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中有很多是被亲生儿子砍死的,这种悖逆人伦的行为被世人所不耻。今天梳理了封建王朝时期,几起有确凿史料记载的弑父(君)事件,那种存争议或者间接导致父亲死亡的情况,不在此次讨论范围之内。
北魏开国之殇:拓跋珪的悲剧结局
在封建王朝的弑父篇章中,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是第一个留下确切记载的受害者。拓跋珪,字涉珪 ,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是北魏王朝的奠基者。其家族早期在东北兴安岭一带游牧,后来迁至蒙古草原。东晋咸康四年(338 年),拓跋珪的祖父什翼犍称代王,建立代国,定都盛乐。但命运弄人,代国后来被前秦苻坚所灭。直至北魏登国元年(386 年),年仅 16 岁的拓跋珪趁前秦在淝水之战后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宣布继代王位,不久之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也成为北魏的太祖道武皇帝 。
建国之初,北魏可谓四面受敌,周边强敌环伺。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拓跋珪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他积极扩充势力,南征北战。一方面,他收拢匈奴、柔然等族人口,壮大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与后燕、后秦等强大势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皇始元年(396 年),趁着后燕慕容垂去世,北魏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大举进攻河北、山西地区,并顺利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此后,拓跋珪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积极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与制度,这一系列举措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然而,长期身处高位,面对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拓跋珪逐渐染上了服用寒食散的恶习。寒食散这种药物,在当时被认为有养生健体之效,但实则副作用极大。长期服用使得拓跋珪的性格变得愈发暴躁无常,时常猜忌身边的人,甚至滥杀无辜,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
天赐六年(409 年),一场宫廷悲剧悄然上演。皇次子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因犯错将被处死,走投无路之下,她向儿子求救。拓跋绍年少轻狂,在当晚便率人翻墙入宫。此时的拓跋珪,因寒食散的作用,身体和精神状态极差,面对儿子的弑杀无力抵抗,最终被当场杀害,年仅 39 岁。之后,拓跋珪的大儿子拓跋嗣得知消息后,迅速进宫杀掉拓跋绍,为父报仇。拓跋嗣继位后,追尊父亲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 。
南朝宋的宫廷之乱:刘义隆的起伏人生与悲剧结局
刘义隆,字车儿,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第三子 。东晋元熙二年(420 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南朝宋政权。刘义隆起初被封为宜都王,在地方上积累了一定的治理经验。刘裕去世后,太子刘义符继位,但刘义符不务正业,沉迷于游乐嬉戏,全然不顾朝政大事,最终被朝中大臣以荒淫无道为由废掉。就这样,刘义隆在众人的拥戴下登上了皇位,史称宋文帝。
刘义隆在位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与治国抱负,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开创了 “元嘉之治” 的繁荣局面。在政治方面,他整顿吏治,选拔贤能,注重官员的品德与才能,使得南朝宋的官僚体系更加清明高效 。经济上,刘义隆推行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等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下令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繁荣,百姓生活也逐渐富足 。在文化领域,刘义隆极为重视,他大力倡导文化教育,鼓励学术研究。一时间,建康城(今江苏南京)文化昌盛,各类文学、史学、哲学著作层出不穷,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然而,在军事方面,刘义隆的北伐之举却充满了波折与遗憾。他一心想要收复北方失地,恢复晋朝的疆域版图。元嘉年间,刘义隆先后三次发动北伐战争,但由于各种原因,每次都未能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尤其是第二次北伐,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强势反击,刘宋军队遭受重大损失,不仅未能收复失地,反而让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国力也因此受到极大消耗。
