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我不知道
Zampano 2021-09-06

当我鼓起勇气打开Evernote准备写下这篇2020年的年终总结的时刻,已经是2021年的8月30日了。讲道理每年的这篇总结大抵都是在元旦前后或者春节前后完成的。不禁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的怠惰,但转念一想这又刚好呼应了整篇文章的主题,2020以及2021年至今,我的生活就一直处在一种兵荒马乱之中。这些所谓的兵荒马乱,或主动,或被动。我曾竭力地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我那些地方做的不好甚至做错了?良久,没有任何有意义的答案在脑中浮现。我翻遍过去一年的相册,朋友圈,微博,同样的也是一无所获,反而徒增了一丝悲凉与哀伤。那就只能这样兵荒马乱地记录一下吧!

疫情

如果说2020年的一个核心关键词,那疫情毫无疑问将成为C位。自从疫情在全世界开始蔓延开来,我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月初,武汉的一条条新闻开始刷爆微博,朋友圈,和各大新闻头条。一种新型RNA病毒横空出世,医疗资源的告急与挤兑,懵懵懂懂却又惶惶不安的我在美国担心着家人的安危,因着所在的学科对这类知识也是稍有涉猎,所以我隐隐地知道它是很厉害的,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的。那段时间,我催促着家人买口罩,买消毒水,没事不要出门,尽量减少与生人接触。然而,吉林距离病毒着实是太遥远了,03年代的非典,以及很多的流行性疾病都鲜少在吉林肆虐,以至于家人们也没觉得是什么需要高度重视的事情。后来,随着武汉封城,新闻媒体的不断宣传,家人们的防范意识也逐步提高了。病毒与疾病向来是没有那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你并没有重视它。再后来,时刻令我骄傲的祖国与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全国大抵在五月左右就已经趋于正常了。

2月的中国,全国人民严阵以待,抗击疫情。相比之下,美国政客还在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大放厥词,完全没有想要控制疫情的想法,殊不知灾难的脚步正在迫近。届时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对于病毒在美国传播的一个属于自己的预判,我也一样。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同时结合美国的防疫政策,我个人觉得形势十分不乐观,疫情起码要持续半年以上。做出了预判的我当即冲去了超市抢购了sanitizer,消毒湿巾等各类消毒用品。时至今日,美国的疫情还在不断地出现着高潮。而我的生活则随着这猝不及防却又显而易见的变化被彻底改变。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实验室的停摆。作为一个lab-based的Ph.D.学生,实验室的关停基本就意味着博士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我仍记得那是二月的尾声,彼时,我已经不太敢去实验室了,那段时间我都是晚间8点多待到大家都离开了的时候,我一个人去实验室做些工作。我个人的预判是实验室早晚会关停只是时间问题。但当下的那个时候,我的毕业项目刚刚做出点起色。我不知道这样的关停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但是凭借我多年的科研经验就是,这个时候一定要一鼓作气,把实验和数据收完。因为没人知道一个月后,两个月后你的实验是不是还能重复得出来,你的酶是不是还有活性,你的蛋白质是不是还保持着原来的结构。于是那段时间的我经常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到凌晨,处理数据到天亮。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我收齐了我所有需要用的数据。就在这一周后,实验室关停了,所有人都必须待在家里。我很庆幸自己的决定,因为我刚好可以借着这段时间在家安心的整理数据,查阅文献,准备把已有的工作进行发表。我甚至还有点小欢喜,可真是什么都没耽误。大抵是到4月的中旬,我的这项工作就结束了。然而美国的疫情并不见好转。接下来的日子,我的老板又安排我准备一篇review paper的写作。于此同时,我的老板通知我要去约8月的general exam。我是有些欢喜的,因为根据惯例,我们实验室的学生通过了general exam之后的半年到一年就可以毕业了。但我又隐隐地有些担忧,因为这仅仅是我的第三年,我不知道实验室什么时候可以重新开放,我不知道过掉general之后,接下来的课题要怎么走。

