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成功的迢迢征途上,一个潜藏却举足轻重的因素始终如影随形 —— 戒色。一旦好色的欲念挣脱束缚、走向极端,便宛如隐匿于暗处的凶险漩涡,稍有不慎,人就会被无情卷入无尽的困境。因此,在色欲的天平上维持平衡,防止其过度倾斜,无疑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为何要着重强调戒色对成功的关键意义呢?从根源上讲,过度沉溺色欲极易使人深陷错综复杂的人事迷局。传统的一对一男女关系简单纯粹,情感脉络一目了然。然而,一旦演变成一个女生周旋于十个男生之间,或一个男生同时与十个女生保持暧昧,局面瞬间变得错综复杂。暂且搁置公序良俗不谈,仅这直接涉及的十个人,就能编织出一张复杂的人际大网。这十个人并非孤立存在,他们背后各自关联着朋友、社交圈子以及家庭等诸多关系脉络。如此一来,当一个女生有十个男朋友,或者一个男生有十个女朋友时,当事人实际需应对的,可能是几十甚至几百个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的利益诉求往往相互冲突,引发的事端更是纷繁杂乱,如同乱麻般难以理清。一旦深陷其中,当男女朋友数量超过九个,便仿佛踏入人性的泥沼,是非对错模糊难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麻烦必定如影随形。
从基因层面来看,人类本能中争抢的第一资源便是性资源,其次才是生存资源。这意味着,当一个人占有过多性资源时,必然会引发最为激烈和恶意的竞争。因为在基因的驱使下,性资源的分配关乎着物种繁衍,对他人而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争夺价值。这种争夺不仅会带来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冲突,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危机,严重影响个人的生活与事业发展。
根据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的 “邓巴数字” 理论,人的社交极限大约是 150 人左右,而能够保持亲密社交的人数仅在 7 到 9 人左右,这是基于生理上的极限。该理论指出,人类大脑新皮层的大小限制了个体能够维持的稳定社交关系数量。当一个人拥有过多亲密关系对象,远超生理极限时,就会面临巨大的社交压力。就像过度好色导致伴侣众多的情况,要同时维持与众多伴侣的亲密关系,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社交承载范围,必然会让人精力分散,疲于应对。
除此之外,过度好色还公然违背公序良俗。一旦这些复杂关系中的某些人出于恶意,企图加害、告发或者算计你,你便如同亲手将把柄递到对方手中,被告发的风险急剧攀升。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名誉、事业乃至整个生活,都可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不仅如此,过度好色还会致使个人精力的巨大消耗。诚然,尚无充分科学依据表明沉溺于男色或女色必然会导致折寿,但可以笃定的是,当周旋于众多伴侣之间时,必然会耗费大量精力。毕竟,人作为普通人,在同一时间,通常只能与一人相处。即便能力出众,能够在不同人之间自如切换,但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只能专注陪伴一人,无暇顾及其他伴侣。倘若与他们都保持良好关系,心中难免会对其他人有所牵挂,进而陷入患得患失的纠结之中,精力就在这种纠结中悄然流逝。再者,伴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他们在给予关怀的同时,也需要你的回应。当他们生病、心情低落或者逢年过节时,都需投入精力去关心、照顾、牵挂和留意,这一切无疑会极大地消耗能量,让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因精力分散而倍感力不从心。
由此可见,好色是一个既严峻又普遍的问题,极端好色更是会带来重大隐患。那么,究竟该如何破解这一棘手难题呢?答案便是 —— 克制。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正如孔子所倡导的 “中庸” 思想,凡事讲究适度,把握好分寸。至于这个 “度” 具体该如何拿捏,需要每个人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权衡与界定。当然,过度压抑自己同样存在风险,可能会引发心理或身体方面的问题,而过度放纵自己的危害,前文已清晰阐述。
那么,如何做到克制呢?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的人,应当率先克制。如果你身为上级,便要比下级更加克制;倘若手中握有更多权力和财富,就更应严格自律。处于上位者,理应多一份克制。克制并非易事,其中蕴含着挣扎与纠结,但也正因如此,克制才彰显出别样的美感。这种禁欲之美,是对自我欲望的掌控,是在纷繁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定力,更是迈向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唯有通过克制,才能避免陷入好色的泥沼,将更多的精力与能量投入到追求成功的事业之中,为实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