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我不是白眼狼”——今天的我也是过去的你
海育国际 2020-03-25

“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间永恒的话题,这个话题的探讨总会跟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而随之改变。

前两期的探讨中,以海育学员通过海育平台发表自己对新时代「亲子关系」的观点,向父母发出诚挚的「呐喊」为开端;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也“隔空”,敞开心扉的向孩子吐露自己最真挚的「心声」。孩子们对父母的“心声”如何回应呢,我们的“对话”还在继续……

前两期「亲子对话」回顾: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00后一番话戳中父母内心

砸锅卖铁,换来一个“白眼狼”?


父母的回应,让我们了解了他们心里那一份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感和担忧。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但是从跨出家门的那一刻,孩子有了自己的世界,有了自我独立的认知,有了展现自己的舞台。

一面是无法改变的基因关系,不会也不能割舍的亲情纽带;另一面是自己可以展翅高飞,自由翱翔的天空。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又希望父母能够松开牵着翅膀的那根“风筝绳”,站在「孩子」的角度,又想跟父母说些什么呢?

阅读了上期父母的“回应”之后,「孩子们」给我们发来了对亲子关系的进一步看法:(以下是经作者本人授权发布的投稿内容)


所谓的“亲情”究竟是温情

还是父母进行说教的幌子?

——美高毕业生Y

感恩是人之常情,

我们不否认父母所做出的一切

诚然,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之恩是不能否认的,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上,并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长大。我们能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能见识到这样广阔的世界,我们的爸爸妈妈居功至伟。单论生养之恩一点,我们一辈子都报答不完。所以,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我们可以理解;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孩子的近况,我们也可以理解;他们渴望沟通,因为时代的变化太快了,爸爸妈妈不敢放松,生怕下一刻孩子就已经长大,将要离开他们的身边。天底下所有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养育孩子长大,是他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包含着他们拳拳的爱子之心。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基因也不允许我们否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身上带着来自父母二分之一的染色体,他们是我们的原点,也是我们人生的起始点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包容和承认

综上所述只想说明一点——任何一个具有正常认知和基础教育的青少年都能够理解父母的爱子之心和亲子之间的亲情联系。有了这一前提,为何亲子之间的关系还是如此糟糕?这里我们就要来谈谈沟通交流的问题。在孩子一人在国外学习的情况下,沟通交流是缓解父母担心,也是他们了解孩子的必要手段。在我看来,亲子争吵的时候,父母和孩子双方各要负百分之五十的责任。

先说孩子一方,大多数孩子出了国就如同出了笼的小鸟,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去接触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在他们追求自己所想所需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的需求。与父母沟通时不愿说,不想说,甚至拒绝沟通都是常有的事。这种态度最容易激怒父母,恶化双方的矛盾。(鉴于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这方的问题就不再赘述)

而父母一方呢,正如我之前文中所说,这一代的孩子接触到的资源极广极多,他们眼中的世界和父母的大不相同,而且在美国的学习培养了他们人格上的独立和平等。对于一个初获得平等感的孩子来说,这是新奇的,在他向父母展示自己在美国所学的一切时,他自然而然地会从平等的角度去面对父母,同时也要求父母用平等的态度来面对他。而这对爸爸妈妈来说是一道难关,大多数父母还无法接受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娃娃突然有一天向他们要求平等的对话,他们不知道孩子学习到的知识和接触到的环境已经将其塑造成了独立自主的人格。这种时候,他们常常不自觉地会在孩子面前强调自己的父母身份,要求孩子的尊敬和服从。在沟通中,孩子对于某一观点的反驳在他们眼中就成了叛逆。究其根源,是父母没有接受孩子的成长,他们无法把孩子的意见当成与他们相等地位的人的意见,他们做不到平等对待。当孩子说“不”的时候,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不听话”,而不是“那你想怎么办”,就可知他们仍然把自己放于掌控者的位置上。