大抵是到了八月末吧,学校就已经逐步开放了。因着要准备general的原因,我直到新学期开学之后才回到校园的,后来的日子就变成了大家戴着口罩错峰工作,慢慢地将新冠肺炎这件事情融合进了日常的生活中。就因为祖国疫情控制得过于优秀,父亲母亲还有一众亲人时至今日也是不能理解美国对疫情的态度的。我只能安慰他们同时也是安慰我自己,一个家有一个家的过法,一个国家也有一个国家的过法。我们每一个个体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病毒面前都过于渺小,大抵我们能做的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自己保护好自己吧。

然而疫情之中最为惊喜和温暖的莫过于祖国给我们海外留学生群体们送来的健康包。我还记得,去领健康包的当天还遇见了我一位来自中东地区的同学,他问我这是什么,我很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们中国给我们所有国际学生的防疫物资,只有中国的学生才能领取。情绪稳定且波澜不惊的我,心底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早已波涛汹涌。祖国的日益强大着实的惠及了我们国内外每一位中国人的一点一滴。中国就是最棒的!有这样的祖国在自己的身后,我无时无刻不是自豪的,坚强的,勇敢的,自信的。我也希望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们的祖国愈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General

General大抵是5月左右通知我开始准备的。我只记得那个时候整个人每天沉溺在无数的paper当中。准备这场只有30分钟的presentation真的是让我心力交瘁,身心俱疲。记忆中比较清楚的是8月25日那一周我几乎就没怎么睡过觉。临考试的前一晚我更是一夜未眠。我也不知道为何会如此紧张,如果非要说个原因的话,那只能是因着疫情在家工作的缘故而导致的巨大压力吧。隐隐地,我总觉得好像会出点什么事情。果然,考试当天,讲到20分钟的时候,网络中断了。紧接着进入到Q&A的环节,我根本听不清老师们在说什么。自然而然地,我的General考砸了。不幸中的万幸是,我的老板人还是很nice的,最后的结果是考试之后我再给他们交一份书面的report就好了。

对于general考试出现问题这件事我真的耿耿于怀了好久。因为我很不甘,我自认为在与人交流和沟通方面是从来没有遇到过问题的。与此同时,虽然我书面上的考试成绩一向不怎么好,但是类似于这种答辩,演讲类型的考试也好,活动也好。我向来都是很棒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点小骄傲,小执念,有自己在意的点。当然,我也长了教训,再后来的所有线上的正式的活动中,我都会去学校,用学校的网络。

婚礼

General结束之后,虽然结果很差但是根本都来不及悲伤。我坐上我室友的车,一路狂奔来到我同学家,因为今天是他们两个的婚礼。我还是非常佩服自己心态的,瞬间融入了这样的祥和欢乐的气氛(其实就是因为General Exam那个结果根本没什么需要担心的,哈哈!)。刘聪和玉葵是我博士期间最好的同学了。刘聪是和我同年来的UConn,一年之后他把当时还是她的女朋友的玉葵也弄到了我们学校来。来Uconn的第一年里,我们每天一起上课,一起应对美国文化的冲击,一起写作业,一起吃东西。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是很甜蜜的。两人相识于大学,毕业之后刘聪来了UConn,玉葵去了中山大学继续读书。为了打破物理的距离,不要天各一方,从入学开始,刘聪就开始筹划让玉葵也来这里读书了。玉葵也是十分厉害的,在国内激烈的考研压力中脱颖而出,在读第一年的时候一边科研,一边上课,一边考标化考试。最后又斩钉截铁的quit掉自己原来的program赴美和男友团聚。他俩的相聚便宜的是我们一众同学。玉葵来到后不久,他们就在UConn附近买下了一套房子,自那以后,我们不知道在这间房子里度过了多少个欢乐的夜晚,狼人杀,三国杀,剧本杀,大富翁,麻将,德州扑克。以及热情好客的两口子不知道给我们做了多少顿好吃的。看着玉葵穿上婚纱,看着我的兄弟西装革履,两个人一起走入婚姻的殿堂。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悦的。人的一生,能找到相伴一生的伴侣,是福气,是幸运。我衷心地祝愿他们可以相濡以沫,白头偕老。与此同时,从他们两个的相处之中,我恍惚的一瞬间觉得,似乎结婚,两个人也没我想象的那么糟。但谁又能保证自己也会遇到一个对的人呢?

