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取材自德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尼伯龙根之歌》(虽然有论述相信该片由Fritz Lang和妻子Thea Von Harbou以包括诗歌、散文、民间传说等材料整合而成,但大体上可以看作这部创作于1200年左右的英雄史诗的银幕呈现),分上下两部,讲述屠龙者Siegfried对公主Kriemhild一见倾心,为赢得公主与其兄Gunther建立不破之誓,协助他征服女武神Brunhild。然而Gunther发现,离开屠龙者力量的自己无法使Brunhild真正屈服,在Hagen的怂恿下,他勒令Siegfried借用尼伯龙根宝物的魔力伪装成自己强迫Brunhild就范,将所有人推向悲剧的结局。知晓真相的Brunhild在羞耻和狂怒中不能自已,她以“失去贞洁”刺激丈夫Gunther杀掉他的结拜兄弟。龙血浸淬过的Siegfried刀枪不入,力量无人能敌,唯有肩胛骨在沐浴时被一片树叶遮蔽,成为阿喀琉斯之踵,被Hagen在一场狩猎中趁其不备一击命中。Kriemhild悲痛万分,她发誓要杀死Hagen,为爱人复仇。仇人已死,Brunhild却陷入癫狂,她嘲笑Gunther因为女人的谎言弑杀兄弟,然后自刎而死,第一部分告一段落。
作为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西格弗里德之死》忠实于1920年代初由《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开启的一系列风格惯例:夸张的布景、图形化的场面调度、怪诞的化妆造型及表演、与同时期其他作品相比缓慢的叙事节奏等。很多场景(如巨木森林、巨石)与舞台剧采用的装置布景没有差异,更强调了与现实主义背道而驰的强烈风格。演员浓厚的妆容、瞪大眼睛的夸张表演更以扭曲的外在表现真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