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蒲公英的故事

春风十里,野菜飘香。在长春双阳区平湖街道尚家村,上千栋大棚里的“婆婆丁”即将售罄。“现在全村就剩这4栋里还能挖点,其他的都卖光了。”尚家村村主任张学东告诉记者。


走进大棚,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非常清新,几位农家妇女正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起“婆婆丁”。“起‘婆婆丁’必须从大棚中间开始,因为中间的长得大、叶厚,外圈的还能再长长。起的时候必须整棵整棵地起出来,根都要完整的。”大棚主人孙艳军一边指导工人干活,一边告诉记者:“我家一共半垧地,我扣了7个棚,从2007年就开始种‘婆婆丁’,一年收入十多万元不成问题。”


“婆婆丁”学名蒲公英。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昔日司空见惯的山野菜,成了餐桌上的稀罕物。“‘婆婆丁’在年前时价格特别高,一公斤最高能卖到28元;开春后便宜一些了,价格在每公斤14元左右。一个棚能产750公斤到1000公斤。”一算账,孙艳军笑了。


瞅准商机,双阳区平湖街道尚家村积极发展山野菜产业,除了种植,还尝试对山野菜进行深加工。在尚家村的长春市郁勃山野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山野茶生产车间,工人们将炒制、风干后的蒲公英根切片,分装到一个个包装盒内,完成蒲公英根茶的最后工序。合作社负责人刘宝山告诉记者,蒲公英根回收价为每公斤4元钱,平均每年能收5万公斤,可为种植户增加20万元收入。


除了蒲公英外,尚家村还种植有小根蒜、柳蒿芽、刺五加等山野菜。尚家村党总支书记高伟平介绍,该村发展山野菜种植已有近30年历史,特别是近几年,山野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种植户由最初的3户20栋大棚,发展到300余户、1000多栋大棚,种植面积达70余公顷,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吸纳周边村、屯剩余劳动力就业200余人。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