课程

依稀记得那还是4月的时候,每天在家写写paper,看看剧,因着疫情的原因也没什么能做的事。就总想着日子不能这样过,哪怕是隔离在家也要把日子过的有意义起来。恰巧年初的时候有和玉芳对接一些有关线上课程的项目。这个时候完全就可以支棱起来了。说干就干,在和整个团队确定了主题和课时之后,我便开启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的课程设计。课程的主题是英文学术写作,刚好就是配合着我自己上学期学过的内容,以及我那段时间自己每天写作的经验总结。之所以做这个课程的原因是因为我真心觉得可以帮到很大一部分有学术写作需求的人。国内的英文学术写作还是没有系统性的课程和介绍。现有的一些内容和资源也不是地道的学术逻辑和语言技巧。整个课程我设计了六个课时,分别从语法,逻辑等六大方面展开。参与课程的大概有70个学生左右。因为是录播,所以还不是真正的课堂互动的感觉。我不知道我的学生们学到了多少,但我自己在整个工作中却是收获颇丰。首先,我的第一节课因为过于激情澎湃直接讲了两个小时,以至于陪我录课的小姐姐都惊呆了。虽然她觉得很好,但是后续我们的讨论中还是决定拆成两个视频,因为要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注意力的集中问题。其次,我真心发现自己的声音好难听啊!在那之后我还专门找了视频去规范了一下自己的发声和语音语调,与此同时,我还发现我在讲课的时候会有口头语。以至于我又私底下把两期课程重新录制了一下。根据团队数据部门的反馈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团队还想和我约后续的课程。在后续的对接中,我和团队讨论了,市场,营销,受众,变现等一系列的问题。后来因为我的时间原因就没有再开发后续的课程。

通过这次课程的开发,我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等方面的不足。说起来也是遗憾,我在读博士期间都没有去当授课型助教的机会,毕竟我们系的老师都太勤劳,只需要我们批批作业,批批考卷就好了。自己其实一直有留意学校的一些信息,我们学校的教育学在全美是非常优秀的,之前和Career Center的老师聊天,她觉得我在teaching方面不够strong所以又给我推荐了一个我们学校教育学院的certificate program。我又因为在读博士刚好可以学费全免,白嫖一个certificate。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原则。我果断决定要去申请这个program。回忆起这段经历,还有一点点小插曲。那就是我在决定申请的时候,秋季入学的入学日期已经过了,联系了program的老师之后,老师建议我先上车后补票,先跟着大家把这学期秋季的课程先上了,然后12月的时候申请明年春季入学。这样就可以明年春季直接毕业拿证。我除了同意还能说什么呢!在已经自信的认为自己再不需要上课的一年后,我又过上了一学期三门课程的生活。选课一时爽,工作火葬场,接下来的秋季学期,我要一边上课,一边做实验,一边抗疫,一边……总之那个秋季学期就又变得噩梦一般,不过好在都过去了。

Susan

Susan 是我们系里负责账务的小秘,虽然是叫小秘,但是她 自己也已经是做奶奶的人了。从我来UConn的第一天起就在和Susan,每次给实验室里买什么东西,报账,有时候系里的Seminar都是Susan一力承担。在这三年的相处中,Susan永远是面带微笑,话语不疾不徐。有的时候买的东西很小,她会亲自送到我们实验室来,就免了我们还要跑一趟。每次收到她的邮件的时候,她都会把包裹说的很详细,多大的Size,需要几个人搬,她那里有小推车可以借给我们用。去年12月的时候,Susan就已经告诉我们她明年就要退休啦。她要去照顾她的小孙女。Susan离职退休的前一周,我再去纽约的时候特意准备了一份中式的礼物送给了她。最后一天的时候,我们一起拍照。出了她办公室的时候我的眼睛有些湿润。除却是对Susan离开的不舍,另也是感慨身边的物是人非,想到了这一年Leah的离开,师兄师姐的毕业,想想自己竟也熬过了这三年光景。师姐因着这学期结束就去实习了,所以实验室的事情也是不大管了。不知不觉间我竟也是成了实验室最Senior的学生,实验室的大事小事,老板和师弟妹也都会来找我了。如今Susan退休了,后来的几个月里也没有人来补Susan的缺。买东西变成了一件不是那么方便的事了。再后来,疫情期间有一次我回学校的邮箱取东西,一堆乱七八糟的mail之中有一个小卡片,那是Susan留给我的纪念。打开的一刻,我又想起了过去的三年,过去被Susan,Leah,和身边所有人照顾的的三年。感谢Susan,在我来到异国他乡,陌生的环境里给了我们每个学生温暖的邂逅。