元嘉三十年(453 年),一场宫廷大祸突然降临。太子刘劭因私下搞巫蛊诅咒父亲之事被刘义隆发现。刘劭担心父亲追究,恐惧与野心交织之下,竟做出了弑父称帝这一丧心病狂之举。刘义隆当日正与心腹大臣徐湛之商议如何处置刘劭,刘劭的亲信张超之率人闯入,刘义隆试图反抗,慌乱中举凳自卫,却仍被张超之砍断手指,最终被弑杀,享年 47 岁。刘劭的行为遭到众多史学家的严厉批判,他的兄弟刘骏等人更是无法容忍,迅速起兵将他诛杀。随后,刘骏登基,即南朝宋孝武帝。刘劭也因此成为封建历史上首个通过弑父登上帝位之人,其行径为后世所不齿。
后梁的权力更迭:朱温的崛起、荒淫与悲惨落幕
朱温,这位后梁开国皇帝,出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 年),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朱温出身贫寒,父亲朱诚是个乡村教师,却英年早逝,使得朱温一家生活陷入困境。但朱温自幼胸怀大志,不甘于平凡的生活。唐僖宗乾符年间,山东饥荒,黄巢起义爆发,朱温果断投身其中,凭借着自身的勇猛与狡黠,在起义军中逐渐崭露头角。中和二年(882 年),朱温见风使舵,投降唐朝,获唐僖宗封赏,改名朱全忠。此后,朱温势力不断膨胀,成为唐朝末年一股举足轻重的势力。
朱温的功绩不容小觑。在政治上,他对唐朝后期混乱的政治格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政权名存实亡。朱温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消灭了诸多割据势力,结束了中原地区长期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的政治统一,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在经济方面,他注重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下令招抚流亡农民,鼓励开垦荒地,并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使得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逐渐复苏。此外,朱温还积极推动城市建设,对汴州(今河南开封)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使其成为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后来开封成为北宋都城奠定了基础。
然而,朱温在权力和地位逐渐稳固后,却暴露出了荒淫无道的一面。他让儿媳妇们进宫陪自己睡觉,以此来观察哪个儿子更忠心,进而决定皇位继承人。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不仅不感到耻辱,反而争相让自己的妻子在朱温面前争宠。朱温的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最为受宠,朱温也因此有意将皇位传给朱友文。
天佑元年(904 年),朱温残忍地杀害唐昭宗,拥立唐哀宗,彻底掌控了唐朝的朝政大权。次年,他制造 “白马驿事件”,屠杀唐昭宗诸子及唐朝忠臣,为自己称帝扫除障碍。天祐四年(907 年),朱温接受唐哀帝禅位,正式称帝建梁,开启了后梁政权。
乾化二年(912 年),朱温的亲子朱友珪得知父亲有意将皇位传给朱友文,愤怒不已。他趁着朱温病重,发动政变,带领亲信闯入朱温寝宫。朱温惊起,质问来者何人,朱友珪怒喝:“我是你儿子!” 朱温绝望地骂道:“我就知道你这逆子会造反,恨当初没有早早杀了你!你做出这等悖逆之事,天地难容!” 但此时朱温已无力回天,被朱友珪亲手结束了生命,并将朱友文一并杀害。朱友珪的皇位并未坐稳,就被朱温四儿子朱友贞联合众人推翻。朱温当年弑君之举残忍,最终却死于亲生儿子之手,可谓因果循环。
闽国的宫廷血雨:王延钧的悲惨命运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是割据于福建的地方政权,由王审知建立。后梁开平三年(909 年),王审知受封闽王,闽国实际建立。同光三年(925 年),王审知患病,长子王延翰 “权知军府事”,但他为人骄横残暴,引起众怒,很快被次子王延钧杀害。长兴四年(933 年),王延钧称帝。
王延钧在位初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举措来治理闽国。他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使得福建地区的农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文化上,他倡导学术,礼聘文人墨客,促进了闽地文化的繁荣。同时,他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让闽国在经济上呈现出一时的兴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延钧逐渐沉迷于声色犬马,生活变得极度奢靡。他大兴土木,建造了豪华的宫殿楼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仅如此,他还迷信方士道士,企图通过丹药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这些丹药含有大量重金属,长期服用使得他的性情变得愈发暴躁多疑,对身边的人充满猜忌。
王延钧的皇后陈金凤本是个工于心计且放荡的女子。她见王延钧沉迷丹药、不理朝政,便与王延钧的宠臣李可殷勾搭成奸。这一切被王延钧的儿子王继鹏得知,王继鹏对父亲的行为本就心怀不满,对陈金凤与李可殷的丑事更是愤怒不已。
