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芳草地放歌 2020-01-18

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

1.C

2.D“伯”是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而不是谦称。

3.B希望太子急送樊将军入匈奴,“灭口”在文中是指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

4.(1)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这样就荒废(或“耽误”)了国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出使。(关键词“虽然”、“以(之)”、“乏”,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3)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关键词“穷困”、“长者”、“更”,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我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那些厚重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愿望。(关键词“诚”、“窥以重利”、“贽”,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又已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

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鞠武劝他说:“不行啊!秦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真让人(或“为这件事情”)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听说樊将军逃到了燕国呢!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所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希望太傅再想一个别的计策。”鞠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研究谋划。”

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田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坐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精力旺盛时的情况,可不知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庆幸的是)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所讲的情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了笑。

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所以请田光先生不要说出去,是想通过他来实现一个伟大事业的计划。现在田先生死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至地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那些厚重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愿望。如果真能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诸侯被侵占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趁势就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用来交给谁好,(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过了好一会,荆轲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使命。”太子上前叩头至地,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

 

【参考答案】

5.D  

6.B   “详”通“佯”,假装

7.D  大梁是魏国国都

8.B(“马服君”是赵惠文王赐给立有大功的赵奢的封号)

9.(1)(5分)大王最终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即”“不称”“得无”“随坐”各1分,大意1分)

   (2)(5分)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披挂上铠甲上马,以此(或者翻译为“来”也可以)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既”“为”“被甲”“以”各1分,大意1分)

(3)廉将军虽然已老,饭量还很不错,可是与我一起坐着时,一会儿工夫就上了三趟厕所。(“然”“顷之”“遗矢”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四年以后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有无可以买的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国大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硬拼,秦军射死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多时间,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邯郸解围之后五年,燕国采纳了栗腹的计策,说是“赵国年富力强的人全死在了长平之役,而他们的孤幼尚未成人。”燕王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燕国提出以割让五座城邑给赵国,作为讲和的条件,赵国才答应了退兵。赵王将尉文城封给廉颇,号称信平君,又让他代行相国的职权。 

廉颇在长平被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唉,您的见解怎么这样落后?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场交易的方法进行结交,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又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把它攻克了。

赵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大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于是也逃奔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很长时间,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赵国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贿赂使者,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已老,饭量还很不错,可是陪我坐着时,一会儿就上了三次厕所。”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不再把他召回了。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并没有战功。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廉颇最终死在寿春。

 

【参考答案】

10.答案:A    解析:衣褐,穿着粗布衣服。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应为秦将想联合沛公一起袭击咸阳。

13.(1)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回头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 “圯”、“衣褐”“顾”各 1 分,大意 2分)

(2)这只是那个守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不会听从。士兵不从必定带来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独”“因”“解”各 1 分,大意2 分)

(3)登记官吏和百姓,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来。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流寇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籍”“所以”、“非常”各 1 分,大意 2分)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 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 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 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 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 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轘辕山时,张良率兵跟从沛公,攻下韩地十余座城邑,击败了杨熊的军队。沛公于是 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攻打宛县,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 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以利相诱。希 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叫鹂食(y ì)其(jī)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 阳,沛公想听从秦将的计划。张良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不听从。士兵不从 必定带来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然后追击败军到蓝田, 第二次交战,秦兵终于崩溃。沛公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 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 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 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军驻在霸上。

 

【参考答案】

14.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这句话的含义是“须贾大怒,认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的意思是“认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所以不能断开,因此可以排除AD选项。“雎”前面要断开,可以排除C选项。故选B。

15.D  《史记》共130篇,故选D。

16.D  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隔阂、范雎向秦王进言而被杀。故选D。  

17.(1)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劳”,慰劳,慰问;“得无……乎”,莫不是(该不会,恐怕)……吧。)

(2)不久,范雎和武安君白起有了隔阂,就在昭王面前进谗言,杀了白起,又保荐郑安平,让他率领军队攻打赵国,郑安平被赵军包围紧急,他带领二万人投了赵国。(“隙”, “言”,;“为……所”,)

(3)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军营。 (“之”,到;“具”,详细地;“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与俱去”,省略“之”。)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跟从前去。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须贾大怒,认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叫门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门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丢在厕所里。当时,魏齐正在宴客,宾客们喝醉了酒,轮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最后得以逃出来。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来。魏国人郑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带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

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载着范雎进入秦国。秦国之相穰侯车马从西边来。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诸侯的说客。我不如暂时躲在车子里。”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国家罢了!“随即告别离开。范雎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他看出您有所迟疑,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记了搜查一下。”于是范雎就跳下车来奔走。

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骑兵追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说客,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雎进了咸阳。昭王任命范雎为客卿,谋划军事。最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亲近,于是趁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说:“我在崤山以东时,听说秦国有穰侯,没听说秦国有秦王。既然这样那么大权怎能不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发出呢?我暗自替您担忧,您去世以后,拥有秦国的怕不是您的子孙了。”昭王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于是把穰侯驱逐到关外,任命范雎担任丞相。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

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须贾去向范雎辞行,范雎便大摆宴席,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同坐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范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送来!不然的话,我就要血洗大梁(魏都城)。”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十分害怕,逃到了赵国。范雎做了秦丞相之后,进宫告诉昭王说:“如果没有王稽的忠诚,就不能把我带进函谷关来;现在我的官位已至相国,但是王稽的官位还只是个谒者,这不是他带我来秦国的本意啊。”于是昭王召见王稽,封他做河东太守。范雎又举荐郑安平,昭王便任命郑安平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凡是给过他一顿饭吃的小恩小惠他也必定报答,而瞪过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报复的。秦昭王一定要替范雎报此仇,赵王最终取下魏齐的头颅送到秦国。五年后,昭王采取应侯的策略,在长平城大败赵军。不久,范雎和武安君白起有了隔阂,就在昭王面前进谗言,杀了白起,又保荐郑安平,让他率领军队攻打赵国,郑安平被赵军包围紧急,他带领二万人投了赵国。对此应侯跪在草垫上请求惩处治罪。二年后,王稽做河东太守,却与诸侯勾结,犯法被处死。

 

【参考答案】

18.C(不是“由近及远、因情写景”,应为“由远及近、由景入情”)

19.“诗眼”分别是“咽”、“冷” (2分)。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1分)。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是显得阴冷(1分)。“咽”、“冷”两字绘声绘色(1分)、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1分)。

20.(2分)C 用语平实

21.答:①胜迹犹存,光阴流逝。岘山永恒不变,而人事总在不停变化,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人生短暂无常。

②寒冬登临,触景生情。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色。

③怀古伤己,壮志未酬。“羊公碑尚在”,指羊祜名垂千古,与山俱存,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因而伤感。(联系诗句简要分析即可)

22.C“更加可怜月的孤独”错误。“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农历十五左右。(望月:即是遥望月亮,又可理解在满月之际农历十五)

23.①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普照天下,(1分)用大海、明月两大意象(1分)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1分)②“生”:孕育,大海孕育了明月,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赋予大海与明月以生命,写出了明月初升时的动感。(1分)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