知道与不知道

写完上一段,我大概停顿了两分钟,因为去年的一整年的确是乏善可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知道。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真切地影响到了我的生活。实验室的关停,在家的隔离,实验室的重启,当了老师,又去申请了教学相关的项目。所有的一切都是随着疫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或主动,或被动,我每天都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原本枯燥,无谓,重复的Ph.D.生活居然变得充满了不确定性。对比国内和国外的朋友们对待疫情的反应,我整个人的状态到还是积极向上的。因着疫情在美国的发展已经早早被我price in,所以当我在家里隔离开始之后,我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很焦虑,而且也没有很在意确诊人数的变化。而我向来又是不关心政治的,所以每天政治新闻的瓜我也没有很有兴趣。我每天活在的小世界里,读读书,写写东西,和家人朋友聊聊天,日子倒也好打发。因着囤了许多速食品在家中,所以我也不怎么需要出门。至于肉蛋奶的生鲜也都是我室友去超市买,我也是不用操心的。

每个人的悲喜都不相通,没有因为疫情而焦虑的我着实为我的实验进度而烦忧。正如我来读博士之前所期待的,我希望可以早点拿到学位,早点毕业。然而因疫情而导致的停滞仿佛一个无底洞一般打乱了我的全盘计划。然而这种打断又 偏偏是不可抗力。能够因起不适的不是不够努力,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面对生活的无可奈何。无论怎样使尽浑身解数都是在做无用功的感觉就让自己无比绝望。在感受到绝望的同时,我也察觉到了自己心态上的变化。曾经的自己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总是积极的,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不知无畏。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的时刻,我开始变得彷徨,恐惧,焦虑。细思极恐的转变,我不知道。

虽然生活的变化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和未知,但是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也让我更加知道了许许多多曾经不曾有过的认知。

疫情之下,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我与家人朋友之间相互的爱。即便在心里我很清楚,我是爱着别人和被别人爱的。但疫情之下的变化使得爱与被爱被充分地外化。疫情在国内爆发的时候,我会每天询问我父母家里的状况,国内的状况。我会很焦急的跟每一位家人讲解着这个病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他们一定要戴好口罩,不要聚集,勤洗手。我通过微信一遍遍地确认着朋友们的安全,特别是武汉的朋友们的状况。每次听到他们说一切都好,我就感觉无限的满足和安心。后来,美国成了疫情的震中,一切又都反转了过来。历历在目的是我每天都能接到至少3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家人、朋友的问候。他们真的比我还关心美国疫情的发展。有很多时候美国疫情的变化我都是从他们口中得知的。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说着同样的话:我在家存了多少好吃的,我们这面基础的生活物资是有在供给的,我有口罩,我不出门…… 虽然一直在重复,但我从未觉得厌烦,每一次都是浓浓的温暖。有很多可能一年两年都没怎么聊过天的朋友,突然间就会来问我你在美国怎么样了,还安全么类似的问题。我从不会觉得突兀和窘迫,相反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

变化最大的还是我的父亲。父亲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向来是内敛与深沉的,爱与关心从来是不宣之于口的。我仍记得那是九月中旬,随着疫情的稳定,实验室已经重开了。在实验室忙完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走在去停车场的路上时,我惯常性地给爸爸拨了个电话。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这一些简单的问候之余,我突然感受到了电话那端的一阵短暂地停顿,爸爸似乎鼓起了好大的勇气起了头儿,“我是非常担心你的,你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书什么的也是可以读也可以不读,这些都没有那么重要。我知道现在从美国飞回国的机票很贵,但我和你妈商量过了,可以把咱家口前的房子卖掉,咱们买上机票立刻回来,没关系的。”说实话,我听到这些话都没有什么感动之类的感觉,最大的也是第一感觉就是,这是我爸?哈哈,毕竟曾经我的父亲连我上到高几,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毫无概念。其次就是感慨于父亲的变化,不知不觉,父亲也变得细腻而温柔了。当然,听到这些话我也是感动的。毕竟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独立自主,不要觉得自己可以依靠家庭,况且以我家的状况也没有什么可依靠的。然而可贵的也就在于我从不觉得我可以依靠的家庭在一瞬间变成了我的堡垒。后来的日子里,我渐渐地发现父亲真的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和他通话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听到他说类似,我觉得我好长时间没听到你声音了,我很担心你这类的话语。其实事实是,我稳定的每两周会给他打一次电话。偶尔赶上他在家休息的时候还会不定期和他视频聊天。