永和元年(935 年),李可殷因与王继鹏产生矛盾,被王继鹏派人暗杀。陈金凤向王延钧哭诉,王延钧大怒,下令要严惩王继鹏。王继鹏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决定先下手为强。他联合皇城使李仿,率领亲兵冲入宫中。此时的王延钧虽身患重病,但仍挣扎着起身反抗。然而,在乱军之中,王延钧终究寡不敌众,被砍成重伤。他倒在血泊之中,痛苦地呻吟着,最终含恨而亡。王继鹏随后称帝,但他的统治同样昏庸无道,闽国在他的治理下陷入了更深的混乱与衰败之中。
西夏的宫廷风云:李元昊之死
李元昊,这位西夏王朝的开国皇帝,堪称一代雄主。他出生于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 年),自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与政治天赋。李元昊对本民族文化极为推崇,他废除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用党项姓嵬名,并且下令秃发,恢复党项族的传统发式。显道二年(1033 年),李元昊开始建立西夏官制,仿照宋朝制度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同时大力推行党项民族文化,创制西夏文,为西夏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国家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宝义元年(1038 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建国后,李元昊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率军击败北宋与辽朝,拓展了西夏的领土,使西夏在宋、辽两大政权之间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他巧妙运用外交与军事手段,在宋、辽之间周旋,既从宋朝获取经济利益,又在军事上保持对两国的威慑,确保了西夏的独立与尊严。
然而,随着西夏政权的稳固与个人威望的提升,李元昊逐渐变得骄奢淫逸、刚愎自用。他好大喜功,连年征战,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国力,也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在宫廷生活中,李元昊更是荒淫无度。他原本立长子李宁明为太子,但李宁明喜好道家修炼之术,因修炼不当去世。之后,李元昊又立次子李宁令哥为太子。
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 年),李元昊不顾人伦,强纳儿媳没移氏为新皇后,这一行为引发了轩然大波。没移氏本是李宁令哥的未婚妻,被李元昊看中后强行夺走。此举使得李宁令哥对父亲心怀怨恨,而朝堂上下对此事也议论纷纷。
国相没藏讹庞深知李宁令哥对李元昊的怨恨,便趁机煽动李宁令哥发动政变,承诺事成之后支持他登基称帝。没藏讹庞实则另有打算,他想通过这场政变,除掉李元昊,进而掌控西夏政权,因为他的妹妹没藏氏是李元昊的宠妃,且刚生下儿子李谅祚。
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1048 年)的一个夜晚,李宁令哥在没藏讹庞的怂恿下,怀揣着满腔的愤怒与复仇的决心,手持利刃,闯入了李元昊的寝宫。此时的李元昊正沉浸在酒醉后的酣睡之中,毫无防备。李宁令哥突然冲上前去,对着李元昊就是一刀,李元昊从睡梦中惊醒,本能地抬手阻挡,锋利的刀刃划过他的脸颊,削掉了他的鼻子。李元昊痛苦地惨叫着,侍卫们闻声赶来,李宁令哥见行刺不成,慌乱之中逃出了寝宫。
李元昊因伤势过重,加上失血过多,于次日清晨一命呜呼,年仅 46 岁。这场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犹如一场暴风雨,瞬间改变了西夏的政治格局。李元昊死后,李宁令哥被没藏讹庞以弑君之罪处死。而没藏氏年仅周岁的儿子李谅祚则被拥立为帝,没藏讹庞以国舅身份把持朝政,西夏进入了一段动荡的权力过渡期。
李元昊的一生,波澜壮阔却又以悲剧收场。他一手缔造了西夏王朝,为党项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晚年的荒淫无道与违背伦理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宫廷政变与自己的悲惨结局,也给西夏王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了西夏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这段历史再次警示世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若不能正确运用,必然会引发灾难与悲剧。
这些封建王朝中弑父(君)的悲剧,犹如历史长河中的惊涛骇浪,冲击着人们对封建统治秩序的认知。它们深刻地反映出封建专制制度下权力的极端腐蚀性,在这种制度下,至高无上的权力使得人性扭曲,父子亲情、君臣大义在权力的诱惑与争夺面前,往往不堪一击。这些事件不仅给王朝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动荡与灾难,也让无数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它们是封建历史的黑暗注脚,时刻提醒着后人权力若不受合理约束,将可能引发多么惨痛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