同时,合羽同学在文中提及的“赢回年青一代的注意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我在此的观点不是让父母去追赶新的文化潮流,而是接受孩子的不同爱好。首先我们要知道,读这篇文章的孩子至少已经16岁以上了,这个年龄在美国已经可以考驾照了,这代表他们有了基础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基本知道什么好什么坏。请父母不要用“我们吃过的饭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来否定孩子的判断力,要论对当今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孩子才是真正的“吃过的饭比父母走过的路还多”。这一代父母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人,他们确确实实受到了年代的局限性,但这不代表着他们可以要求自己的孩子同他们一样将思维束缚在上一个世纪。就说如今年轻人的爱好吧,在美国常用论坛Quora上有这么一个问题:如今年轻人的兴趣都是什么?从纷纭错杂的答案中,我总结了几条最为常见的:玩电子游戏,看Youtube视频,去健身房,听音乐,再加上某一种运动爱好。而从我们学校社团人数的情况看,动漫和电影也占很大百分比。这些兴趣,大部分是我们的父母从未接触过的。他们视电子游戏和小说为毒瘤,孩子一接触便疾言厉色地阻止,并且对这项事物从头到脚地否认掉。这样否定孩子的爱好,而不是去了解它,进行正确的引导,亲子沟通时怎么会有话题可聊呢?我感兴趣的东西你将其视为毒瘤,这样是不可能发展出和平友善的对话的

在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时,父母应当给予包容并进行引导,而不是一昧地否定;承认孩子的成长独立远比坚守所谓的父母尊严要来得轻松愉快。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但如今的我也是过去的你

每个孩子都将长大,我们也有为人父母的一天;但每个父母又何尝不是从孩子过来的呢?不要固守着父母身份不放,不妨用几十年前那颗少年的心来理解一下孩子吧。亲子双方的博弈永远不是一方退让就能解决的,如果不断的辩论能够促进双方的了解,让父母见识到孩子不断成长的思想,让孩子窥见父母成熟的经验,那辩论一下又何妨?高高在上固守身份,不去交流不去沟通的行为是最愚蠢的。至于正确有效的沟通方式,双方包容理解的和谐进行自然是最好的,但一路辩论一路摸索也总比一局僵棋来得要强


海 育 点 评

能够认知对方,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是解决「亲子关系」紧张问题的最关键点,希望父母能够看懂孩子的世界——


不愿意与父母交朋友不代表孩子没有朋友

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不代表孩子不擅长交流,或是不愿意交流。相反,90后00后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的途径花样百出(网络发达,经济有保障:旅游,社交活动,留学等),他们能在线上线下和各种年龄段的人打成一片。


互相理解,接受和改变

父母是否敢于接触,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这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到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深度和广泛度。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互联网的急速发展,90后00后的知识和信息摄取速度是非常之快的,他们对全球的各流行趋势和国际问题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关注度,而这也培养出了他们独特的个人立场和个性,并在某些事情上开始提出批判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的赞美和服从或是无理由的全面抵制。比如老一辈常说的陋习:赌博,抽烟和喝酒,他们一方面对年轻人说的头头是道,另一方面却肆无忌惮地出去和朋友聚会打牌赌钱,在畅谈心扉时往往会顺点小酒小烟,把自己告诫晚辈的话早就抛到九宵云外了。

这种固性思维在老一辈甚至父母辈都是极其常见的,这也成为了年轻一代很难接受的观念。当然,孩子也需要换位思考来体谅和理解父母的行为和想法,而不是一味的保持沉默或采取放任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


父母仍是孩子的支柱

尽管有些父母思想保守或者不善于和孩子表达感情,但这并不会成为一个和孩子沟通的隔阂。我相信新一代的孩子们也不想把新的观念强加在父母头上,相反,他们更希望父母能给予自己的开放和叛逆一些尊重,支持和爱,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自己的探索和坚持


END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海育国际”公众号或加入「海育留学家长交流群」与数百位来自天南海北的牛爸牛妈一起畅聊教育。添加海育小助手微信Selena007007,留言“留学家长群+孩子就读城市&年级”申请加入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