最要感谢的还是我最可爱的室友,镭镭!远隔千山万水的关爱给我心灵以慰藉,咫尺之间的陪伴则是最为难能可贵。其实两个很宅的人在家里的交集也没有很多,也就只有吃饭和买东西。每天如何吃饭成为了每天都要讨论的话题,一起吃饭的时候总能有的没的聊些东西。漫漫长日里总能有个活生生的人跟你开开玩笑,扯扯皮,打消的是孤单与绝望。正在经历着相通困境的我们,似乎看到了对方的难过总能得到一丝慰藉。更重要的是作为我的工具人,镭镭承担起了买东西的唯一一件需要外出的事情。疫情期间的生鲜,牛奶都是他每周或者每两周去跑一趟超市的。我是由心底里感激的,因为当下的时刻每一次出去都是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而我,成为了坐享其成的小废物。后来疫情渐缓了,餐馆也开门了,每次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他还会去附近的中餐馆去买一顿中餐。搬家时候看着桌边摞着的一大沓厚厚的菜单,那都是他每周请我吃饭的见证。再后来,我们都会在需要的时候出去工作了,在我的谆谆教导和威逼利诱下,只要我俩时间对得上的时候,他都会主动问我要不要吃东西。也由此,他也成为了我减肥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或许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或是更久的时间之后,再回想起曾经的这段日子,我们一起经历过的这段特殊亦奇妙的日子亦会温暖着前行路上的彼此吧!

当然不能落下的还有我最可爱的小伙伴们。随着疫情的好转 ,我们UConn化工系的小分队也是会定期的开展聚会活动了。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刘聪和玉葵每次不嫌麻烦的把自己家的房子变成我们聚会的据点,感谢峙桥和张弥每一次都会带来的special food。也要感谢我的司机镭镭,让我免去了开车这一琐事。我们在一起打剧本杀,狼人杀,三国杀,麻将,德扑,大富翁,你画我猜……。间或的相聚让我们在这样一个宁静且偏僻的小山村里沐浴着一束束温暖的光。初秋的时候,我们着实是有些扛不住了,镭镭开着心爱的大白,带上了我们化工小队去了缅因去看红叶。我们一路开着小车,唱着歌,路过了朴素的小镇,穿过了布满风车的山脊,去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公园,看到壮阔的山景,然而最后也没有看到什么红叶。好气的我们开回家里后买了一大堆好吃的来了一顿丰盛的火锅,又开始了我们惯常的game night。我很喜欢这样的旅行,没什么目的,大家都非常随意,没有狂奔着景点打卡,也没有网红拍照。就是大家在一起侃天侃地,入眼即美景,所行皆旅途。我真的很幸运在读书期间可以遇见这么多美好的人,因为我知道那很不易,更是在这疫情之下,患难与共。

To be continued......

今年的总结就写到这吧,有人说在疫情下的一年引发了许许多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全新认知。于我自己倒是没有什么过多的感觉,面对生活,我从来都是木讷的,但我也是幸运且幸福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时刻,无关环境,我的身边永远都围绕着一群爱我的人,润物细无声般地在向我传递着幸福。而我则在这所有的温暖与爱中不曾成长,维护着自己内心里最美好的纯真与柔软。

拖了大半年才写下这篇文章,究其原因是因为2021伊始我便在一系列预料之外的变化中狼奔豕突,甚至直到现在我都还是忙碌地一塌糊涂。但是,这一年也是异彩纷呈,我本想一口气记录到这篇文章里,但转念一想,我想把这些美好的事情从没有那么美好的2020中分割开来,几个月后再见!

岁末将至,敬颂冬绥,

愿所求皆所愿,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

新春即来,祈沐暖阳,

盼所愿成所得,所遇为知己。久安康,共圆满。

一岁一礼,一寸欢喜。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