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所有关于祭祀的什么全是瞎写的,很不严谨,大家看着玩就好了)
康熙既已到了承德,没有理由不去祭拜先太皇太后,因此就在避暑山庄住下了,等着苏麻喇姑修养好身子,再一同去往皇家陵园。
宜妃日日晨起到苏麻喇姑寝殿的佛堂抄经,至晚方归,连日来披星戴月,虽说住在康熙的寝殿,康熙却是难得见她一面。有时夜里等到她回了来,想要说说话,见她一脸倦容,又不忍心,只得草草见礼,让她早点歇下。
这几日康熙也常常往苏麻喇姑那里走动,说是陪苏麻喇姑说话,眼睛却时不时地往内室瞟。苏麻喇姑至此也看出来了,这宜妃恐是生了什么心结,回想康熙出走那些时日,难免也对康熙心有怨气,她知道宜妃的小脾气康熙是没辙的,也乐得宜妃好好治治他。因此她也不拆穿,每天装傻充愣跟他天南海北地扯闲篇儿。只是宜妃往往一早入了内室,直到夜半才出,康熙想在苏麻喇姑这里见到宜妃,也是一件难事。
如此几日,康熙觉得太被动了,得想个法子才行。这日清晨,康熙早早地醒来,转头看看,身边宜妃还在睡着,康熙枕着一条手臂,盯着宜妃恬静却也不乏一丝倦意的睡容,心中盘算着什么。
宜妃好似感受到康熙的目光,慢慢地撩起眼帘,半张开双眼,见康熙盯着自己看,愣了楞,声音干涩地叫了声:“万岁爷。”
康熙伸手替她拉了拉被子,假装随意地道:“时候还早,再睡会吧。今天别去抄经了,陪朕去孝陵祭祀先帝。”
宜妃有些懵懂地答了声“是”,不太懂他怎么突然做了这个决定,但祭祀先帝自然也是正事,万岁爷叫她去,当然不能不去,只是这样一来,经文恐怕要抄不完了。
康熙见她犹豫,似乎早有所料,伸手揽住她往怀里带了带,在她耳边道:“耽误了抄经,大不了回头朕和你一起抄,再赶上就是了。路程来得及,再陪朕睡会儿。”
康熙说完揽着宜妃闭上眼,宜妃转头看看他,也踏实地闭眼睡了个回笼觉,一直睡到大天明。再醒来时,康熙已不在身边了,宜妃连忙拉开床帐下了床,走到暖阁,康熙正坐在榻上看奏折。
“哟,醒啦。”康熙听到声音,回头温润地一笑,这一瞬间他觉得,从来都是别人等他起床,或者自己起了匆匆忙忙去上朝,能这样等宜妃起床,可真好啊。
宜妃将鬓角的碎发掖到耳后,有些不好意思地道:“爷,您怎么不叫我一声啊。”
康熙放下奏折向宜妃走来,笑道:“又不着急,这些日子你辛苦了,好不容易睡个好觉,朕怎么忍心叫你。”
康熙扳过宜妃的肩向后转,拥着她往回走,道:“这怎么还穿着睡衣出来了,早上风还凉呢。让小桃红伺候你梳洗吧,朕在外头候着。”
待宜妃梳妆完毕,康熙已经让三德子布好了早膳,两人一起用膳,气氛平静又有点……甜蜜。康熙不时看宜妃,眼角带着笑意,宜妃虽不怎么回应他的目光,却还是被他看得有点不好意思。直到两人分别上了车辇,御驾启程去往孝陵,宜妃才暗暗地吐了口气,虽说自从自己想通了很多事,她现在并不像以前那么在意康熙对自己的态度,但是被他这么盯着看……不免还是有点紧张。
御驾行了半日,来到了顺治皇帝的陵墓,这里同时还安葬着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太后,以及董鄂妃。
因为是临时行程,并未通知守陵人,因此当康熙带着宜妃来到殿前时,还有一个老尼正在灵桌前摆供品。康熙远远地看到,她仔细地擦干净桌面,将最后一盘供果摆在董鄂妃的灵牌前。
宜妃小心地看康熙,他正皱着眉。
宜妃知道顺治专宠董鄂妃是康熙儿时的梦魇,使年幼的他无法与父母共享天伦,她怕康熙迁怒于那老尼,正准备吩咐三德子让其退下,但未等她说出话,康熙已经突然抬脚走向了殿中,只得默默跟上去。
老尼见到康熙等人愣了愣,稍一打量,便跪下口称万岁。康熙不多言语,默默地为先帝和太后上了香,才转头向着老尼抬手称佛,饶有兴趣地问道:“朕竟不知有禅师在此为先帝守陵,师太如何却认得朕?”
老尼看着康熙,淡笑道:“贫尼不认得当今圣上,只是认出了多年前深宫少年郎。”
众人闻言大惊,康熙盯着老尼略一思索,豁然道:“莫非是敏太妃!”
老尼颔首称佛道:“老身是皇家太妃,现在也是比丘尼静慧。见过皇上,见过宜妃娘娘。”
康熙与宜妃连忙还礼,对视了一眼,宜妃眼中满是惊讶不解,康熙更多地却是了然与惊叹。
原来这老尼原是前朝皇妃,封号为“敏”,与康熙生母佟佳氏交好,因此康熙从小与她的关系也不错。顺治驾崩后,康熙继位,奉其为太妃,但没几天,她便求了太后,来到帝陵守陵。这一守就是几十年,更不知何时皈依了佛门。
康熙简略给宜妃讲了老尼的身世,唏嘘不已,宜妃听后不免心生敬佩,而静慧师太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淡淡一笑,神情平静如听不相干的事。
宜妃看她淡泊,忍不住关切道:“师太舍弃皇宫锦衣玉食,为先帝守陵几十载,已是常人做不到了,如今又皈依佛门,当真不觉清苦么?”
静慧师太透过案前缭绕的烟雾望向顺治的灵位,目光悠远,穿透岁月,缓缓自语道:“一念灭,千缘尽。红尘诸法,皆空之相状。”
这一下,不仅康熙和宜妃,连一旁的法印都显出了惊讶的神色。世人皆知顺治帝专爱董鄂妃,却没想到,深宫之中还有人,将全部心念系于他的身上,以至于先帝驾崩,令眼前的静慧师太参透红尘,遁入空门。
宜妃默默地看着静慧师太,为她的情深所动容,也有那么一点点同命相连之慨,遂脱口道:“佛门历来视男女之情为迷执,师太却因情而顿悟得道,愧煞世间多少痴男怨女。”
静慧师太闻言,慢慢地将视线收回,回望向宜妃,柔和地一笑,道:“宜妃娘娘舍身救驾天下皆知,娘娘破除情执,参透生死,贫尼自愧不如。”
宜妃闻言愣了愣,似有所悟。
康熙听这两代情痴宫妃的对话却不大痛快,宜妃为他舍生忘死,他愿意相信是她用情至深,可不是堪破了些什么。于是康熙连忙上前一步,打断二人的对话,顺便问出方才心中的疑惑:“方才朕看到师太为董鄂妃摆放供果,朕想问一句,师太不怨董鄂妃?”
“贫尼敬她。”静慧师太摇一摇头,肃穆地道。
康熙为静慧师太的回答所撼,缓缓地转身,望向董鄂妃的灵位。良久,康熙到案前捻起三炷香,在烛火上点燃,插在董鄂妃灵前的香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