经常“拉窟窿”。有人劝他,让一个孩子留家里吧,全部负担太困难了。当时许多孩子都是因家庭困难辍学的。但见过“大世面”的老董十分“固执”,实质上是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坚决不让孩子辍学。他有一句口头语:“就是扒房子也要让孩子念书。”大学毕业三年后,全省的高考录取在我工作的城市进行,老董没打招呼就找到我,让我托人问问儿子的录取情况。我一个大学同学正好参加录取工作。一个炎热的上午,我陪老董和许多人等在录取的所在地——一家大宾馆的院内,同学出来告诉我们,他儿子已经被复旦大学录取了。老董兴奋得满脸通红,我也第一次见识了诗人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状态。老董一身大汗,买了糖果见人就塞,还兴奋地嚷嚷:“我闺女前年考上清华了,今年儿子又被复旦录取了。”中午请他吃饭,上了本地产的一种高度白酒。老董高兴地喝多了,我要送他去车站,他坚决不让,自己一摇一晃的奔向车站。年底,我收到他儿子从复旦大学寄来的信,说老董已经因病去世了。信中还说两年前,老董就查出了病,但为了省钱供孩子读书,一直瞒着不治,要不,能多活几年。

推荐文章
评论(5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